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航天領域的計劃
- 挖礦太陽系,從奧陌陌開始
- 自由分子
- 3432字
- 2025-02-11 17:31:27
于洋了卻一樁心頭事,又要繼續投入到緊張的研發工作中去了,時間也不等人,還不是放松的時候,科研是需要一直向前行進的,原地踏步只會被別人淘汰。
量子計算機、超算和人工智能是破解外星文明的重要工具,運載火箭和太空打靶技術是得到外星文明的前提,將來“捕魚計劃”成功了還要找一個“安靜”的基地來研究。
上一世,漂亮國選的是月球作為安置外星飛船的基地,但那是基于漂亮國作為藍星小霸王的肆無忌憚,于洋現在可沒有成為全世界公敵的底氣。
所以,對于洋來說,火星是眼下建立研究外星文明飛船基地的最優選擇,要不是時間不允許,于洋甚至想選擇在土衛六上建立基地。
但是要在火星建立秘密基地,以現在整個一元科技集團的能力還說還有點夠嗆,還是要抓緊發展深空航天技術。
目前在混沌研究院,內部代號“玄鳥”I型的第一代近地軌道穿梭機,已經設計研發出來,現在進行各種包括風洞試驗的模擬試驗,10:1比例的驗證機預計年底可以試飛。
于洋的計劃在穿梭機成功之后就是開始研發制造真正的宇宙飛船,自主動力,在太空里想怎么飛就怎么飛,不用依賴星球的引力和慣性飛行。
混沌研究院航天部的宇宙飛船還停留在設計階段,航天飛機、穿梭機還有跡可查,真正的宇宙飛船,藍星上以前是沒有這個玩意的。
現在各國發射的所謂飛船頂多算一個能在太空變軌的太空艙,根本不能自由飛行,算不上宇宙飛船。
于洋告訴航天研發部的研究員們,可以大膽設想,只要小心求證就行,沒有靈感可以多看看科幻片、動漫也行,有很多科技借鑒的地方,畢竟人類的想象力是無限的,想象的多了總會有一種能在現實中實現。
反正太空里面沒有空氣,宇宙飛船設計成什么樣式都可以,只要符合人類的審美,又兼具實用功能,按上發動機磚頭都可以自由飛翔。
關鍵還是太空發動機、動力能源、船體材料、太空維生系統、人造重力系統這些技術,這些技術不解決,深空航行那是奢望。
現在藍星向火星發射的探測器,需要經過長達6-9個月的時間才能到,一來一回,最快也得一年多,人類不足百年的壽命,太陽系還沒轉一圈就得嗝屁,還談什么星辰大海。
要么增加宇宙飛船的速度,要么增加人類的壽命,這兩個問題,都是于洋需要去攻堅克難的。
上一世漂亮國的科學家們,在外星文明飛船的數據庫中找到了一些宇宙飛船發動機和外星生命增加延長方面的蛛絲馬跡,只是還沒有完全破解基地就飛灰湮滅。
這一世,不論是為了自己也好,為了藍星也罷,能得到外星文明的技術,那就相當于得到了金手指、外掛,藍星文明的進程可以大大縮短,還可以少走彎路。
于洋還有一個隱隱的擔憂,從重生那一刻他就一直存在一種疑問,自己的重生到底是回到過去的時間線還是平行時空。
從重生之后,他做的所有的事情都和上一世不一樣,徹底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世界的軌跡,蝴蝶效應也真的發生了。
就是不知道藍星上的蝴蝶效應會不會影響到宇宙之中,外星文明的飛船還會不會像上一世那樣“如約”來到太陽系,這些都不得而知。
于洋現在要做的依然是做好萬全準備,耐心等待,聽天由命,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
時間悄然來到4月,藍星北半球已是春暖花開,按照于洋的太空計劃,這個月就要進行第二次太空打靶。
這次太空打靶的目標是距離藍星800萬公里左右的一顆金屬小行星,直徑只有600米左右,比第一次的目標又小了一些。
難度增加,這也是為了提高最終打靶時候的精準度,試驗的目標體積是一次比一次小。
實際上的外星飛船也只有400米的長度,高和寬只有幾十米,距離藍星的超過3000萬公里。
第二次太空打靶采用的“扶搖-2013-丁”火箭的改進型“扶搖-2014-丁”,稍微加長了一截,不算三級火箭,頂多算是二級半。
多出來的半級助推器是和撞擊器安裝一起的,是為了給撞擊器進行軌道調整和末端加速使用的,一二級助推器負責把撞擊器送出藍星,送到太空中的預定軌道,然后利用藍星引力和自身的動力,加速后飛向虛空。
由于多出來半級助推器,太空打靶2號比1號的飛行速度也提高了15%左右,800萬公里的距離,1號撞擊器需要航行180多個小時,2號撞擊器只要150多個小時時間就可以擊中目標。
在第一次太空打靶任務時發射的4顆中繼通信衛星(內部代號:信使1-4號),和2顆太空觀測衛星“斥候-左眼1號-右眼1號”,在任務完成后就開始進行了變軌,靠著引力和動力飛向2號太空打靶目標。
