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資源環境演變與生態安全格局構建:以河南省為例
- 張鵬巖
- 916字
- 2024-12-24 18:22:00
第二節 研究意義
城市化推動了現代文明的發展,但其也產生了一系列生態和環境問題,自然景觀的喪失、生態系統服務的下降以及環境健康風險的加劇,可能會延緩區域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10]??梢?,營造良好的資源環境與生態安全格局對維護社會的長期穩定和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黨的二十大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
生態安全格局是用來表征生態系統健康和完整性的重要指標[11],是區域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和增強人類福祉的重要方面。其本質是基于生態系統格局的優化,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12]。快速城市化導致不透水面積增加并侵占自然空間,造成生態系統服務下降,例如碳儲存和土壤侵蝕控制的減少等[13-14]。因此,人類活動是影響區域景觀生態風險的主要因素之一[15]。在河南省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人們從生態系統中獲得的各種益處正在減少,許多地區面臨著與生態系統服務供需相關問題的風險越來越大[16]。景觀形態的變化與城市化的連通導致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進而影響區域生態安全。目前,國土空間規劃已從單個生態系統的管理轉向綜合區域生態系統管理[17]。生態安全管理可以為大規模土地空間規劃提供科學指導,從而減少城市化地區無序擴張造成的生態空間減少和棲息地破碎化,生態安全格局的構建可以保持生態系統結構和過程的完整性,實現對資源環境的有效控制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可持續保護。
因此,本書以河南省為例,通過分析省內資源環境現狀與生態問題,對河南省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景觀格局演變、景觀生態安全評價、生態安全格局構建以及生態安全問題與解決途徑進行了系統梳理與分析,對于恢復地區關鍵生態系統,厘清生態生產生活空間,建立穩定的人—自然耦合系統,實現地區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研究結果也可為相同發展趨勢的地區的總體規劃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