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兒寶典:3歲以下嬰幼兒養育指南·教養卷
- 謝平升 陽艷波 黃平主編
- 765字
- 2024-12-10 16:51:56
“奶聲”互動分時期

照鏡子互動
爸爸媽媽/其他照護人的困惑
在與0~6月齡的寶寶進行交流時,照護人喜歡用“奶聲”或“奶話”與其交流,也就是模仿寶寶說話。對此有人說模仿寶寶說話,有利于寶寶的語言發展,但也有人持相反意見,那到底要不要模仿寶寶說話呢?
為您解答
班杜拉認為,寶寶的語言能力主要是通過對各種社會語言模式的觀察和模仿而習得的,其中大部分是在沒有強化的條件下進行的,觀察與模仿是寶寶語言習得的重要方式,因而,照護人模仿寶寶說話需要分時期。由于寶寶對“嬰聲兒語”十分敏感,4月齡時便表現出對其注意傾聽的情形,因此在寶寶0~6月齡的時候照護人可以模仿寶寶發出的聲音,這樣會使寶寶覺得與照護人互動很有意思,增強了對發音的興趣,同時寶寶也可以在被模仿時聽見自己的發聲,進而得到有益的反饋。當然照護人還是要根據寶寶的語言發展特點和偏好,及時調整與寶寶相匹配的語言模式。
給您支招
1.和寶寶說正確的語言。這個階段的寶寶主要通過多聽、模仿照護人的方式進行語言學習,照護人和寶寶說正確的語言,有利于寶寶在潛移默化中學習正確的語言表達,為之后的開口說話做準備。
2.不刻意糾正寶寶的發音。寶寶在初學語言時照護人要體諒寶寶的“力不從心”,當寶寶興致勃勃地在發音、學說話時,照護人若急切地糾正寶寶的發音,可能會打擊到寶寶的自信心與自尊心。因此在與寶寶互動時注意點要放在寶寶表達的內容上,而不是只關注他的發音,當聽到寶寶發出不準確的音時,照護人只需要微笑著不經意地回應出正確的發音并與他積極互動即可,要相信隨著寶寶的成長,他們會自動按照社會語音、語法規則來修正自己的發音和語序的。
3.多和寶寶互動交流。寶寶喜歡與照護人互動,這不僅能夠促進寶寶多發音,還有利于寶寶觀察和模仿照護人的口舌運動,幫助寶寶了解照護人動作與語言之間的關系,進而多方面地為寶寶的語言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