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東藩中國通史·兩晉篇(插圖版)
- 蔡東藩著 劉軍編
- 1848字
- 2024-12-12 17:35:32
笨兒當太子
晉朝起源于司馬懿,司馬懿起家于河內。司馬懿曾在漢相曹操麾下任職,在曹丕謀權篡位之際掌握了兵權,并在與吳、蜀的數年對抗中建立了赫赫戰功。司馬懿死后,長子司馬師繼承父位,任大將軍一職,統領各軍。司馬師位極人臣,飛揚跋扈,竟將魏主曹芳及皇后張氏廢黜。司馬師病死后,司馬昭繼承了兄長的職位。司馬昭比兄長更為大逆不道,居然大搖大擺地穿龍袍、戴龍帽。魏主曹髦忍無可忍,憤恨交加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馬昭位居相國,加封晉公,不久又晉升爵位為晉王。沒過多久,司馬昭的長子司馬炎被任命為副相國。父子二人正準備篡取曹家的皇位之際,司馬昭卻患了重病,沒幾天便死了。司馬炎繼承父位不到兩個月,便指使家臣脅迫魏主曹奐讓位。魏主剛剛讓位,司馬炎便立即頒發詔書,定國號為晉,改元泰始。歷史上稱司馬炎為晉武帝。
司馬炎執政之初,不但清正廉明,任人唯賢,而且非常節儉。有官員上奏說,皇帝的牛繩套已經破舊到不能再用了,司馬炎就下令用麻繩替代絲繩。高陽人許允被司馬昭殺害,但他的兒子許奇頗有才華。司馬炎破例任命許奇為太常丞(1),不久又升許奇為祠部郎(2)。
司馬炎篡位之后,大力革除魏朝弊政。他想,“魏朝是因為骨肉相殘才弄得江山旁落,我如今僥幸得到江山,我的子孫如果也像曹魏那樣,豈不是要重蹈覆轍(3)?”于是大封宗室。其他文武百官也都加官晉爵。
泰始二年(266年),有官員請求修建七廟,晉武帝擔心勞民傷財,只將魏廟神位遷到其他地方,將魏廟改為太廟,所有魏氏諸王都降為侯,不久,冊立王妃楊氏為皇后。楊氏從小被寄養在舅舅家,被冊封為皇后以后,念及舅舅家的恩情,請求武帝冊封趙俊夫婦,武帝欣然答應。趙俊的哥哥趙虞也被封官。趙虞有一個女兒名粲,頗有幾分姿色。楊皇后召她入宮,讓她陪伴自己。武帝退朝回到后宮,與皇后敘談時,趙粲也不回避,有時還與武帝調情。

楊皇后勸武帝納趙粲為嬪嬙,賜號夫人。武帝以為楊皇后是一個大度之人,哪知道楊皇后是想讓趙粲做幫手,來把持后宮。武帝為色相所迷,滿心歡喜地納了趙粲。
楊皇后曾經生過一個兒子,取名為軌,不到兩歲就夭折了。后來又接連生了兩個兒子,年長的名衷,年幼的名東。司馬衷十分愚鈍,七八歲了還不能識字,師傅再三教導也毫無起色。武帝說:“這孩子太笨了,將來恐怕不能繼承社稷。”偏偏楊皇后鐘愛此兒,經常勸說武帝立嫡長子為太子,惹得武帝很不高興。勉強拖延了一年,司馬衷已經九歲了,楊皇后時不時地在武帝耳邊提起冊立太子的事,趙夫人也在旁邊勸說:“衷是大器晚成之人,將來肯定能繼承大統。立儲事關國家根基,如今主上登基兩年卻還沒有立儲,群臣怎么能安心呢?還是速立司馬衷為太子吧。”妻妾二人一唱一和,即使武帝鐵石心腸也不禁動搖。泰始三年(267年)正月,司馬衷被立為太子。
這一年武帝特下詔書,任命蜀漢原尚書郎李密為太子洗馬(4)。李密幼年喪父,母親何氏改嫁,由祖母劉氏撫養成人。當時劉氏快一百歲了,起居服食全由李密一人侍奉。于是李密上表陳情,請求辭官回家,奉養祖母。表文言辭懇切,武帝閱覽之后大為感動,感嘆道:“如此孝順,名不虛傳啊。”
泰始四年(268年),皇太后王氏駕崩,武帝依照古禮服喪。葬禮結束后,武帝依舊身披孝服臨朝。直到百官再三懇請,武帝才恢復平常的穿著。母親病喪后,武帝心中悲傷不已,無心處理外政,只將內政稍加整頓,百姓安居樂業,境內太平。過了一年多,武帝打算東征滅吳,特任中軍將軍羊祜為尚書左仆射,命他處理荊州軍事。羊祜沒有立刻與吳國交戰,而是坐鎮襄陽,日日操練士兵,靜待時機。羊祜在軍營中輕裘緩帶(5),頗有儒將之風。
這時候,雍、涼交界處突然出現了一個叫禿發樹機能的鮮卑族人。從前,鮮卑酋長匹孤集合上千人,從塞北遷居到黃河西面。當時酋長的妻子相掖氏恰好懷有身孕,到足月的時候,突然要分娩,還沒來得及起床,就在被子中生下了孩子。鮮卑人稱被子為禿發,于是將禿發兩字作為嬰兒的姓氏,取名壽闐。壽闐長大之后,繼承父親遺業,雖沒什么壯舉,但招攬了數千部眾。禿發樹機能是壽闐的兒子,他勇敢果斷,多謀善戰,經常帶領數萬人出沒在雍、涼一帶。泰始六年(270年),禿發樹機能起兵造反。
(1) 太常丞:古代官職名,是太常卿的屬官,職掌宗廟、祭祀、朝會等禮儀事務。
(2) 祠部郎:古代官職名,魏晉南北朝時期尚書祠部曹長官的通稱,亦稱祠部郎中,資深勤能者可轉侍郎。
(3) 重蹈覆轍:再走翻過車的老路。指不吸取失敗的教訓,重犯過去的錯誤。
(4) 太子洗馬:古代官職名,指輔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方面的官員。
(5) 輕裘緩帶:穿著輕暖的毛皮衣服,束著寬松的衣帶。形容從容閑適的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