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足智多謀
- 終結未來,從三國開始
- 透支的想象力
- 2614字
- 2024-12-22 12:48:18
客廳拜茶。
按照軍師事先吩咐,關羽將此行目的和盤托出。
得知事情原委,劉琦面色微變:“關將軍,你是說蔡氏想謀害父親,奪取荊州歸順曹操?”
“此事關系重大,你可有實證?”
見公子追問,關羽眉頭一皺,想起軍師交待的計策,直言道:“公子,此事眼下暫無實證,只是軍師掛算之說。”
“原來如此。”劉琦恍然皺眉,孔明軍師神機妙算的事,他早有耳聞,只是沒想到連這事都能料到,不愧號稱臥龍先生,果然足智多謀。
父親劉景升病重多日,前些日子,他派親信前往荊州,本想進城,喬裝打扮成下人,伺機潛入將軍府探望。
不料被蔡氏一眼看破,將其五花大綁逐出了荊州,此后又命其弟蔡冒派兵戒嚴將軍府。
自那以后,他便再無父親的消息,也不知道父親身體狀況到底如何。
不過依蔡氏的做法看來,父親恐怕是兇多吉少了。
眼下關將軍深夜到訪,親口告知卦象,必然不是空穴來風。
起身來回踱步,劉琦急思片刻,轉問關羽:“關將軍,事已至此,您就明說吧,劉琦該怎么辦?”
“公子,軍師給你安排了兩件事,其一是讓你召集兵馬船只,命令軍士登船待命,天明起行,前往渡口。”
“好,我馬上調動兵符,著人督辦,其二呢?”
“其二,請公子傳令之后,隨我乘赤兔馬,連夜返回,與兄長軍師匯合。”
“關將軍,為何如此急切,孔明先生可有說明緣由?”聽到自己要連夜跟隨關羽南下,劉琦有些疑惑不解。
沉吟少許,關羽搖搖頭:“公子,軍師并未告知具體緣由,只說眼下局勢萬變,公子久留江夏,或有危險,不如暫且與我等匯合,以護公子周全。”
垂眸思索,劉琦按下心中顧慮,點頭答應:“不管如何,既然孔明先生如此吩咐,劉琦必然遵奉。”
執兵符,劉琦連夜調集兵馬船只,下令將士于碼頭登船待命。
待天明時即刻揚帆,順江而下,前往渡口,接應劉備。
劉琦自己則跟隨關羽,乘上赤兔馬,連夜折返。
……
時至正午。
新野城早已人去樓空。
八千步騎疾行軍一日半,在新野城外百里開外的山坡上,駐兵歇馬。
“孔明,我聽署衙兵士說,你在偏廳著人布施了什么陣法?”
兩眼盯著諸葛亮,劉備細問:“可有此事?”
“真是什么都瞞不過主公。”點頭承認,諸葛亮揮扇解釋:“那天夜里,主公走后,我便著人布下七星陣,以奇門遁甲之術,測驗祥瑞開啟之法。”
“哦?”劉備頓時興趣大增:“可有測出結果?”
嘆息搖頭,諸葛亮皺眉道:“眼下尚不好說,還請主公見諒。”
劉備沉吟片刻,緩緩點頭嘆道:“天機不可泄露,我懂,我懂。”
隨行軍士送來裝水的葫蘆。
劉備接過,順勢轉移話題:“孔明,我還有一事不明。”
“主公請講。”
“你為何派云長,只身前往江夏,是何用意?”
飲水解渴,劉備擦了擦嘴,把葫蘆遞給了諸葛亮:“此事若非子龍提起,我至今還未察覺云長不在。”
這兩天忙著撤離,劉備差點把自己的二弟都給忘了。
這也不怨他,當日祥瑞預兆所示,翼徳和子龍風頭無兩,無形中在他心頭增添了不少分量。
鏗鏗虎將,誰人不愛。
接過葫蘆,諸葛亮轉手遞給了一旁的張飛:“當晚丑時,祥瑞結束后,我便讓云長連夜趕往江夏,請劉琦公子派船前往渡口,接應主公。”
噸噸噸,張飛舉起葫蘆一頓猛灌,喝完還不忘啊一聲。
“大哥,給。”張飛把葫蘆物歸原主。
取來搖了搖,發現葫蘆里的水已經被喝干凈了,劉備隨手扔到一邊:“云長前往也好,劉琦賢侄若知我有難,必來相助。”
“只是孔明,如按祥瑞所言,蔡氏必將荊州獻于曹操,如此一來,曹操的勢力就更大了。”
“我們即便安全退往江夏,與劉琦合兵一處,恐怕也非長遠之計。”
“主公明見。”點點頭,諸葛亮揮動羽扇:“既然主公提到此事,在下也斗膽問主公一事。”
“孔明,我拜你為軍師,又以先生相稱,以后有事,但說無妨。”劉備敞開心扉。
“多謝主公。”拱手一拜,諸葛亮也不再兜兜轉轉,“主公,如祥瑞所示,劉景升旦夕之際,必向主公托孤,敢問主公,如果劉景升果真如此,主公是否愿意答應,接管荊州?”
