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于謙可與日月爭輝!
- 欲喚名臣滿朝,偏來紅顏禍水?
- 作家PcImjd
- 2007字
- 2025-01-16 23:29:53
祁景本身也是相信于謙的,即便就是于少保要查沈煉,截殺沈煉也不會是于少保做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景泰帝是于謙推舉來的,
按此道理,景泰帝應該和于謙的關系極近,
但景泰帝從登基就開始幾次三番的拉攏于謙,想讓于謙做自己的忠臣,結果都失敗。
于少保名望太大,功勞太大,又不站隊,作為兵部尚書又握有兵權。
這種情況不僅在朝臣中讓許多拉幫結派的奸臣記恨,而且震主。
祁景是因為后世視角,知道于謙走的是孤臣的路子,所以不怕于謙,
但看著眼前于謙上的一封彈奏嚴嵩的奏疏,也很頭疼。
嚴嵩在朝中玩弄禮法這件事說實話跟大民朝百姓關系并不大,于謙按理來說不應該管。
但是要么是各部要借于謙的勢,要么于謙就是真覺得嚴嵩的行為擾亂百官,影響惡劣,親自出手彈劾嚴嵩。
其他人的奏折祁景可以無視,但于謙的奏疏祁景不能輕易擱置。
尤其這封奏疏里,署了六部尚書的名。
恐怕內閣首輔商輅都很難做到這一點。
眼下要保嚴嵩,就要正面對上于少保,
這明顯是大逆風。
若要放棄嚴嵩,則眼下議禮的成果和后續的計劃就要宣告破產。
“這幫人是吃準了朕不敢跟于謙硬碰,晚上叫張居正來一趟。”
還是老時間,還是老地方,
秘密進宮的張居正沒想到自己有一天居然要想辦法面對保嚴嵩這個問題。
“于少保為人正直,看不慣嚴大人實屬情有可原,未必是聯合朝臣,只是嚴嵩近幾日在朝中所做之事,確實招人記恨。”
祁景:“朕知道,朕問你有沒有什么辦法,暫時化解于謙對嚴嵩的針對,瓦解這般聯合,別人針對嚴嵩,朕可以不管,但于謙這份奏疏眼下朕不能不管。”
嚴嵩眼下走的是孤臣+奸臣的路子,這種詞條組合對上于謙屬實天崩。
“實不相瞞,皇上,嚴大人恐怕難逃此劫。”
在張居正看來,嚴嵩這人對國家百姓是不會產生實質性幫助的,而且權謀手段不低,這人留著沒什么必要。
雖然這一世嚴嵩還沒干什么奸惡之事,但是前科太大。
祁景拄在椅子上,看著張居正:“嚴嵩確實治國能力與你天差地別,但是這人議禮有一套,革新必然要動祖宗禮法,必然也要除舊。”
這話張居正就明白了,皇上用嚴嵩就是用來背黑鍋的,在嚴嵩黑鍋沒有背滿的情況下,這人還是要保一保。
“臣可與于少保交談一試,但未必能有效。”
張居正離去后,祁景深思了一番,目前確實沒太好的辦法來說服于謙理解自己的理念。
自己的天命造化只能忽悠住這些重生的名臣,于謙不會信。
要是以權謀的方法扳倒于謙,這無異于給自己抹黑。
商輅府邸
“首輔大人居然能說動于少保,真是令人驚訝。”
商輅輕輕搖頭
“我沒有那個本事,這件事估計是禮部尚書和王直辦的。”
“六部尚書同時針對一個今科狀元,真是有趣。”
商輅:“有些小家子氣了?”
“確實有些小家子氣了,但是這狀元可不簡單,比我們預料的要厲害,再讓他蹦跶下去,不知道還要掀起什么浪。”
商輅輕輕點頭:“于謙這封奏疏一上去,什么浪也掀不起了,我們也該出手了,兩日后的早朝有好戲看了。”
次日張居正提著一包茶餅,來到于謙府外叩門,在門房處通報姓名。
不多時門房告知,于大人贊賞了你的文采,若是公事,你所屬戶部應去拜見陳循,若是私事,今日沒有時間見你。
門房雖然是拒絕,但是用詞依然十分客氣,并沒有不尊重張居正。
“請轉告于少保,下官在戶部見到一份于少保簽過字的兵部賬目,請務必讓下官今日見一下于少保。”
門房聞言,神色微微一變,門房已經知道張居正所屬是戶部,
眼下張居正雖然沒說這份于少保簽過字的賬目有什么問題,但門房已經聽出其中必有端倪。
看著張居正端莊英武的臉上鄭重神情,
手中拎著那寒酸的茶餅也不是什么貴重的禮品,
知道此人應該不是想要結交攀自己家老爺那類人。
門房這才信了幾分張居正的說辭,點了點頭:“請張大人稍候,我再去稟報。”
不多時,門房返回:“張大人,于大人請您到書房。”
張居正撫平心中的情緒,整理好衣冠,面色鄭重的給門房行了一個禮,然后邁步踏入于謙府。
府內干凈整潔,庭院中也沒有雕梁畫棟,青磚地面被洗的一塵不染。
張居正跟著下人來到了于謙的書房。
書房內布置簡樸,卻透著一股不凡的氣息,墻上掛著一副文天祥的畫像。
于謙正坐在書桌后,身著便服,面容嚴肅而專注,手中握著一卷書,此時放下書看向張居正。
張居正自然先開口:“于少保安好,下官冒昧來訪,還望勿怪。”
張居正恭敬地行禮,隨即直起身,目光堅定地與于謙對視。
于謙指了指書桌旁的椅子,
“張榜眼,不必客氣,坐。”
于謙的聲音低沉有力,帶著一股威嚴,
這種威嚴與刻意威懾下屬,
或者在下屬面前作態的威嚴不同,而是風正人清威自高的威。
張居正卻在于謙的話語里聽出一絲親切。
又恭敬地行了一禮,
然后將手中的茶餅輕輕放在一旁,隨即從袖中取出那份戶部賬目,緩緩展開,
開門見山的說:
“于少保,此乃去年秋季戶部一項開支給兵部的賬目明細,
有些細節,下官覺得有必要與于少保當面核實
下官在核對時,發現其中有幾筆支出似乎與您的批示不符,
且有跡象表明可能存在誤記或挪用的情況。
因事關重大,下官不敢擅自做主,特來請示于少保。”
于謙聞言,眉頭微皺,此時已經確定這位在恩榮宴上有過一面之言的榜眼,今日真是有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