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姻遇到法
- 鐘云郗
- 1196字
- 2024-12-31 19:04:09
2 分手時索要分手費合法嗎?
程麗與徐剛雙方都有家室子女。5年前兩人相識后,在沒有和自己配偶離婚的情況下,兩人拋棄自己的家庭,在一起同居生活。
2022年年底,兩人分手,分手時程麗提出讓徐剛補償她5萬元“分手費”,徐剛同意支付這筆費用。在向程麗支付了3萬元后,徐剛的行為被配偶發現并阻止,于是徐剛向程麗寫下一張2萬元欠條。后來程麗一直要不到這2萬元“欠款”,遂將徐剛起訴到法院。
案件審理過程中,徐剛辯稱,雙方原是情人關系,沒有借貸事實及借貸往來,借條是受程麗脅迫所寫。在證據面前,程麗承認借條上的2萬元是“分手費”,并堅持認為“分手費”是自身合理訴求,既然徐剛已經寫下欠條,那么這筆欠款徐剛必須付清。

《民法典》第五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民法典》第八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目前,《民法典》法條中并沒有關于“分手費”的規定,但是出于對民事主體的尊重,民事主體有權利自愿選擇如何處置自己的財產,即對于分手費的給付行為,如果實際上是一方對另一方的贈與行為,且這種贈與并不存在威脅與被威脅的情況,完全是出于自愿,法律并不阻止;但是給付過程中若存在威脅、脅迫,則屬于《刑法》調整的范疇,有可能構成敲詐勒索罪。
同時,“分手費”應是在雙方均未婚的情況下。如果一方或者雙方處于婚姻存續期間,分手費不僅違反了家庭道德,也侵害了配偶的財產利益。
本案審理法院認為,程麗向徐剛索要的“欠款”,實際上是由“分手費”轉化而來,徐剛同意支付,是出于自愿的贈與行為,程麗并未對徐剛造成敲詐勒索。但程麗與徐剛雙方系情人關系,徐剛在有配偶的情況下向程麗支付分手費,違反公序良俗,也侵害夫妻共同財產,因此判定雙方之間的“借貸合同”無效。
普法小知識
分手后,索要“分手費”這種現象是否合法,我們要分情況討論:
(1)如果給付分手費的一方完全是自愿的,是給付人真實的意思表示,并非出于對方的壓力、脅迫,或者對另一方的愧疚等情感因素作出的違背內心真實意思的行為,這種分手費會被視為給付人的自愿贈與,適用《民法典》中的贈與制度,該分手費有效。
(2)新時代我國對于男女間的感情推崇的是男女之間互相尊重、相互幫助、地位平等,這一觀念也成為了《民法典》中公序良俗原則的一部分。情感無法量化,所以分手協議、借款欠條中索要“分手費”的部分違反了社會的公序良俗,應為無效條款。
現如今,婚戀自由觀念深入人心,男女間的感情沒了,分手在所難免。既然留不住人,那能不能留點錢呢?抱有這種想法,本身在公序良俗上就是難以被支持的,但情侶間如果需要利用這類自愿贈與的方式來“體面分手”,法律也并不禁止,并認可這類贈與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