6顆衛星變軌只是使用少量的自身動力,主要還是利用引力彈弓效應飛行,4顆中繼衛星中的3顆已經到達和目標之間的預定軌道。
剩下1顆通信衛星和2顆太空觀測衛星,因為離目標最近,距離藍星最遠,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到達目標5000-10000公里距離的坐標。
由于第二次太空打靶的距離增加,瓊州航天基地又連續發射了3顆中繼通信衛星(信使5-7號),雖然進行了一定的技術升級,增加了功率,但是通信的延遲還是沒法解決。
等到第三次太空打靶的時候,還得再增加3-5顆中繼通信衛星,今年下半年就得發射。
……
今年銀河集團依然保持著每月5-8次火箭發射,大部分發射任務在瓊州航天基地,少部分在航天試驗場。
銀河集團已經成為世界上發射火箭最頻繁的民營航天企業,備受海外諸國的關注。
隨著可重復利用火箭“扶搖-2010-丙”型的試驗成功,現在集團的火箭發射已經大量投入使用。
第一代“小周天星斗”衛星計劃中的小衛星,后期的發射任務都是通過重復使用火箭“扶搖-2010-丙”完成,發射場地都是在西北地區的2號航天基地附屬發射場。
使用可重復火箭發射“小周天星斗”計劃中的衛星,可以節約45%的發射成本,但是少部分大型的衛星和高軌道衛星就需要重型運載火箭發射。
“小周天星斗”計劃中除了通信衛星、導航衛星、對地觀測(偵測)衛星之外,還有28顆偽裝成通信衛星的武裝衛星(代號:七殺)。
所謂的武裝衛星,其一就是安裝了大功率的激光發射器,正常情況下可以使用激光給其他組網中的衛星加熱充能,非正常情況下,只要調整發射功率大小,充能就能變成灼燒。
其二是衛星的太陽能帆板的背面是反光板,能組合成一個半圓,反射太陽光,聚合在一點來給目標充能或者灼燒目標,這個功能的缺點是攻擊距離太短,基本上只能做近距離充能使用。
其三是微波收發裝置,無線充電(放電)模塊,可以給配備微波接收裝置的衛星充電,也可以發射電磁波破壞目標電器元件。
武裝衛星的攻擊模式主要還是靠大功率的激光發生器,不僅能攻擊太空中的目標,還能攻擊地面目標。
超出正常衛星10倍的太陽能帆板(柔性太陽翼),能提供更多的能量,配合最新研發的超級固態電池,存儲更多能量。
在衛星能量充滿的狀態下,按照激光發射器的最大功率,可以連續發射10次,最遠攻擊距離800公里,每次攻擊冷卻時間30秒左右。
配合著光學設備和電子雷達,可以輕松捕捉并擊毀高速飛行的導彈和太空中的衛星等飛行器。
這種武裝衛星作為一元科技集團的殺手锏,屬于絕密中的絕密存在,除了混沌研究院參與研發的高級技術員,整個集團知道的人不足十個,因為這種技術一旦泄露,一元科技集團和于洋可能會成為世界公敵,畢竟誰也不想頭上時刻懸著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
在“小周天星斗”衛星計劃里,今年就開始陸續發射這28顆武裝衛星,每年發射7顆,前兩個月的時候已經發射了1顆,現在的軌道在南太平洋上空,主要用來測試,測試完成之后才會變軌到夏國附近。
這28顆武裝衛星一半部署在夏國周圍的太空軌道,一半部署在漂亮國上空的軌道,于洋也是為了以防萬一。
等第二代“小周天星斗”衛星計劃實施的時候,將再增加28顆武裝衛星,按照第二代技術設想,技術將有很大的升級,激光發射器最少能連續發射30次,攻擊距離超過1000公里。
……
再過三個月,也就是下半年的時候,那艘4.5萬噸級的海上火箭發射平臺船——“金鰲島號”,就會從島市的天龍造船廠出塢。
到時候,銀河航天將擁有4座火箭發射場,1號發射場——長安城南郊1號火箭發射試驗場;2號發射場——瓊州航天基地;3號發射場——西北航天火箭發射試驗場;4號發射場——金鰲島海上火箭發射平臺。
現在銀河集團的火箭發射任務95%以上都是內部訂單,于洋安排的發射任務實在太多了,暫時是沒辦法承接太多的商業發射訂單。
等今年瓊州航天基地擴建的2座發射工位完工,金鰲島海上火箭發射平臺運行,就可以大量對外承接商業火箭發射,讓銀河集團回回本。
銀河集團(泛指一元科技集團的航天領域)的可重復利用火箭大規模應用,把商業火箭發射的價格直接攔腰砍了一半,市場潛力非常大,海外一些小國家的意向客戶都排隊等到明年了。
其實于洋還是傾向于其他可重復使用的航天器,比如處于研發階段的“玄鳥”太空穿梭機,還有設想階段的“鯨”級宇宙飛船。
運載火箭只是人類征服星辰大海的一個過渡性交通工具,不遠的將來注定會被淘汰。(胡編亂造的,火箭派請勿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