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山上無事(4)
- 北宋賊行天下
- 猿鳴三聲
- 2197字
- 2008-02-27 09:26:00
話說當下晁蓋、吳用、公孫勝等人,聞聽戴宗關于宋江遇險之經過,盡皆大驚失色。
半天,晁蓋才感激地對高原道:“大王所料不虛,這真是棋高一著。只是,我宋兄弟受苦了,并且危在旦夕!一著不慎,將覆水難收。如何讓花榮他們能平安地救回宋兄弟,我等還要想一個周全辦法才成。”
吳用沉呤半天,終于心生一計,道:“戴兄弟這里不是有一封蔡知府的家書么?而現在,蔡九正等侯戴兄弟帶回他父親的指示回復,然后依令來處置宋大哥。那么,我們就從這封回復信上去做文章。我的計策是這樣的,我們制作一封假書信,冒充蔡太師,在信中指示蔡九將宋大哥解往京師去審理。這樣,我們通過斥侯命令花榮他們于道中截住宋大哥,其成功該是十拿九穩的了。”
高原心中冷笑,你就一步步犯昏吧。
晃蓋急切地問道:“誰人可模仿蔡太師的筆跡?”
吳用不慌不忙道:“蘇、黃、米、蔡,我朝四大書法名家,其字跡早就傳布天下,成為天下讀書人描摹的范本。吳某認識濟州一個秀才,姓蕭、名讓,因善于模仿諸家字體,人稱圣手書生。另外,吳某在濟州還有一個朋友,姓金、名大堅,雕得一手漂亮的玉石印鑒,人稱玉臂匠。吳某用計,不日便可賺得二人上山!”
晁蓋、公孫勝齊叫道:“妙哉!”
吳用叫過公孫勝如此這般地吩咐下來,公孫勝便匆匆而去。
坐在桌上的高原,心中當然明白,無非是騙人上山,綁架兩人家小之類的損招。
接下來兩日里,高原放手讓吳用他們自行安排,大家依計,果然成功強制蕭讓、金大堅上山入伙。然后,吳用口述,蕭讓書寫、金大堅雕刻印鑒,手忙腳亂一通之后,假書信已然制成,戴宗便風風火火地帶著假書信,回江州復命去了。
稍后,高原便走了過去,一邊把玩金大堅的假印鑒,一邊故作驚訝地叫道:“晁大哥、吳先生、公孫大師,不好!宋大哥難逃劫數!”
送走戴宗后,晁蓋等三人,剛進入聚義廳,聽此呼喊,便飛奔過來。只見高原將印鑒在紙上蓋了一下,道:“吳先生,你看看!”
吳用一看篆文“翰林蔡京”,便恍然大悟,一時間,也叫苦連天,不知高低。
晁蓋、公孫勝一頭霧水地看著高原,高原道:“此印鑒的內容,不符合這封家書來往對象間的身份關系,且有悖情理。因為蔡太師,絕不會在他的兒子面前諱稱自已的姓名!”
吳用悲慘地叫道:“宋大哥的性命葬送于吳某之手中也!”
公孫勝道:“貧道這就去追回戴宗兄弟,重新制過!”
吳用無力的搖搖頭,道:“戴兄弟,人稱神行太保,豈是一般人或馬所能追上的。此時,只怕他早就在百里之外了。”
高原俯在吳用的耳旁道:“吳先生不用這般追悔莫及,高某向你保證,宋大哥絕無生命之虞!”
吳用兩眼放光,道:“大王,你是說花榮他們將能救回宋大哥?——也是,幸虧大王這招暗棋下對路了。吳某和晁大哥他們先前還私下責怪大王,唉,吳某對不起高兄弟,后悔之至啊!”
晁蓋也忙道:“大王,如有布置,晁某等敢不從命!”
高原道:“吳軍師與林教頭留山防守,我、晁大哥、公孫勝、秦明、阮小七,挑選十幾名水兵,即刻動身,日夜兼程趕往江州,以保證宋大哥萬無一失!”
吳用道:“高兄弟盡管去,其它的事情,有吳某與林教頭二人,放心吧!”
于是,高原便帶著眾將士及高原特意留下的那名斥侯,登上三只較大的漁船,匆匆上路。
高原他們沿水路趕往江州,所走線路是這樣的:由梁山泊一路南下,沿濟水繞道進入徐州,再由徐州沿泗水進入淮河岸邊的重鎮楚州,再由楚州沿運河進入揚州。到達揚州后,當然是沿長江而上了。
高原他們船行速度異常之快,每只船上配有四五個梁山水兵,輪換休息,人停船不停,日夜兼程。才五天五夜的飛速行駛,船便在著名的花柳城市揚州靠岸。
冬季的揚州,瘦西湖旁那沿岸的垂柳只剩下光禿禿的枝條,在寒風中擺動,樹上幾只寒鴉哭一般慘叫。
二十四橋橋身乃木料制成,上面漆成朱紅,即使在冬季,也十分地醒目,向行人炫耀著這座花柳城市的奢華和邪氣。大小妓館歌樓沿二十四橋的河道兩旁,一字擺開。那些穿著厚厚冬衣的妓伶們,從門洞中,貪婪地望著船上的旅人,她們象一只只蟄伏洞中的食肉獸,在焦慮地等待春天的倒來。
高原、晁蓋他們哪有心思觀賞這些,登岸采購一些食品,去茅房拉泄一把,便手拿幾包熱氣騰騰的燒餅肉包之類的,迅速返回船上。船又馬不停蹄地往南奔長江而去。
才一個多時辰,船隊便到達京口,右轉,駛進長江,剩下來的航程就要艱難多了。但是,盡管沿江逆流而上,可好在冬季江流不很洶涌,否則,船將更加寸步難移。大約用了六天五夜,船終于在黃昏時分,停靠在長江南岸江洲府的潯陽碼頭。
遠望江州府,四處水茫茫,名副其實一個水世界。潯陽江的江面是另一個時空的一倍半不止,而且沿岸蘆葦叢生。
站在碼頭往東看去,湖口鎮灰蒙蒙一片,哪里分辯得清人和房子。江上、湖上船只來來往往,也稍具生氣。
高原與晁蓋等人分成三路,拉開距離,在那名斥侯的引領下,從北門進入江州府。
這江州府城,其大小受江湖的限制,活象一只爬在江邊、湖邊的大烏龜,引頸望著那無邊無際的茫茫水光。
江州府城依江、依湖而筑,橫豎只不過二三里,名曰重鎮,實乃小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