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小古文,大歷史

親愛的同學,你知道嗎?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文明沒有斷代的國家。甲骨文上的占卜、《詩經》里的詩歌、秦簡上的公文和你現在捧起的這本書,用的都是同一種文字。

想來真是令人詫異,我們目前都在使用的“現代漢語”,其實才誕生了一百多年。“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后,中國人才開始“放棄”文言文,轉向現代白話文。所以,中國人使用“古文”的歷史長達三千多年!學了古文,你就可以直接閱讀老子、孔子、屈原、司馬遷和蘇東坡的作品,這是多么快樂的事情啊。

可是你可能會說,學古文好難啊。中小學生中間流行著這么一句話:“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

現在小學課本里要學的古文少之又少,到中學卻突然加量加難度,這是同學們對古文有畏難情緒的一個重要原因。其實,如果你從小就開始接觸古文,慢慢進階,日積月累,學好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這就是博雅小學堂創作《成語小古文》的初衷。

那選什么樣的小古文作為你練習“古文童子功”的開始呢?人教版小學1~6年級語文教材里有一個“日積月累”欄目,給出了四十多個成語和古文名句,我鼓勵你課后去了解。這本書就從這里入手,把“日積月累”里幾乎所有的成語都收錄了進來,還增加了難度相當的十幾個成語,并從古典文獻中找到這些成語的出處——一小段古文,然后進行講解。

本書中引用的古典文獻,范圍廣博,包括《論語》《孟子》《莊子》《道德經》《戰國策》《后漢書》和《山海經》等,在內文中提到的就更多了。

對這些小古文中的重點漢字一個個“說文解字”,是語文教育應有之義。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因和密碼,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書中講解字形、字音和字義,全面展現漢字與漢語、漢字與文化的關系。

漢字是象形文字,所以字形特別重要。比如“明”,我們是這樣展示字形及其演變的。

“明”的甲骨文字形是這樣的:

金文字形是這樣的:

小篆字形是這樣的:

這個字右邊是一個“月”,表示月光,左邊是窗戶。所以“明”就是月光照到窗戶上,把窗戶給照亮了。一直到隸書中,“明”還是這樣寫的:

后來為了書寫方便,人們把左邊改成了“日”,所以楷書里的“明”寫成了這樣:

字形,藏著一個漢字的象形起源和本義。比如“月光照到窗戶上”的明,其本義是“亮”。我們也會在杜甫寫的“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和諸葛亮《誡子書》中寫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中繼續拓展“明”這個漢字的意義,還會介紹《百家姓》里“明”這個姓氏,以及和“明”相關的歷史知識,比如朱元璋開創的明朝。

你看,一個簡簡單單的“明”字,居然可以串聯起這么多文化歷史知識。事實上,這就是我們這本書不一樣的地方,除了對漢字進行字形、字音、字義上的講解,我們還會花不小的篇幅去介紹這個漢字所涉及的中國歷史、國學知識和傳統文化。

那《成語小古文》里小古文的選篇會不會很難呢?

來看看成語“精衛填海”,它出自《山海經·北山經》。原文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又如成語“漸入佳境”,出自《晉書·顧愷之傳》:“愷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漸入佳境’。”

怎么樣?有點難,但多讀幾遍又能看得懂,是不是?先從這些簡單的古文選段入手,再慢慢增加一點難度。這樣,一本書讀下來,相信你的古文水平也會“漸入佳境”的。

這本書的出版凝聚了好多人的心血。博雅小學堂內容和動畫團隊當初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打磨成品;總撰稿人楚怡老師更是對內容條條考證,字字推敲;出版社的編輯老師們又花心思設計了很多小版塊,才把它變成了你手上這本素雅的書。這本書不僅排版美觀雅致,里面的插畫也有一種古樸之美,與我們想要給讀者傳達的內容相得益彰。對了,本書插畫師是孫曉睿,他在繪制插圖的時候也參考了博雅小學堂的《成語小古文》視頻。當時我們做這個視頻課,從編寫分鏡頭腳本,到繪制一張張原畫,再到確保畫面中的建筑、食物、服飾、用具、車馬、兵器、城池、戰場、軍隊、集市、船只等都基本符合當時的歷史時代及環境,整個過程可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呢。

好了,親愛的同學,中國的漢字和用漢字撰寫的古文源遠流長,獨樹一幟,你準備好跳進這歷史的長河中去探索了嗎?祝你旅途愉快!

博雅小學堂聯合創始人 鄧瑾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什县| 彭阳县| 凭祥市| 定结县| 修水县| 正宁县| 微山县| 广南县| 扎赉特旗| 景洪市| 怀集县| 山西省| 邓州市| 项城市| 七台河市| 郓城县| 江源县| 太仓市| 上饶县| 阳江市| 沾益县| 思茅市| 汉中市| 鸡西市| 定安县| 蒲城县| 盐城市| 贵阳市| 大庆市| 丹寨县| 锦州市| 惠来县| 乳源| 江永县| 沾化县| 社会| 田阳县| 当阳市| 观塘区| 旌德县| 千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