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人工智能相關專業人才就業前景

1.國家鼓勵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確立了未來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戰略目標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能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成為改善民生的新途徑,有力支撐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成為帶動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智能社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智能經濟、智能社會取得明顯成效,為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和經濟強國奠定重要基礎。

2.人工智能產業飛速發展引發巨量人才需求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生產效率和生活品質都得到大幅提升,各路資本、巨頭和創業公司紛紛涌入相關領域,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和Facebook五大巨頭都投入了大量資源搶占人工智能市場,甚至將自己整體轉型為人工智能驅動型公司。據麥肯錫統計,全球范圍內,包括谷歌、蘋果、Facebook等科技巨頭在AI上的相關投入已經達到200~300億美元,其中90%用于技術研發和部署,10%用于收購。此外,面向初創公司的VC和PE投資也快速增長,總計60~90億美元,三年間的外部投資年增長率接近40%。國內互聯網領軍者BAT(即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也將人工智能作為重點戰略,憑借自身優勢,積極布局人工智能領域,尤其是計算機視覺、服務機器人、語音及自然語言處理、智能醫療、機器學習、智能駕駛等。截至目前,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華為、微軟、亞馬遜等國內外知名科技企業均已在上海設立了人工智能科研機構。

在此背景下,相關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尤其是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地區需求量尤為龐大。北京以領先全國其他地區的政策環境、人才儲備、產業基礎、資本支持等成為人工智能創業首要陣地;上海、江蘇、浙江均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和科技實力,人工智能應用實力雄厚,也聚集了一批人工智能垂直產業園;浙江計劃用5年時間引進10萬名人工智能人才,還將建立全球人工智能人才數據庫。廣東互聯網產業發達,企業對數據需求強烈,依靠大數據產業鏈有效推動了人工智能產業蓬勃發展。

據工信部調研統計,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與人才需求比為1:10,預計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達到1萬億,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0萬億,人工智能人才缺口達到500萬,需求量最大的是工程應用型人才,其次是技術應用和科技轉化中端人才,最后是前沿理論高端研究人才。可以預見,未來5~10年隨著各類公司對人工智能布局的推廣和深入,核心技術和人才的爭奪將會越來越激烈。

3.國內人工智能專業人才供不應求

據教育部公布的信息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已經開設人工智能相關專業的院校數量如下: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155所,人工智能專業38所,機器人工程專業194所。經過調研顯示,普遍存在著缺乏實驗環境、缺乏實驗項目、缺乏課程教師、缺乏配套教材、缺乏測評體系等方面的困難,人才培養的速度總體緩慢,規模總體較小,遠遠不能滿足相關產業人才需求。

4.國家鼓勵加強人工智能人才培養

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從科研、教學、成果轉化三個方面給高等教育體系下達“任務”:

2020年,基本完成適應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高校科技創新體系和學科體系的優化布局。

2025年,取得一批具有國際重要影響的原創成果,部分理論研究、創新技術與應用示范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2030年,高校成為建設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領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人才高地。

綜上所述,當前國家正積極鼓勵和引導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國內人工智能產業得到了飛速發展,由此引發巨量人才需求,然而,由于現有人才存量不多,相關院校人才培養速度總體緩慢,相關人才供不應求,迫切需要加大力度培養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因此,可以預見,在未來5~10年內,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就業前景樂觀。

以上內容的目的是讓大家看清人工智能行業目前的發展情況,一個日益增長且正面臨全面商業化的行業,需要的人只會越來越多,而不是越來越少。傳統行業的智能化已經啟動,企業在AI時代構建新的競爭優勢的核心在于人工智能人才的有效供給。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對人工智能人才的培養處于較為滯后的狀態,高校對人才的培養很難滿足企業需求。一些掌握人工智能前沿技術的企業開始尋找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未來將有更多的符合崗位需求的人才進入市場。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丽市| 徐闻县| 宜阳县| 保亭| 调兵山市| 彭泽县| 昭平县| 彭州市| 苍溪县| 略阳县| 大厂| 龙胜| 遵化市| 奉化市| 石首市| 改则县| 南郑县| 仁怀市| 榆社县| 岚皋县| 民县| 公主岭市| 八宿县| 黔西县| 柳州市| 沁阳市| 龙海市| 阿坝| 阿荣旗| 蓝田县| 蒙城县| 丹东市| 巴塘县| 东港市| 万源市| 博野县| 襄城县| 马公市| 合肥市| 泸水县| 长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