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測試受阻,改變策略
- 挖礦太陽系,從奧陌陌開始
- 自由分子
- 2072字
- 2025-03-05 23:14:10
“蟹籠”1號測試船(臨時編號)往返一趟北平洋目標海域的航程,加上測試需要的時間,一共需要20天左右,正好回來可以趕上過年。
5000海里的距離,測試船大約要航行5-6天,測試需要10天。
這次需要分別測試下潛500米,1000米,1500米……一直到6000米的深度。
還有機器“螃蟹”有線模式和無線模式的極限,還有最佳運行時間,狀態等等。
一開始“蟹籠”1號測試船就是偽裝成一艘釣魷漁船,在目標海域100海里范圍盤旋。
太空中的偵查衛星,也是時刻關注“蟹籠”1號測試船周圍300海里范圍,只要有別的船只靠近就立即開啟偽裝。
測試第八天的時候,進行的是深達5000米的耐疲勞測試。
纜繩將大型機器“螃蟹”下放到一條5000米海溝中開采“錳結核”礦石。
回收的時候,機器“螃蟹”卡在了海溝懸崖的縫隙中,還把纜繩給掙斷。
雖然有無線模式,也能在船上遠程操作,但是海溝兩側過于陡峭,機器螃蟹卡在縫隙中不能自主掙脫。
測試不得不中斷,好在大部分的測試都完成了,只差最后一個6000米極限深度的測試。
那么大一個機器“螃蟹”在深度1500米那里卡著,也不能放任不管,萬一被其他國家的探測器發現就暴露了偷采“錳結核”的事情。
大型機器“螃蟹”的機器鰲足最大的撿拾力量是30公斤,在加上角度的原因。
被卡住的那只“螃蟹”處于半懸空狀態,其他“螃蟹”下去一是拉不動,二是無從下手。
幸虧這次測試為了以防萬一,讓“潛龍”號潛航器跟著。
于是在工程師們的臨時改裝下,“潛龍”號攜帶10只小“螃蟹”,下潛到1500米深度的海溝那里,開展“營救”行動。
雖然“潛龍”號能下潛9000米深度,但是這條海溝過于狹窄,最寬處只有30米。
“潛龍”號能進去,出來就不容易了,只能讓“潛龍”號停在懸崖邊上,這樣靠近被卡的機器“螃蟹”。
再由“潛龍”號釋放出10只小型機器“螃蟹”,攜帶纜繩捆住大“螃蟹”,用“潛龍”號上的機械臂把大“螃蟹”甩出來。
說著不容易,做起來也麻煩。
在測試改為“營救”的時候,偵測衛星發現120海里處,有一艘疑似漂亮國某狼型核潛艇上浮。
航向目標不明,但是從核潛艇艇首指向來看,有90%的概率會航行到“蟹籠”1號測試船附近。
真是怕什么來什么,也許“蟹籠”1號測試船在這片海域待的時間太長,有些不符合漁船的習慣,被太空中的別國衛星偵測到。
這艘核潛艇的目標也許就是“蟹籠”1號測試船。
集團安全部接到了技術偵測部的預警,緊急匯報給了于洋。
于洋毫不猶豫的下達了終止測試,緊急返航的命令,畢竟人員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萬一落到漂亮國手里,那可沒好果子吃,而且于洋他們的行為本身就有些不符合規定。
理虧在先,還是先溜為妙,測試可以以后再進行,或者換個地方。
從發現疑似漂亮國核潛艇,到于洋下達返航命令,其實只過去了短短3分鐘時間。
此時,“潛龍”號正在指揮10只小機器“螃蟹”,對大機器“螃蟹”五花大綁。
其實是可以斷開纜繩,只是項目在現場的負責人覺得如果把機器“螃蟹”就這樣丟棄有些心疼。
在負責人再三請求和保證下,于洋答應只給他們30分鐘時間。
時間一到,不論成功與否,必須撤離。
還好,雖然今天可能沒看黃歷,問題頻發,但是好在最后一刻否極泰來,成功回收被卡住的那臺大型機器“螃蟹”。
“蟹籠”1號測試船開啟釣魷偽裝,向南駛去,“潛龍”號跟隨身后,30海里的距離,深度1000米。
一元科技集團偵測衛星顯示,一個半小時后,漂亮國核潛艇到達“蟹籠”1號測試船曾經停留的地方。
他們并沒有選擇追擊“蟹籠”1號,只是上浮到海面,升起天線,并投放了可能是聲吶的裝置。
一個小時后,也許是沒探測到有用的信息,核潛艇收起天線和聲吶,緩緩下潛駛離。
只是你離開就離開吧,臨了還投放了三枚深水炸彈,震的海面浪潮涌動。
“真是歹毒”,看著偵測衛星傳來的畫面,于洋心想,幸虧及時下達了撤離命令。
經過這次意外,也給于洋提了醒,漂亮國目前依然是藍星上的霸主級存在。
僅僅是一艘行為些許詭異的漁船,就出動核潛艇來偵查,查不出來就放炸彈試探。
也許就是那句有殺錯不放過,在藍星上,你可以說漂亮國壞,但是你不能說他菜。
看來偽裝成漁船的方式有些行不通了,存在很大的風險,于洋不可能拿自己的員工去冒險和漂亮國,小日子他們對上。
起碼現在不行,于洋雖然掌握先進科技,又背靠夏國,但是還暫時不具備與全世界對抗的力量。
于洋是有自知之明的。
很快,于洋就想到了解決方案,明修棧道不行,那就暗度陳倉。
海面上的運輸船容易被發現,海底的潛艇就隱蔽得多。
以目前天龍船舶兩座造船廠的技術能力來說,建造萬噸級運輸潛艇不在話下。
裂變反應堆的技術對于洋來說也是小菜一碟,夏國不好弄來放射礦石,黑洲有啊。
提煉什么的黑洲基地也可以,印島國基地也可以,也有能力制造反應堆。
有著研發制造“潛龍”號潛航器的經驗,天龍船舶很快就設計出一款大型貨運潛艇,載重一萬噸,排水量一萬三千噸。
“天—4”型超級合金,雙體設計,可下潛1000米深度,航速30節,航程1.5萬海里。
天龍船舶島市造船廠負責首艘建造,艇身建造周期6個月,反應堆建造和原料提取周期4個月。
秘密項目運輸潛艇當然要在秘密船塢建造,為了保密,盡可能少的使用人工。
得益于天工集團天罡機器人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
只需要等待半年時間,就可以正式啟動海洋礦產資源開采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