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蛟龍”探深海
- 唐立梅
- 2172字
- 2024-12-17 17:11:17
自序
勇于探索,無畏前行
1936年,愛因斯坦發表演講時說:“教育的首要目標永遠是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總體能力的培養,而不是獲取特定的知識。如果一個人掌握了他的學科的基本原理,并學會了如何獨立地思考和工作,他肯定會找到屬于他的道路。”
2023年7月,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句話時,我的眼中竟然涌出了淚水,因為近年來我對此也正好有所悟。沒想到,我在這里竟然和87年前的愛因斯坦相遇了,隔著時空與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發生了共鳴。
信仰和熱愛
科學是一種信仰,用理性的思維方式構筑一個人的認知體系,用科學的思維方式普惠大眾,這就是科普的意義。愿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路,找到與世界的鏈接方式,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平和坦然又帶有激情地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從科研工作者到科學傳播者、科普推廣人,我找到了自己的路。這也是我在這本書里想要表達的核心:要努力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只有熱愛,才不會迷茫。只有熱愛,才會勇往直前。而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讓我們擁有選擇自己的“熱愛”的能力,有實現心之所向的能力。
好奇心的力量
作為一名海洋地質工作者,我曾抵達過地球的極端環境:太平洋數千米之下的幽深海底和冰天雪地的遙遠南極。這在很多人看來特別勇敢也特別神奇,他們問我是怎么做到的。我想說,除了科研工作的使命感,還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驅使著我不停地向前,這種力量就是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我還記得自己在上小學的時候,曾經讀過法國作家凡爾納的科幻小說經典——《海底兩萬里》。書中神奇的海底探險故事讓我深深震撼,也激發了我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經過多年的讀書、思考和實踐,我成長為一名科研工作者。隨著國家載人深潛器的應用,我幸運地體驗到一場真實的海底奇幻之旅——我參加了我國第一代載人深潛器“蛟龍”號的首次科考,下潛到了2774米的西太平洋采薇海山。采薇海山是我們國家自主命名的,名字來源于《詩經·小雅·采薇》中的名句:“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真實的海底世界除了寒冷、幽暗的一面,也有光怪陸離的一面。在下潛到350米的時候,我看到了《海底兩萬里》中提到過的發光生物,它們就像漫天星辰,有時候聚在一起,一大串一大串地漂過去,突然又一下子散開,就像夜空中綻放的燦爛煙花,讓人不禁想起辛棄疾詞里的“東風夜放花千樹”,真的是一個燦若煙花的海洋世界。在這里,我還看到了各種各樣奇特的生物,有粉色的海參、鮮艷的海葵,還有像白玫瑰和水晶絲襪一樣的玻璃海綿。怪不得人類總對深邃的大海寄托了無盡的浪漫幻想。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在《海的女兒》中的詩意描述即是一例,在他的幻想中,海底世界“生長著最奇異的樹木和植物。它們的枝丫和葉子那么柔軟,只要水輕微地流動一下,它們就搖動起來,好像它們是活著的東西,有的大小魚兒在這些枝子中間游來游去,像是天空的飛鳥”。
不過,作為海洋地質工作者,雖然時常被海底的神秘和美麗所震撼,但我更關注的還是海底分布的各種礦產資源。比如,海山區的富鈷結殼資源,深海盆地的錳結核資源,洋中脊的多金屬硫化物資源。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對這三種資源都有勘探開發權的國家,我們擁有世界上第一個多金屬硫化物的礦區,在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自己的專屬探勘合同區。如今的中國正在走向世界深海舞臺的中央。此外,我們對國際海底地理實體命名也有自己的命名體系——《詩經》專名體系。對三大洋命名使用的是《詩經》中的《風》《雅》《頌》,這樣既傳播了中華文化,也拓展了深海權益。例如,太平洋麥哲倫海山區的采薇海山、采杞海山、維嘉海山等,大西洋的如玉海脊、采蘩海山、凱風海山等,以及印度洋的龍旂熱液區、天作海山、天成海山等。
勇于探索
雖然深海探測大大滿足了我的好奇心,但探索是永無止境的。生命的意義在于探索,在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我們可以享受到創造過程中的快樂,而探索力正是生命的保鮮劑。后來,我又參加了中國南極科學考察活動,去往我國第五個科學考察站所在地——難言島進行了野外地質考察。南極常年冰雪覆蓋,每走一步都會有一個深深的雪窩,極寒的天氣,極強的紫外線,還有隱伏的冰裂縫,都使得考察工作困難重重。但我們也能看到常人難以見到的美景,比如荷葉冰,它讓我想起西湖的荷葉,“接天蓮葉無窮碧”,“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比如絢麗的極光,它讓我想起曹操《觀滄海》中的名句:“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當我站在萬里之外的南極中山站,看到五星紅旗高高飄揚,我深深地感到,我身后是偉大的祖國,我們身處偉大的時代。正是祖國的強大和時代的進步,我們才有機會乘“蛟龍”探海,搭“雪龍”破冰。讀書不僅是為了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形成理性的思維方式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讓我們有一天能夠為科技強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能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參與祖國的建設,這也是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的意義。
每當我想到青少年朋友時,腦海中便會立刻浮現出一張張青春洋溢的臉龐,一雙雙閃爍著無限光芒的眼睛。青少年時期是多么美好啊,已脫去了兒時的稚嫩,又沒有受到現實社會的磨礪,也沒有沾染半點成年人世界的世故。青少年正處于探索欲最旺盛的時候,對知識充滿了渴望,如同吸收知識的海綿,有快速的信息處理能力,一分鐘之內,思想都可以跑出天際。
親愛的青少年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吹響“科技報國”的號角,用青春創造美好未來,永遠保有理想,保持好奇,以書籍為階梯,去探索廣闊的未知世界。
唐立梅
2023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