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我看不見希望……
- 失業裁員,我革新全球科技
- 阿瓦達啃大.瓜
- 2033字
- 2025-01-03 20:00:00
空氣鋰電池技術代表行業未來,行業內的十位大佬都想獲得,為此在所不惜。
江白望著鋰電池行業內的大佬們心態平和,掌握技術,就掌握他們命脈,無論是寧王董事長曾群,還是BYD董事長王福川都跟普通人沒什么區別。
“我和雷總討論過,盡快將空氣鋰電技術推廣到平民中,過程離不開董事們幫助,成立一家新公司。”江白思路清晰。
鋰電池商們面面相覷,意有所動,沒吱聲。
“雷總出資金,我出技術,前輩們出設備,人員和場地。”
“股份呢?”王福川問出了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包廂內,大佬們目光都打起精神,新公司股份就代表豐厚的利潤。
“40%,新公司拿出40%的股份給雷總和大家。”江白吐出數字。
“江總在開玩笑。”王福川收起笑容。
“不可能!”曾群語氣堅定。
其余八人緊隨其后,“拿出來股份太少了”“接受不了”“江總沒誠意”之類言語此起彼伏。
包廂內鬧聲一片。
鋰電池大佬們覺得江白給出的條件太過刻薄,出設備,出人員,出資源,利潤的大頭還被江白占了。
江白說空氣鋰電池技術是未來主流,沒有大家的支持也能占據市場。
利益分配這種東西是永遠沒辦法讓所有人滿意,占便宜的在簽字那一刻都會覺得自己吃虧了。
所以,永遠不要和朋友做生意。
雙方聊到太陽山,最終沒達成協議。
江白回酒店房間,坐在沙發上,對著進門的雷軍吐槽:“咱們是不是談十輪都沒辦法達成協議?”
“都是錢。”雷軍看著一臉疲態的江白笑了,“他們不答應怎么辦?”
江白思考片刻后說:“他們不合作,就自己玩。”
雷軍對江白的果斷點頭。
兩人討論新公司股份分配問題,有人敲響了酒店房門。
BYD董事長王福川站在門外,笑著說談合作問題,他進門后表示場地,人脈,資源和設備BYD都可以出,踢掉其鋰電池廠商,份額讓給他。
帶路黨……江白想到包廂內表現出絕對不接受的王福川,現在一臉笑瞇瞇的和善摸樣。
江白沒有義正詞嚴地指責對方,商場就是爾虞我詐的生存游戲,讓公司更好在市場上生存,才是董事長的第一要務。
他同意一半,考慮到會有其他鋰電池董事長會作出類似的操作。
江白留了一個扣子。
王福川沒達成預期目標,但是能接受,笑容滿面地走了。
“老奸巨猾。”江白對雷軍吐槽。
“商場只有你死我活。”雷軍解釋。
江白更深刻地認識到了商人本質,后續發展也符合他的預期,寧王董事長曾群緊隨其后,拜訪江白。
“曾董事長也是來談合作的?”江白抿了一口茶問。
曾群笑容僵在臉上,敏銳地覺察到了“也”字:“誰來找江總了。”
“王福川董事長。”
“我就知道!”曾群暗罵一句,“江總,我也想合作,條件都能接受。”
江白答應了,另外8名董事長被蒙在鼓里,暗地里聯合王福川和曾群一致抵抗江白。
事實上,國內鋰電池董事長們團結一致,空氣鋰電池技術的過程將會變得無比曲折,甚至有可能失敗。
但有王福川和曾群兩位董事長參與,聯盟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大家安心,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對方在行業內就寸步難行!”曾群在人堆里慷慨激昂,“對不對,王總?”
王福川尷尬附和。
他不知道,曾群已經知道他叛變,故意打趣他呢。
鋰電池老板們信以為真,回去加大力度抹黑空氣鋰電池技術。
王福川和曾群兩人留在首都,和Xiaomi召開了發布會,宣布成立一家鋰電池技術公司。
輿論嘩然,網友們在短視頻下面吃瓜。
“你們前兩天還吵得熱火朝天,今天就穿一條褲子了?”
“BYD:我也可以談,我也想愛國。”
“寧王:空氣鋰電池技術不安全,兩天后,真香你!!!”
“沒人能逃過真香定律。”
鋰電池董事長們才知道,被兩位董事長耍了,紛紛后悔,撥打江白電話。
江白愛莫能助,他手機最近電話不斷。
新公司的生產地選擇權在江白手里面,他的信息被國內各市的招商辦熟知。
耳熟能詳的一、二線城市,武城,蘇城,杭城,重市,成市的招商辦都撥打江白電話。
江白展露出意向,市長就會出面,陪同商談。
市長們不懂技術,但是懂進步,懂民生,空氣鋰電池將會為城市帶來大量就業。
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保持格調,撥打邀請電話,但也沒過度騷擾。
按道理說,江白應該高高興興地才對,但江白心里已經有了選擇對象,只能苦惱地拒絕。
招商辦們依舊樂此不疲地撥打江白電話,無休無止一般,以至于江白差點錯過重要來電。
“庫克?”江白一愣。
雷軍“嗯”了一聲,接著道:“庫克想要新的空氣鋰電池技術。”
庫克的想法也不難理解,受限于電池,手機上有很多大功耗的芯片不能上,手機分辨率技術也失去提升的必要性。
空氣鋰電池技術的出現,將大幅提高手機性能的提升,更高的分辨率,更強的性能,更長的待機時間。
庫克想要保持旗艦機的競爭性,想要將沙普利公司納入供應商內,也是能夠理解的事情。
“他什么時候飛國內?”江白問。
“下周的專機。”雷軍答。
“行,我在魔都等他。”江白同意了。
技術突破后最重要的市場,不能盈利的技術對民營公司來說都不是技術,庫克想要過來送錢,江白沒有理由拒絕。
大洋彼岸。
紐約時報的記者露絲發表了一篇【我們什么時候輸掉戰爭?】的報道。
震驚了報刊的讀者。
露絲采訪了哈佛大學的鋰電池學的教授約翰。
約翰用沮喪的語氣描述了中美兩國空氣鋰電池技術的發展歷史,國家浪費了行業優勢,導致中國后來居上。
約翰:“我們輸了,我看不見贏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