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天公注定 是緣難分】
- 幻三國記
- 風趣
- 1282字
- 2005-04-05 10:26:00
再說京都長安故事,郭汜不臣之將反攻皇城,欲弒獻帝。樊稠諫曰,“不可。今日若便殺之,恐眾人不服,不如仍舊奉之為主,賺諸侯入關,先去其羽翼,然后殺之,天下可圖也。” 郭汜從其言,按住兵器。帝在樓上宣諭曰:“王允既誅,軍馬何故不退?”郭汜曰:“臣等有功王室,未蒙賜爵,故不敢退軍。”帝曰:“卿欲封何爵?”郭、樊二人各自寫職銜獻上,勒要如此官品,帝只得從之。封郭汜為后將軍美陽侯假節鉞,同秉朝政;樊稠為右將軍萬年侯。其余李蒙、王方等,各為校尉。然后謝恩,領兵出城。又下令追尋董卓尸首,獲得些零碎皮骨,以香木雕成形體,安湊停當,大設祭祀,用王者衣冠棺槨,選擇吉日,遷葬郿塢。
臨葬之期,天降大雷雨,平地水深數尺,霹靂震開其棺,尸首提出棺外。候晴再葬,是夜又復如是。三次改葬,皆不能葬,零皮碎骨,悉為雷火消滅。天之怒卓。可謂甚矣。
京都被郭汜等人把控,百姓生活更是困苦不堪,前番董卓愛惜儒士蔡邕,被王允謀害于獄中,郭汜念主舊義,好好照管蔡氏一家,不敢有誤,雖為奸臣卻亦有義。
時值初平末年,蔡琰尊父志,按禮遠嫁河東世族衛仲道,已衛仲道之才,確實未屈蔡文姬之能,夫婦兩人恩愛非常,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一年,衛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兒半女,衛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才高氣傲的蔡文姬一氣之下,毅然回到娘家。卻未想到回娘家路上,遭匈奴兵馬襲擊,被掠去。蔡琰被掠之后,心灰意冷,看破世間凡物,匈奴小兒得一美婦亦不敢深愚,望獻大王以請賞。
一年光景,李傅治政亂世,成就卓越,百姓生活安定,人口飛速發展,商業發達,幽冀二地亦無乞討之人,較他州之狀,東漢惟有李傅稱雄,李傅雖成就甚大,卻有煩心事一撞,幽冀邊地,時常有蠻族騷擾,且李傅曾派兵反擊,無奈,此等蠻族狡猾異常,知不是李傅對手,見兵就退,李傅覺此等蠻族厭惡不下倭寇(日本,這里李傅帶了點現代的個人色彩),李傅見州事處理完備,決心全力討蠻,以絕邊境百姓不安。
李傅下此決定,便點齊五萬人馬,著令趙云、顏良二將為左右都督,陳宮為隨軍軍師,隨同部將不下數十員,李傅留守二州,靜待消息,趙云等人領命,吉日起兵直奔外境蠻地。
匈奴王麾下統領各部小族,共計兵將六萬余人,得此囂張,有探馬報匈奴王,冀幽王李傅派兵五萬直奔而來,匈奴王聽完,大笑道,“區區李傅有何懼栽!喝呼嚓拖!”一將出列道,“吾王功高,萬世千秋!”匈奴王冽嘴大笑,“本王命嚓拖率兵四萬為先鋒,痛擊李傅小兒,本王隨后領兵支援。”大將喝呼嚓拖領命下去。
正值公元一九三年末,李傅冀幽之兵與匈奴王先鋒各部落雜兵交戰于草原,冀幽兵士雖不慣馬戰,卻也各個龍虎精神,且對匈奴滿腔恨意,化作氣力勇氣,痛擊匈奴雜兵,匈奴兵雖多善馬戰,卻是匹夫之勇,毫無陣法,論單槍之兵,冀幽兵將亦難有勝,然陳宮之策,以陣反擊,卻是大敗匈奴,首戰之時,匈奴王所派大將喝呼嚓拖被顏良一刀斬于馬下,四萬蠻兵各自逃命,趙云隨后揮兵直追,殺敵六千,降者過萬,此役下來,匈奴四萬先鋒去其大半,實力大損,匈奴王聞之,大驚,忙命狗頭軍師哈卑皮薩出策拒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