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數據分析師手記:數據分析72個核心問題精解作者名: 劉林 李朝成 餅干哥哥本章字數: 1744字更新時間: 2024-12-28 12:15:53
第8問:數據指標體系如何應用?—數據監控體系
導讀:數據指標體系指導業務,幫助業務發現和解決問題,那么實際工作場景中如何應用數據指標體系呢?此時,就需要配合“數據監控體系”,通過業務數據監控、分析、復盤等找出問題,尋求解決方案,為業務下一階段目標進行預測和決策,有效地發揮出“數據指標體系”的作用。
1.什么是數據監控體系?
“數據監控”即“采集+呈現”,也就是將用戶全鏈路行為數據以及業務數據采集過來,并用可視化的圖表呈現出來。“數據監控體系”就是將這些單一的數據指標體系與管理流程結合起來,來滿足復雜的產品業務線的監控需求。
數據監控體系的重要性如下:
(1)反映過去產品和業務情況。
能夠反映過去產品和業務的情況,對現在情況做對比和參考。
(2)現有業務線的狀態監控。
對目前產品業務線的狀態進行監控。
(3)發現數據異常等問題。
及時發現業務指標升高或降低,以及產生的原因。
(4)預測業務發展。
反映產品業務線未來可能發生變化的趨勢,再根據指標數據控制成本等。
2.數據指標體系的應用思路是什么?
(1)明確產品業務目標、KPI和所處的產品階段。
需要認清和明確目標(量化以及拆分目標是數據分析的靈魂)。一個業務目標的達成可能是多個團隊、多個地區、多個渠道共同促成的,所以,在了解整體目標的同時也要關注局部目標,增加分類維度,明確局部的好壞狀態。而判斷業務走勢正常還是異常,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是從計算目標和現狀的差距開始的,這一點非常重要。不同的產品階段有不同的產品目標業務。
目標細分可以有多種類型,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 按達成時間細分:年、季度、月。
● 按服務對象細分:各個部門、整個公司。
● 按流程位置細分:結果型目標、過程型目標。
(2)根據業務目標,確定判斷標準。
依據判斷標準,查看數據指標體系中的核心指標是否達標。沒達標的話差多少,是虧空還是差一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問題大不大;達標了超出多少,為什么會超出,有沒有更多的機會。判斷標準的維度如下圖所示。

(3)根據業務需求,從數據指標體系中挑選相應數據指標,進行拆解。
數據指標體系里有很多數據指標:日活(DAU)、月活(MAU)、下載量、激活量、新增注冊量、次日留存率、次人均時長、首頁訪問率、停留率、人均充值金額(ARPU)、商品交易總額(GMV)、客單價,等等。
針對不同的指標,拆分不同的層級。不一定要拆得很細,否則層級會過深,基本上3個層級就能夠指導我們去做一些動作。
(4)查看不同層級的數據指標,找出原因。
確定哪些數據指標沒達標,是什么原因,是推廣少、成本高、用戶少,還是轉化率低或者付費率低等。
(5)搭建以日、周、月為單位的數據指標監控體系報表。
監控每日、每周,以及上周、上月同周、上上月同周的數據報表,以圖表展示,來反映產品的變化趨勢,通過過去一周的數據反映產品現狀,通過過去三個月的產品業務線數據變化趨勢預估未來的變化趨勢。
數據監控指標體系的基本邏輯是先看一級指標,再結合二、三級指標預測未來趨勢。
(6)根據數據監控結果/數據指標體系進行多維度分析,明確管理流程,實現控制。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① 進行多維度分類分析。如:
● 哪些區域、團隊、渠道,完成目標是下降還是持續上漲;
● 哪里沒做好,是什么原因;
● 看看是誰能力大,是誰影響了整體。
② 確定指標異常狀態,明確運營策略執行者。如:
● GMV降了→客單價降低了→用戶運營想策略;
● GMV降了→某類商品降幅大了→商品運營想策略;
● GMV降了→外部流量太少了→渠道運營想策略。
③ 明確執行時間,要有時間狀態和走向判斷。如:
● 過去+負向→關注什么問題;
● 過去+正向→發現什么經驗;
● 未來+負向→警惕什么風險;
● 未來+正向→提示什么機會。
④ 明確需要多大力度。如:
● 注意出現異常;
● 提高、降低、保持等動作;
● 立即執行。例如,“客單價不能在3天內得到改善提高,本月KPI將不達標,要立即優化商品組合,提升客單價”。
⑤ 復盤改善后效果。最主要環節就是效果的復盤,而且要先看是哪個層數據指標的效果,再看具體效果并進行改善。
3.小結
“數據指標體系”應用要配合“數據監控體系”,這需要我們不斷地總結過往經驗,了解未來產品業務計劃,甚至收集一些競品的情況,把整體現階段的目標具體到某個人,有明確指向,不斷地完善“數據監控體系”,發揮出“數據指標體系”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