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新古典經濟學的產生背景

新古典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具有深刻的歷史背景。18世紀50年代之后,發生在英國的工業革命對歐美國家的工業與技術進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促使這些歐美國家開始了以動力機器、紡織機器與鐵路運輸為主要內容的技術革命,并在此之后進一步壯大了自身的工業與經濟實力,而工業與經濟的發展又帶來了對勞動力、原材料以及資本的大量需求。正是在這種資本主義經濟快速上升的階段,自由競爭不僅成為當時社會最主要的生產方式,也逐漸成為資產階級政治家與經濟學家的思想主張。從亞當·斯密到薩伊,古典經濟學家均將自由放任市場與供給創造需求這種政府不對經濟進行干預的立論作為前提條件。

亞當·斯密指出,每個人在追求經濟人自身經濟利益的同時,會受到“看不見的手”的引導,即在市場的引導下,經濟人往往能比真正出于本意的情況下更為有效地促進社會利益。商品生產者通過將自身的利益與經濟發展有機結合,不需要政府干預就可以實現經濟平衡發展。薩伊提出供給可以創造需求,若非發生自然災害或者政府政策變動,政府不應該干預經濟,經濟應該脫離于政治而單獨存在,這樣有利于經濟的繁榮。在自由放任與自由競爭的前提假設下,古典經濟學對自然狀態下的生產、成本與價格的形成進行了研究,但受制于研究本身的深度,研究方法較為簡單,主要以歸納、推理與演繹為主。

進入19世紀末期,歐美等國家開始了以電力為核心的第二次技術革命,在材料、交通運輸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革,英、法、德、美4個國家的煤產量增加了5倍,世界鋼產量提升了150倍,與此同時,汽車被發明出來,鐵路網得到普及,蒸汽船取代了帆船。新技術的產生不僅帶來了生產力的巨大提升,同時還帶來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變革,資本與生產都出現了壟斷現象,使得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平等日益加重,美國與德國的工業生產力逐漸超過英國與法國這兩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同時,在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不平衡的同時,各國間原材料的采集與商品銷售也日趨緊密,資本與市場之間的聯系也更加密切,相較于之前封閉的國別經濟,第二次技術革命使得開放型外貿經濟的繁榮日益顯現。然而,經濟發展的不平等與開放型的地區經濟的出現使得資本主義國家內外積累的矛盾不斷加深,并于1873年爆發了空前嚴重的世界經濟危機。由此,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現狀為經濟學家提供了豐富的研究對象,一方面是資本主義生產力水平的迅猛提升,而另一方面則是經濟危機的頻發與深化,這也給以往經濟學理論的立論與結論提出了現實挑戰。傳統的古典經濟學在研究的廣度與深度上都已經無法適應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需要,歸納、推理與演繹等邏輯分析法面對日益復雜的企業生產與個人消費行為無法得出準確、定量的分析結果,經濟學理論與分析方法的革新勢在必行。

正是在此社會背景下,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初期,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均出現了創新。馬歇爾等將邊際學派的思想與傳統的古典經濟學理論相結合,運用邊際分析法對供給與需求、生產與消費進行分析研究,為資產階級經濟學對效益、消費傾向等問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拓寬了西方經濟學研究的深度與廣度,而后世也將邊際分析方法的使用稱為“邊際革命”。由此,西方經濟學以一般均衡理論、邊際生產力理論以及邊際效用理論為主要研究內容,以邊際分析、數理模型為主要研究工具,采取靜態分析與個量分析,在經過英國劍橋學派代表人物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綜合后,形成了新古典經濟學。

英國經濟學家埃里克·羅爾在其著作《經濟思想史》中指出:“人們往往將上世紀70年代在經濟分析工具方面的改變看作經濟學中一場全面革命的標志。古典學派強調生產、成本與供給,而現代的經濟學者則更關心消費、需求與效用。邊際效用概念的提出實現了這一重點的轉移”,而瓊·羅賓遜夫人則更進一步指出,新古典經濟學將注意力轉移到交換之上,以效用作為商品價值理論的基礎,將各個經濟主體作為經濟分析的根源。由此可以看出,新古典經濟學根植于19世紀末的資本主義國家生產力不斷提高與經濟危機不斷顯露的社會現實,在繼承傳統古典經濟學自由放任思想的基礎上,將邊際分析方法引入經濟學分析之中,使用邊際分析、數理分析等方法,對家庭、企業與消費者的效用、收益與成本進行衡量,成為統治西方經濟學長達40年的正統經濟理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拉特旗| 屏东市| 丰镇市| 彭州市| 紫金县| 佛山市| 姜堰市| 友谊县| 寿宁县| 莱阳市| 武清区| 平武县| 广德县| 永城市| 通化县| 甘谷县| 沅陵县| 航空| 武夷山市| 连平县| 重庆市| 永宁县| 新乐市| 湖口县| 孝义市| 墨江| 神木县| 丰原市| 噶尔县| 天峨县| 常德市| 托克逊县| 靖州| 巴马| 闸北区| 都兰县| 洪洞县| 海城市| 莱阳市| 章丘市| 吉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