眉頭皺起,劉備若有所思后,面露難色:“孔明,不瞞你了,這事我已經想了兩天,確實進退兩難。”
仰頭望天,劉備看著頭頂萬里晴空,長吁短嘆:“劉景升是我皇兄,與我同宗一脈,且授我大恩,我豈能趁他之危奪他基業。”
“可是不取荊州立足,僅靠江夏,也非長遠之計。”
“這兩天我夜不能寐,一直思考此事,取之,我心中有愧,不取,又會自取滅亡……”
“孔明,你一向深謀遠慮,你意如何?”
遇事不決問孔明,劉備最后還是把問題拋回給諸葛亮。
“主公無慮,既然主公不愿取荊州,在下還有一個辦法。”
劉備意料之外:“哦?是何辦法?”
輕揮羽扇,諸葛亮掐指一算,從容笑道:“還請主公莫急,待云長和劉琦公子到后,亮再一并告知。”
眉頭緊鎖,劉備剛要開口追問,便聽見遠處人喊馬嘶。
“大哥,莫非是曹軍來了?”
拿起丈八蛇矛,張飛眼看就要上馬出擊。
卻被劉備起身,一把拽了下來:“三弟別動!”
周圍眾人起身望去,只見前方土坡風塵大起,兩道身影從坡后策馬而出,竟是同乘赤兔馬的關羽和劉琦二人。
“咦,哈哈,原來是二哥!”張飛大喜。
“大哥軍師,我回來了!”
“皇叔,劉琦來也!”
“孔明,你真乃神算子,袖占一下,便知我二弟將至。”劉備看著諸葛亮,滿臉的匪夷所思。
“主公,雕蟲小技,不足掛齒,走吧,在下隨主公一同迎接劉琦公子。”
諸葛亮笑著起身,跟隨劉備一同迎接劉琦。
“二哥,兩天不見,甚是想念,來,我們一起到旁邊小酌幾杯,你也順便休息休息。”
剛栓好赤兔馬,關羽便被張飛拉去一旁喝酒歇息。
劉備攜手劉琦,來到石頭邊坐下,一番寒暄過后,才開始進入正題。
“皇叔,我已按孔明先生吩咐,派兵乘船前往渡口等候接應,接下來,是否繼續趕路?”劉琦婉轉詢問。
事先一無所知的劉備一時語塞,轉眼看向諸葛亮:“孔明,劉琦公子人已到,現在可以說了吧?”
“下一步,我們何去何從?”
揮動羽扇,諸葛亮略作思索,道出心中所想:“主公,公子,如我所料不錯,片刻后便會有荊州信使來此,傳劉景升之命,邀主公趕往荊州。”
聞言,劉備和劉琦相視一眼,均是有些不解。
與此同時,趙云拿著一套士兵甲胄迎面走來,將甲胄放到幾人旁邊的石頭上。
諸葛亮執扇一指,面含微笑:“屆時,請公子穿上這身兵甲,喬裝成主公的隨身護衛,隨主公,一同前往荊州,探望荊州之主劉景升。”
“先生此話當真!”劉琦眼前一亮,激動的站了起來。
他與父親已經有數月未曾謀面,這段時間,也一直為父親的身體憂慮萬分。
只恨自己無能,無法面見父親。
如今得知有此機會,自然驚喜不已。
“我這就去換上兵甲!”劉琦抱起甲胄,快步小跑到林中更衣。
看著足智多謀的軍師,劉備暗暗嘆服,有此大才在,何愁大業不成。
“孔明,我如攜劉琦公子去往荊州,下一步又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