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患得患失丁夫子
- 萬歷公務員
- 余秦唐
- 2072字
- 2025-01-05 11:24:00
解館的時候,已經是酉時了。
會有兩天的休息期,讓學生們回家休息兩日再來上學。
有時候,也可能是三四天。
夫子要是走親訪友什么的,休息的天數會多一些。
畢竟,每天教導兩個學堂,二十六位學生,也不是一件多么輕松的事情。
春風學堂還有一位夫子。
算是老夫子了,已經年近五十八。
專門教授顧學州所在的學堂,學生都是考了好幾次縣試、府試不中的。
而考過了縣試、府試,準備院試的考試,就不會再在這私塾求學,而是會專門拜一位老師。
比如,老秀才這類的,也有一些辭官歸鄉的老官吏。
當然,想要跟著這些人求學,要么是有著真才實學的人,要么就是有一些關系的人。
不管是什么時代,那都是一個人情社會。
丁夫子看了看坐在后排的顧青,正在收拾著紙筆,看樣子,應該是打算回去。
說實話。
他現在有一種想要把顧青帶在身邊,悉心教導的沖動。
好不容易遇上這么一塊璞玉。
他到現在都沒想好,該怎么去雕琢。
為此,這幾天都是輾轉反側,到了很晚才會入睡。
每一天,看著顧青的進步,那都是激動不已,卻又有一些患得患失起來。
這會兒。
更是擔心顧青就這么回家,要是萬一出了點兒意外什么的,該怎么辦?
聽他堂哥顧學州講述,顧青前段時間去挑水,結果不小心失足落井,還好及時救了起來。
昏迷了十余天,最后才自己醒過來。
丁夫子當時聽了,那個揪心啊。
若是顧青真的因此而有個什么,那他就痛失這么一個天資卓越的學生了啊!
好在,搶救及時,把人給救活了。
不過,又一想到,顧青這也應該是第一次離開家這么長時間,說到底,他也是顧家子。
自己憑什么直接把他留在身邊,不讓他和父母團聚呢?
還記得第一天就和顧青說過,萬萬不可因此而自大,一定要戒驕戒躁。
那自己現在不就因為此事而焦躁不安嗎?
丁夫子嘆了一口氣。
微微搖了搖頭,回到了私塾的后院。
這里是江浦縣丁家置辦的第三家私塾,規模要小一些,招收的學生也相應的少一些,束脩也低一些。
為的就是能夠找一些天資不錯的寒門子弟。
對于江浦縣來說,丁家就是世家大族了,丁家子弟眾多,涉及到的行業也比較多。
而丁家的主業,也就是祖業,自然還是醫術。
而人這一生,肯定是少不了疾病纏身,少不了請郎中。
再加上,還有一個救命之恩呢。
故此,丁家就算是在這應天府,那都是有著幾分薄面的。
正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這也不過是一個說法罷了。
世家大族為了能夠壯大自己,一般都會興辦私塾,教導一些學子,從而培養一些學子。
這些學子將來參加了科舉考試,成為了一方官吏,甚至是進入了朝堂。
那還得念著當初上私塾之時的師恩。
尊師重道的思想,已經是形成了一道鋼印,刻印在每一位的讀書人腦海之中。
這也是在晉朝至唐朝時期,一直有著世家大族,有著門閥之別的制度。
世家大族其實就是學術門閥。
他們的家中保藏著很多的古籍,也就擁有著知識的寶藏。
而他們不會輕易拿出來示人。
只有自家的子弟才能夠讀這些圣賢書。
而他們也會興辦學堂,教育一些寒門子弟。
相當于是養魚一樣,弄一個池塘,養一些魚,時間長了,肯定會養出一條大魚。
雖然唐朝末年,黃巢幾乎屠盡了天下世家大族。
但是隨著新的王朝建立,隨著國家大勢趨于穩定,隨著朝廷要用讀書人來治理天下。
這種學術門閥再一次出現。
到了明朝中期,已經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了。
丁夫子還在猶豫著,要不要和家主說一說,要不要把顧青帶在身邊,要不要趁著顧青還沒成長起來,來一個聯姻……。
最后想來想去,還是打消了這些念頭。
顧青自然不知道,他的夫子在想一些什么,謀劃著什么。
他收拾好了之后,走出學堂大門。
就見到了他的便宜老爹顧老三,攏著袖子,微微駝著個背,低著頭,站在墻角邊兒。
“爹。”
叫一個有一點兒陌生,和前世的自己年齡差不多大的人一聲爹。
多少有一些別扭。
可再怎么別扭,他已經占據了對方的兒子的身體,用上了對方兒子的身份。
那就不能不喊。
也不能不認。
顧老三連忙抬起頭,看向了學堂的門口。
見到顧青站在那里,喜出望外、激動不已,想要上前,卻又不敢上前。
覺得自己這個泥腿子,讓顧青的那些同窗見到了,會有一些不好,便小聲道:“走,我們回家。”
顧青上前,問道:“爹,不等學州哥嗎?”
顧老三一邊慢走,讓顧青能夠跟上他的腳步,一邊回道:“你哥他已經先行一步,走在前面哩。”
顧青稍微一想就明白了。
顧學州和他那個好吃懶做的父親一樣,有一些愛面子。
所以,肯定是不想讓自己的同窗見到,自己和他那穿著粗布,皮膚粗糙、還有一些黝黑的三伯一起走。
便連忙躲著,先走一步。
顧青卻快步跟上了顧老三,兩個人走在一起。
而這一幕,卻被跟在顧青身后的書童,看到了,微微點了點頭,跑回去告訴了丁夫子。
“公子爺,我還沒見到過你對一個學生如此上心呢。”
書童是丁家買來的,買的時候,只有五歲,比丁瀝大兩歲,賜姓丁,名度。
他成為了丁瀝的書童。
從此一起長大。
如今,丁瀝成了春風學堂的夫子,他也就成了夫子的助手,擔負起不少活兒。
丁夫子直言道:“他可能是我這么多年以來,遇上的唯一一位天資卓越、心性堅韌的學生,是一塊兒讀書的料子。”
書童腦海中浮現出來他所見到的顧青,穩重、做事情不急不慢、勤奮、努力、刻苦……。
這確實是一塊讀書的料子。
“恭喜公子爺,總算是遇上了一位得意門生。”丁度躬身道。
丁夫子卻因此而繼續患得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