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決戰梁山泊
- 水滸:魂穿陽谷縣令
- 彌勒肉搏人類
- 2016字
- 2025-01-05 16:49:18
王倫心胸狹隘,又嫉賢妒能。朱貴在他手下待了幾年,心氣早被磨平了。
也就是武松上了梁山,殺了王倫。朱貴見到了真正的好漢,才又燃起熊熊烈火,準備干一番大事。
梁義被捧的心花怒放,滿臉笑容。喝酒都是一杯接著一杯。
喝到半醉,梁義才道:“哥哥,俺今日與官軍對戰,見到了教頭哥哥曾經說過的神臂弩。端得厲害,二百步外,能穿甲胄!今日一戰,許多兄弟就是被這神臂弩射傷。
那官軍退了,俺本想追擊,見岸上架起數十把神臂弩,張弓搭箭,無奈才退兵。”
“神臂弩?”對于大宋利器,林沖顯然熟悉無比,聞言眉頭一皺,“呼延灼乃是大宋名將之后,能動用神臂弩不是難事。只是如此一來,我軍恐怕會徒增許多傷亡?!?
神臂弩是經過戰場檢驗的利器。哪怕是在邊軍對戰西夏、大遼,也是讓蠻族頭痛不已。
朝廷更是三令五申,一旦戰事不利,第一件事就是銷毀神臂弩,勿使其落入蠻族之手??梢姶笏螌τ谏癖坼蟮目粗?。
神臂弩之威,也可見一斑。
武松如今日日讀書,早已不是曾經那個莽夫,也知戰陣之上,兵器之利:“教頭可有對敵之策?哥哥叫我等與官軍決戰,戰事不可拖延。若是呼延灼堅守營寨不出,只以神臂弩射殺,恐怕難以決戰?!?
林沖想了一陣道:“哥哥勿擾。我觀今日呼延灼倉促出兵,定是朝中有人催促。否則以呼延灼為人,哪怕是面對流寇,也應盡全力攻之,萬不會如此倉促,以致此敗。
既然如此,想那呼延灼也著急的緊。我等盡可靜觀其變,以不變應萬變。”
“也只能如此了?!?
到底是梁山新立,還沒有能力與呼延灼這等猛將野戰。否則此番攜大勝之威,強登對岸,直殺進呼延灼中軍大營,早將官軍殺退。何苦在此謀劃?
朱貴卻突然靈機一動,道:“眾位哥哥,何不遣一隊人馬,于別岸登陸。明日大戰之時從呼延灼背后殺入,前后呼應,或有奇效?”
林沖卻是搖頭:“呼延灼沙場宿將,豈會如此糊涂?這八百里水泊,想必各處都有人馬駐守?!?
梁義咋呼道:“依俺看,就依朱貴兄弟的意思,找處地方強行登岸,與官軍野戰一通,殺個痛快!”
林沖苦笑。
呼延灼的鐵鎖連環馬威名赫赫,雖只有五百人,野戰亦可破萬軍之眾。梁山如今與呼延灼野戰,實在是沒底。
而且呼延灼軍中雖有內應,不到萬不得已,林沖不想動用那個內應。
他卻是知道如今大宋雖然奸臣當道,但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梁山面前,這個大宋依舊是龐然大物。
以朱賢的布置,阮小二還是繼續留在大宋官場,與梁山相互呼應的好。暴露出來,實在是下下之策。朱賢的意思,不到萬不得已,也不要讓阮小二暴露。
更何況阮小二一旦暴露,他朱賢也不得不上梁山。那這進士之身,可就白白浪費了。
武松也不想朱賢難做,搖搖頭道:“阮家兄弟身系哥哥一身。哥哥如今升任壽張縣令,就在梁山旁邊,時候有事也能與我等呼應。
哥哥計算,是某在梁山招兵買馬,他在官場為某家掩護。送糧送槍,網羅人才,若是沒有官身,許多事情怕不好做。
不到萬不得已,武松不想讓哥哥為難。此事從長計議罷。”
武松喝了口悶酒。朱貴笑了一聲,也低頭喝酒。
今日聽了這么多天大的事,沒想到梁山之主竟然是個官場縣令,他朱貴心里像火油炸鍋一般,即興奮,也忐忑。
梁義無奈,嚷嚷道:“俺說這也不準,那也不準。若是呼延灼那廝閉營不出,朱賢哥哥又叫俺們決戰,如之奈何?難不成俺們就這么等著?”
見梁義有怨言,武松才托盤道:“哥哥叫我等與官軍決戰。一是他調任壽張,不在陽谷,日后恐不能保住呼延灼軍中那些兄弟的家小。只叫我等早日與官軍決戰,是勝是敗,他也好決定后路。
二來,如今壽張百廢待興。北京大名府梁中書幾次三番催促呼延灼剿滅我等,好借道山東,押送生辰綱去往東京,與蔡太師拜壽。哥哥就是打起了生辰綱的主意。十萬貫生辰綱,有此錢財,哥哥上任壽張,也能做出一番政績,為壽張百姓謀個活路。
壽張本是大縣,百姓生活富足。只因我等打破壽張,才陷入如此境地。諸事因我而起,某家也愿壽張城有條活路。”
梁義看的明白,也不委婉,直言不諱道:“因哥哥而起?哥哥不免太過糊涂。俺們為何打破壽張?還不是被那楊戩狗官逼的沒了活路,俺們只是想活著罷了。
打破壽張,哥哥有令,俺們一沒奸淫辱掠,二沒縱兵掠城。只是殺了幾個貪官,搶了府庫。
俺們與民秋毫無犯,只是那些狗官,胡亂給人按了個通賊的罪名,強索錢財,霸占良田,逼的人沒了活路。此事與俺們何干?
依俺看,俺們就該再殺過去,直把壽張占了,一家一家,把那些狗官家眷全部屠盡!看他們還敢不敢欺壓百姓。”
武松連連苦笑。此事他怎會不知?天不管地不管的武行者,到頭來居然如此擰巴,早沒了曾經的豁達。
武松嘆氣,他曾經只是個浪蕩子,孤身一人,武大又能夠自給自足,他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而今做了山寨之主,管著幾萬人吃喝拉撒睡,又要面對朝廷大軍征討,稍有不慎,便是幾萬條人命。
曾經那個莽撞的武松,怕是再也不會回來了。
……
另一邊,呼延灼也頭痛的緊。
今日大敗,新造的船只失陷大半。梁中書又一日快馬加鞭催促三五次。饒是呼延灼東征西討幾十載,面對這八百里水泊,也只能望之興嘆。
日落西山,夜幕降臨。
掌燈官送來火燭,呼延灼兀自不覺,只在苦思冥想破敵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