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民法典》的基本原則
關鍵詞索引:基本原則
基礎導入
《民法典》涵蓋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雖然條款眾多,但仍存在法律上的空白,且需要有總的原則性規定來指引具體條款的制定,這時候就需要基本原則了。
基本原則的主用作用有四點:第一,它是民事立法的基本準則;第二,它是民事活動的基本準則;第三,它是解釋民法的基本依據;第四,在沒有具體規定時,它是裁決民事案件的準繩。
基本原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立法目標,《民法典》的基本原則有六個,分別是平等原則、自愿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和綠色原則。
詳細解析
1 平等原則的體現是什么?
《民法典》第四條規定: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平等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的時候,相互之間的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這是民法區別于其他部門法的首要原則。在民事活動中,任何一方都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每個人的合法權益都應當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
平等原則在《民法典》中主要體現在: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一律平等的、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受到法律平等保護、夫妻地位平等、男女繼承權平等等。
2 自愿原則的體現是什么?
《民法典》第五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自愿原則是指民事主體有權根據自己的意愿,自愿從事民事活動,按照自己的意思自主決定民事法律關系中的內容及其設立、變更和終止,自覺承受相應的法律后果。也就是任何人不能受到強迫,遵從自己內心的真實意愿。
平等原則在《民法典》中主要體現在:訂立合同中的意思自治、自愿結婚和離婚、收養中雙方的自愿等。
3 公平原則的體現是什么?
《民法典》第六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公平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時要秉持公平理念,公正、平允、合理地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并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比如某商家錯誤地把1萬元的商品標注成1元售賣,這種交易行為明顯對商家是不公平的,因此針對該行為可以采取撤銷等救濟措施。
公平原則在《民法典》中主要體現在:參加民事活動的機會平等、合同中權利與義務對等,出現不可抗力和緊急避險等無法運用具體規則評判的情況時,可以根據公平原則處理雙方的權利與義務。
4 誠信原則的體現是什么?
《民法典》第七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誠信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從事任何民事活動的時候,都必須誠實、善意,不欺不詐,言行一致,信守諾言。誠信原則是市場活動的基本準則,是保障交易秩序的重要法律原則。誠信原則既是法律原則,又是道德規范。
誠信原則在《民法典》中主要體現在:訂立合同中惡意磋商、故意隱瞞等不誠信行為,不履行合同行為,不承擔合同義務行為,等等。
5 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的體現是什么?
《民法典》第八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的時候,不得違反各種強制性法律規定,不得違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是無效的,具體查看下一小節內容。
6 綠色原則的體現是什么?
《民法典》第九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綠色原則是新增的原則,是《民法典》的一大亮點,是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綠色原則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新發展理念,反映了人們對綠水青山和美好生態的追求。
綠色原則貫穿于《民法典》的各個部分,物權、合同、侵權責任等各分編中都有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相關的明文規定,同時綠色原則也對婚姻家庭、繼承、人格權等其他分編提供了重要的價值指引。
問題思考
(1)在有法律規定的時候,我們是適用具體法律條文還是上述原則的規定?
(2)舉例說明綠色原則對我們生活的影響體現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