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只為何屢屢翻沉于“魔鬼三角區”
鄱陽湖以北,有一處全長24千米的水域,名叫老爺廟水域,又稱“魔鬼三角區”。幾十年來,這里已經有100多只船、幾百條人命被無情吞噬。

1945年4月16日,日軍的“神戶丸號”運輸船,滿載從中國掠奪來的財物,行駛到老爺廟水域時,突然無聲無息地消失了。建國后,這片水域又相繼發生了幾十次沉船失蹤事件。
接連不斷的災難引起了中國科學研究人員的關注,他們對老爺廟附近的水文、氣象、地理、地質等進行了長時間的觀測和研究后,從四個方面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解釋:
第一,“水怪”作怪。船工們為保平安,經常把雞、鴨等扔到湖里,引起“水怪”的爭搶,極有可能掀翻船只。

夕陽西下,被落日的余暉籠罩的鄱陽湖充滿了神秘。
第二,水流旋渦。這片水域附近同時有幾股水流交匯,流速驟然增大,產生旋渦后很容易造成翻船事故。
第三,這里的地下電磁場可以誘發雷電。老爺廟一帶水下均為石灰巖,很容易形成大型溶洞群或者地下暗河,甚至會有奇變電磁場。這也是老爺廟為什么會有雷擊之后沉船的原因。
第四,大風和龍卷風。大風從主要水域西北面的廬山壓縮南下氣流后引起氣流加速,當到達最寬處15千米最窄處僅3千米的老爺廟水域時,疾勁的風速引發大浪。不過,究竟是哪種原因造成了“魔鬼三角區”過往船只頻頻翻沉的現象,還有待于進一步的考察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