羅秉文在一邊看著別人開始正常的對山歌,很快就發現這些山歌里面雖然確實藏了技巧,但都是很淺顯易懂,不復雜的技巧。
比他剛才絞盡腦汁的改編現代歌曲容易多了。
對歌的兩個人,其中一個先拋出主題,或者是夸贊對方的魅力,又或者是描述當下的場景,比如今天很多人都會唱到楊梅。
另外一個人就順著這個主題回應。
比如這邊唱:“山上楊梅紅又紅,好似瑪瑙掛枝中。妹若喜歡快來采,莫等熟透落泥中。”
然后對面的姑娘就回應道:“阿哥邀約情意濃,妹心歡喜腳步匆。楊梅滿樹映藍天,恰似你我情意綿。”
所以其實對山歌也不需要什么華麗的辭藻,關鍵是在于快速的理解對面的意思,并且用朗朗上口的歌詞作為回應。
對歌的節奏也有一定的規律,通常是四句為一段,押韻也好,不押韻也好,不嚴苛,只要大致上順口就行。
當然了,能在一下子想到歌詞的也不是愚笨的人,正說明了這個人很機靈。
所以在大山里對山歌的過程中,真有很多人因為這個成為了一對,畢竟人長什么樣子也見過了,聰不聰明,人品怎么樣,也能從對歌中看出來。
和相親不同,這種反倒還是自由的戀愛。
羅秉文挺羨慕的。
但越聽越懊惱,如果自己剛才能鎮定下來仔細琢磨,說不定也能試著對一對山歌,畢竟女孩子剛才唱的那段歌詞現在聽起來也不是那么露骨。
用這種當地對山歌的本事,就能用更柔和的歌詞對過去,不至于鬧得那樣窘迫。
現場這樣你一句,我一句的對起來,還真的挺有意思的。
他也暗暗的記下這些技巧,想著以后要是有機會也好好好對一番。
說起來也奇怪,有時候在網絡上刷到這種對山歌的視頻還會覺得有些土,而當現在看到年輕的男男女女對著唱,居然覺得特別有意思。
所以人們討厭的不是對山歌,而是大爺大媽對山歌?
這一場楊梅熟透后的采摘節一直到中午都是很熱鬧的。
而此刻在村子里面已經擺好了楊梅宴,羅秉文回去后粗略一掃,就有酒香濃郁的楊梅酒,楊梅醬,獨具匠心的楊梅燉豬蹄,紅彤彤的楊梅糯米飯。
今天是采摘節,但并不是所有的楊梅都是今天采摘。
很多都被提前摘下來做這些菜了。
又是牛角號響,這古樸的聲音提示楊梅林里勞作(跳舞對歌)的人回來吃飯了,于是又是一批批人從林子里走出來。
這樣的生活好像真的很愜意啊。
羅秉文覺得確實比在城市里更有意思一點,頂多是孩子讀書以及看病,買東西什么的不方便,對羅秉文來說還有外賣和快遞的問題。
在城市里面呆的久了,有時候真覺得沒有這些便利性的東西會很難活下去。
就像之前那小孩想賠償羅秉文一支鉛筆,還得騎馬去買。
咦,那小孩呢?
一想到這個孩子,羅秉文的目光就下意識的在人群里找,很快就在一桌人當中找到了他,他正坐在父母中間,吃著紅紅的楊梅糯米飯,香著呢。
羅秉文拿著手機寫文案。
“楊梅宴,是一場美食的盛宴,更是彝族人民團聚的時刻。在這張餐桌上,分享的不僅是美味的食物,更是濃濃的親情和友情。”
這場持續一天的采摘節在夕陽西下后才落幕,寨子里的人從廣場回家的時候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滿足。
住在這樣的地方,有時候確實會更累一點,但正是因為有了各式各樣的民俗活動,當地人心里的輕松和快樂都是不會少的。
阿木也不知道下去是做什么了,到現在才又出現在三人面前,問羅秉文:“怎么了,今天拍出來的東西怎么樣?要不要也弄個一二集?”
他看了黃山剪輯出來的三集紀錄片很是眼紅啊,都是文旅宣傳,怎么人家發的視頻就這么火,都過這么久了還能持續被推薦。
大地方就是好啊,他們可沒什么錢拿出去做宣傳。
他們能提供的東西僅僅就是……把這次拍攝的所有權都交給羅秉文,不管以后羅秉文需要用這次拍攝的什么素材,版權都是屬于他的。
“算了,這可弄不了。”
單獨的一個節日用成紀錄片太單薄了,兩場彝族的活動,加上一些日常生活的片段拼湊起來才能更完整,更好表達彝族的文化和內涵。
阿木有一點點失望,不過也很理解:“我也知道我們資源有限,做不了太多東西。”
“沒事。”羅秉文笑了笑,說,“阿木哥,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黃山的視頻能火肯定有他獨特的地方,但咱們涼山也不差啊。”
徽州黃山深受中原文化,徽文化的熏陶,涵蓋了哲學,經濟,藝術等很多領域,是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涼山是彝族聚居地,有著自己獨特的歷史和發展脈絡,其中還保留了大量原始宗教,圖騰崇拜等古老的元素,是很有民族獨特性的。
這之間的差別很大,羅秉文想要表現的內容也會不同。
告別阿木,羅秉文回房間和藍瑞祥要了今天的素材,感覺很多內容都不錯,到時候剪輯的時候用得到。
感覺藍哥的攝影技術有三級啊,反正比自己厲害點。
于是更放心了。
看完之后就很開心的拍著他的肩膀:“藍哥,你拍這種節日太適合了,都是我想要的。”
“哈哈哈,我從小也是這種環境里長大的,可能也受到了一些影響吧,哈哈!”
“那之后一段時間就拜托你了,拍一點村民們上山下田的生活過程,晚上的時候我看有很多老人坐在一起聊天,你可以問一問他們的故事和民族的傳說,拍一拍家庭主婦做吃的……”
藍瑞祥剛開始聽著還挺高興,但越聽越不對。
“你呢?你做什么?”
“我去會理玩幾天去。”
這個念頭從他剛到會理就有了。
會理雖然遠離中原,但因為地處絲綢之路要沖,漢人很早就在這里立了縣,幾千年來往來文化交流繁茂,建筑在漢族四合院的基礎上融入了很多少數民族文化。
臨來的匆匆一眼都覺得很好看,現在有時間了,還有一個工具人大哥,確實可以騰出手來去看看。
從六月初六的楊梅節到六月二十,有十多天的時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