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些珍貴的秘籍之外,還散落著一些零散的雜談。
然而,其中大部分內(nèi)容都顯得頗為平庸,對陳仙而言,不過是瀏覽一番,增長見識罷了。
畢竟,真正吸引他的,還是那些蘊含高深法理的書籍。
在鐵砂掌、日月功、五岳劍派劍法殘篇等已知武學之外,還有著無數(shù)其他武學秘籍。
比如袖中劍、藏衣刀、破軍槍法、龍門、分離鉤法、蓋天錘法……種種武器武學,琳瑯滿目,無論是刀槍劍斧,還是斧鉞鉤叉,應(yīng)有盡有。
考慮到日月神教教徒眾多,擁有如此豐富的武學秘籍,倒也在情理之中。
除了這些兵器武學,拳腳功法同樣浩如煙海。
分水指法、鷹爪功、開碑手、旋風腿、百步神拳、碧水神掌……這些武學秘籍,都被陳仙一一吸納,融入自身。
對于這類武學,他往往能夠一眼洞悉其精髓,拆解招式中的奧秘,進而將其融合為自己的武學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當他初次看到分水指這門武學秘籍時,心中還曾有過一絲驚訝。
能開這樣的名字,讓人不禁遐想連篇,仿佛這門指法真的能夠分水斷流。
然而,當陳仙仔細看完之后,卻不禁有些失望。
這不過是作者的夸大其詞罷了。
這門武學實際上只是一門修煉指勁的功法,威力平平,還遠不及他用一根頭發(fā)隨意散發(fā)的一道劍氣。
不過,這門武學中的凝練指勁法門倒是頗為不俗。
陳仙回想起一門名為六脈神劍的武學,同樣是以指勁發(fā)招,通過內(nèi)力運轉(zhuǎn)特殊穴道,打出的指勁宛若劍氣一般,如臂使指,無堅不摧。
除了這些武學秘籍,還有一些前人的游歷感悟,這些才是陳仙最為看重的部分。
這些人的修為或許并不出眾,但他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路感悟天地、游歷紅塵,所得出的道理卻是極為深刻的,值得陳仙感悟。
畢竟,修行之路,最終都是修心之旅。
無論多么強大的力量,都需要強大的心靈力量來統(tǒng)御。
否則,就如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終究難以長久。
而這種感悟心靈、領(lǐng)悟天地的道理,往往都是潛移默化的。
想要走出自己的修行之道,不僅要勤于修煉、勇于實踐,更要善于領(lǐng)悟、勤于思考。
除了這些感悟之外,陳仙還發(fā)現(xiàn)了一本極為有意思的記錄。
這是某一任教主留下的手稿,那位教主名叫風無情,他的記錄給陳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位風無情教主對武學的來歷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深刻的思考。
他認為,自武學誕生以來,這么多年過去了,卻很少有人能夠破碎虛空、飛升成仙。
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如果說是人的才情和能力不夠,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畢竟,這么多年過去了,江湖上涌現(xiàn)出無數(shù)驚才絕艷的人物,但為什么大家都很難突破大宗師的境界呢?
風無情認為,問題不在于人,而在于修煉的武學本身。
他認為這片天地所修煉的武學是殘缺的、畸形的、不完善的。
他進一步提出疑問:為什么沒有人知道武學究竟是從何而來?第一個傳授武學的人到底是誰?這些問題,似乎從來都沒有人真正去探究過。
再看看這片文明的歷史,時間如此短暫,飛升成仙的人又如此稀少。
這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
風無情認為,這一切都與壽命有關(guān)。
不突破大宗師境界,壽命往往都不長。
而大宗師境界又如此難以突破,除了那些驚才絕艷到極點的人之外,很少有人有時間去改變這種修煉體系。
因為大家都在為了突破大宗師,根本沒時間去想改變武學的事情,這還是有天賦、有能力的人,一般人更別說了。
風無情一直懷疑這片天地有著巨大的秘密等待人們?nèi)グl(fā)掘。
雖然他自己也沒有突破大宗師境界,但他在書中詳細記載了自己的游歷經(jīng)歷和所見所聞。
他四處查詢資料、探訪古跡,最終得出結(jié)論:應(yīng)該存在著一種不用突破大宗師就能飛升的方法。而這個方法,很可能就在昆侖山。
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測,風無情拜訪了各個門派、查詢了各種古籍資料。
他發(fā)現(xiàn)昆侖山似乎是天地之核心所在,那里既是天地間最為薄弱的地方,也是最為堅硬的地方。
他堅信那里一定隱藏著破碎虛空、飛升成仙的秘密。
于是,這位教主帶著眾多教眾踏上了前往昆侖山的征途。
然而,遺憾的是,他最終還是一無所獲,只能黯然返回黑木崖。
在其晚年即將離世之際,他留下了這些手稿和猜測,希望能夠有人繼續(xù)他的探索之路。
他認為自己的推測是正確的,這片天地的修煉體系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問題。
除非是那種才情絕巔之人,否則很難有人能夠破碎虛空,從而飛升上界。
他甚至進一步推測,這種真氣修煉法很可能是有人故意傳播的。
其目的似乎是為了試驗、削弱人們的實力。
而那些破碎虛空、飛升上界的人,恐怕也不一定能夠長生不老,甚至可能也不是很好。
這篇記錄是陳仙所看過的最有意思的文獻之一。他認為其中有很多地方都值得去深入探究和驗證。
比如風無情所提出的“為什么這種修煉突破大宗師那么難,卻沒有人去改變”的問題。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古老的修煉體系就已經(jīng)強調(diào)了煉精化氣的重要性,然而現(xiàn)在的修煉體系卻往往忽視了這一點。
現(xiàn)在的修煉者往往只注重真氣層面的修煉,而忽視了肉身的重要性,更別說精神了。
肉身不強,又如何能夠煉精化氣呢?
現(xiàn)在的江湖上,修煉之始往往只是剛達到神完氣足,然后就開始感應(yīng)“氣”的存在。
雖然通過吸收天地精氣,肉身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強化,但終究只是比普通人稍微強壯一些罷了。
這樣的肉身,又如何能夠吸收更多的天地精氣、蘊養(yǎng)更多的精神呢?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