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建一所自己的大學
- 挖礦太陽系,從奧陌陌開始
- 自由分子
- 2535字
- 2025-02-14 19:49:38
于洋對自己研發的戰機有信心,結果也是早已預料,只是軍部對待這個項目比較嚴謹,一定得等到全部完成測試之后才能確定。
這個還需要一段時間,于洋交代了項目組的兩位副組長定期向自己匯報,就不再過問,不能栓死在一個項目上,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著自己。
……
一元科技集團旗下唯一直管的乙級子公司——魁星教育集團,主要負責管理旗下的技工學校、職工子弟學校還有希望學校。
旗下大部分的技工學校現在都是普通的技術工學校,學歷水平只相當于中專或者高中,最近,終于獲得教育部門的批準升級為大學專科學校,這也許是于洋幫軍部一個大忙,府院投桃報李。
現在全夏國一共有25所魁星技工學校,都是職業教育,培養技術工人、駕駛人員、服務行業人員的。
學制長的是一年期,短的是一個月,從這些技工學校里出來的也只是考一個職業技能的等級證,最多也就考一個工程師。
三年以前,魁星技工學校長安校區就申請成為高等專科技術學校,一年制學生畢業可以發中專學歷證書的。
又經過這三年時間不斷地進行高端師資引進,硬件設施的提升建設,已經具備升級的條件。
今年暑假結束的時候魁星集團就向教育部門提交了申請,經過幾輪的考核,終于拿到了升級為大專的資格。
資格一拿到,于洋就大手一揮,直接在長安技校和中專旁邊向市政部門申請了一萬畝地。
一元科技集團計劃投資一百億元夏幣新建一座全新的校區,作為大專的校區使用,還好原來中專的位置就是郊區,附近空地還很多。
說是大專,但是校園的規模和設施都是按照一流大學的標準建造的,于洋的期望可不是止于大專。
這么多年,一元科技集團一直在不停的引進人才,但是要說最出人才,最培養人的地方還是學校。
所以按照于洋的規劃,魁星教育集團一直不停的在建學校,從培養技術工人開始,現在逐漸向學科型、科研型人才培養轉變。
升級后的新建的大專,于洋不準備再用魁星學校的名稱,建成后將正式命名為一元科技學院這個名稱,學院第一批申請開設了十個專業學科。
學院開設的學科主要也是對應一元科技集團的主要產業,和混沌研究院的研發部門,包括機械工程專業、動力工程專業、航空工程專業、航天工程專業、材料工程專業、化工專業、電子工程專業、信息技術專業、生物技術專業還有一個土木工程專業。
等過幾年積攢一些底蘊之后,申請升級為本科院校,之后再開設對應集團剩下的專業學科。
現在一口氣申請開設十個專業,對于普通的大專學校已經是強的離譜了,好在于洋有這個底氣,要不是條件不允許,都想直接申請本科院校。
于洋想創建一所綜合型的一流大學,常言說,一個木桶能盛多少水,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所以于洋在努力把自身的短板補齊。
就像一元科技集團,凡是涉足的每個行業,都是按照全產業鏈進行綜合發展的,于洋也是怕被人卡脖子,自己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沒有。
一些非核心中下游的產業鏈,都是自己先弄出來,再放給別的公司去做,讓別人喝點湯的同時,順便讓別人給自己打工,自己就可以輕松的主攻核心產業。
一元科技學院的十個專業,除了從其他高校挖來的老師,還有社會上招聘的一些老師。
于洋又在混沌研究院內部發了一個通告,凡是T12級以上的研發人員都可以來學校兼職,不強制,但是有優先挑選學校人才的權利。
于洋給自己還任命了一元科技學院名譽校長,到現在于洋還一直兼著西大的名譽教授,雖然每年只上幾節課,但是一些科研項目沒少參與。
混沌研究院即使T8級的研發人員,除了少數特殊情況,最低都是碩士學歷,T12級的放到大學里最少都是副教授級。
一元科技學院新校區的設計和建設,于洋已經交給天權集團,一期工程占了30%左右的面積,預計8個月時間可以完工,正好可以趕上明年的招生開學。
學校中專部繼續保留,大專部由魁星集團成立籌備組重新組建,計劃用建校的這8個月的時間,完成教職工隊伍的組建和培訓。
學院二期工程的工期預計18個月,校園全部建成之后,就是再次申請向教育部門申請院校升級為本科的時候。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所以于洋也不奢望一步就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學,這個只是自己的長期目標,任重而道遠。
至于生源,其實于洋一點也不缺,起碼一元科技集團職工子弟,加上沾親帶故的也有好幾萬適齡的學生,總會有些學生成績適合,可以報考一元科技學院。
于洋也讓集團對各子公司、研究院的職工進行通告,凡是報考一元科技學院的職工子女及三代以內親屬,第一批三年學費全免,第二批三年學費減半,成績優異的還加倍給獎學金。
而且第一批學生大專畢業的時候,學院的本科應該也可以申請下來了,這些學生可以繼續考專升本,來個無縫銜接。
……
一元科技集團的辦事效率還是非常高的,一萬畝地皮批準下來,到土地平整只用了短短半個月時間。
于洋參加完一元科技學院新校區的奠基儀式,也到了元旦假期,于洋和王馨終于可以休息一下了,整個下半年十月節和中秋節的時候兩人都沒休息。
……
元旦假期就三天,兩人也沒到處溜達,半個月前“騰云”號私人飛機1號機就下線了,由于太忙,于洋也沒有第一時間去體驗一番。
倒是保鏢和助理們打著幫于洋測試飛機安全的名義飛了好幾圈,回來之后向于洋匯報的就幾個字,快、舒服、夠勁、爽……(于洋:你們到底測試的啥?感覺怪怪的……)
從“飛燕”77號機,到“祥云”7號機,于洋的飛行座駕一直在更新換代,現在果斷被新下線的“騰云”1號機取代,“祥云”7號機成為了備用機。
“騰云”號于洋也沒打算造太多,主要還是太貴,8個多億夏幣的單價一般人也買不起,于洋打算再造3架放到天鵬航空服務公司對外運營。
第一批第1架給自己當做主座駕,再給集團和混沌研究院各1架,做應急使用,一共6架。
乘坐新“騰云”1號機,從長安城直接飛到瓊州航天基地只要一個小時。
“騰云”號內部采用新的抗壓技術,所以即使超音速狀態下,坐在飛機里也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
趁著三天假期,于洋和王馨來到了瓊州,除了在基地的機場下飛機,連基地也沒進去。
兩人直奔天御海濱度假酒店,舒舒服服的休養三天,把工作和研發全都拋開,啥也不問。
現在這個時間段也就瓊州這邊暖和一些,于洋和王馨也是經常來這邊。
王馨平時工作出差的時候還是繼續乘坐于洋送她的那架“祥云”17號機,和于洋出來溜達的時候才坐“騰云”1號機。
別的有錢人出行時糾結開哪輛豪車,于洋和王馨則是糾結出行的時候坐哪架飛機。
他們倆沒有那些太豪華的汽車,只有幾輛自家制造的龍馬的汽車,三架私人飛機,兩架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