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與李靖曾相互合作救過石磯,這份患難攜手之情讓他早把對方當成了朋友。
此刻他良言相勸,又承諾日后度老李入仙道,直把李靖激動的難以自持。
連兒子死亡帶來的悲傷都被沖淡幾分。
心中忍不住暗想:
“這位道兄雖與我相識甚短,卻屢屢助我脫難,上次救石磯娘娘時便有勇有謀,如今與龍王游說斡旋,又一次救我全家性命。”
“現下更是承諾助我入仙道,莫非他是我命中的貴人不成?”
心思變化,看向陳勝的目光不免愈發熱切,起身鄭重的行禮道:
“道兄,我與你相識雖晚,但卻是一見如故,不如咱們就此結為異姓兄弟,有難同當,有福同享,你看如何?”
陳勝眨了眨眼,萬沒想到他竟會整這樣一出。
兄弟那是能輕易拜的嗎?
義結金蘭,必然要對天盟誓。
要是武俠世界,發個誓又如何,反正也不會報應在自己身上。
但這里可是仙俠神話世界。
誓言能亂發嗎?
萬一你是個短命鬼,豈不叫我陪你一起死?
他心里面有點不情愿,然而轉念一想,李靖是短命鬼嗎?
對方可是經歷封神大戰,還能全身而退的狠角色。
原著中,憑借三十三天黃金玲瓏塔,其硬是殺死了截教焰中仙羅宣。
羅宣乃截教大羅金仙,雖說那時候被龍吉公主擊敗,全身法寶盡失,但還是被李靖用塔鎮死了。
聽起來相當的離譜,但事實就是如此。
而且,
封神完結后,對方又回山修道,飛升天界,做了天庭的“托塔李天王”。
福運之深,簡直世所罕見!
“跟這樣的人結拜,我吃虧嗎?”
陳勝算了算賬,不僅不吃虧,往后說不定還能借李靖的氣運帶契自己一二。
另外。
若是自己哪一天做了闡教的對手,一旦落到對方手里,看在李靖的面上,闡教總不至于趕盡殺絕。
心生眾念,陳勝不由來了精神,起身笑道:
“我叫你賢弟,自是早已把你當成兄弟,兄弟既有結義之想,愚兄豈可做那掃興之人?”
他看了看哪吒的棺木,沉吟道:
“今日李府新喪,若你我就這樣結拜,恐怕有些不妥,不如等哪吒下葬再說,怎樣?”
李靖“嗯嗯”點頭,“還是大哥想的周到。”
卻是打蛇隨棍上,直接叫起了哥哥。
陳勝第一次有被人納頭就拜的感覺,只覺十分欣喜,又忍不住與李靖說了會話。
二人都是修道路上的菜鳥,因為未曾發跡,爹不疼,娘不愛。
大概是境遇相近,同病相憐的緣故,竟然聊的十分投機。
不過再親的兄弟話也有說完的時候。
談論許久,李靖便幫陳勝安排了住處,為哪吒料理喪事。
哪吒是總兵府三公子,哪怕生前是個惹禍精,不受大家喜愛,但喪事依舊辦的風風光光。
甚至為了安撫軍民,降低先前造成的影響,李靖特地在城中擺了幾天流水席,供百姓們吃喝。
該說不說,這樣倒確實為哪吒挽回了些許名聲。
再加上他割肉還父,削骨還母的事跡,不明所以之輩居然還多有稱頌,贊其骨氣堅剛,英雄本色。
陳勝得知,可謂哭笑不得,感覺老百姓就是好忽悠,完全沒有自己的主意。
不過他也懶得理會,自顧煉化了代表【天罡數三十六變】的符篆。
果如先前猜想,【天罡數】只是變化上的應用,并非三十六種大神通。
陳勝學會之后,害怕因此暴露摸金符,所以也不敢在人前展示,只在空閑時悄悄練習。
轉眼過了十多天,李靖再次找上門,提出與他結拜的事。
這回陳勝答應的爽快,
二人選了個良辰吉日,點香燭、奉美酒,對著天地,義結金蘭。
往后日日談玄論道,以兄弟相稱。
這一天。
李靖閑來無事,在院子中演練武藝。
陳勝從旁觀看,見是打的一套拳法,不由凝神細望。
就見對方身姿矯健,捷若猿猱,拳出似雷霆萬鈞,掌落如泰山壓頂。
時而剛拳、時而棉掌,俄而變掌為爪,凌厲迅猛直取腰眼要害。
陳勝看的一驚,本能捂住后腰,好像對方打的是自己一樣。
待到手上摸了個空,方自回神,心道:“這武功好厲害,竟能奪我心神。”
感慨之中,李靖招式又變,卻是橫臂噴張,力擔華山勢不可擋。
輾轉騰挪間,拳風呼嘯,剛勁如龍游四海,勁氣四溢。
慢慢的,身形愈發疾快,仿若裹挾著滾滾烏云,掃蕩天外風雷。
一時砂石飛濺,草木皆折。
陳勝幾番觀看,只覺心神震撼,為之所奪,忍不住又驚又訝。
“這般兇猛凌厲的功夫,絕不是人間所成,龍王說要贈我兵器,可我偏偏不會武藝,何不向李靖請教幾招。”
心中動念,便靜靜等李靖打完,接著鼓掌贊道:
“賢弟好功夫,這般凌厲拳腳,縱是多兇的山精野怪都叫你打死了。”
李靖謙虛一笑,擺擺手道:
“大哥謬贊了,我當年下山時,師父只傳我這些仙家武藝,掙些軍功而已,練的再好也比不上玄門道術。”
“話不能這么說,武藝乃立身之本,玄門煉精固體,更須動靜結合,陰陽共濟。”
“動靜結合,陰陽共濟?”李靖若有所思,半晌露出懊悔之色:
“大哥果然有悟性,當年我在山上修道,只覺動功好練,靜功難修。”
“每每坐定,心中雜念紛呈,半刻也靜心不得。”
“當時只道師父不肯教我真本事,每天愈發煩躁,現下久經世事,能靜下心時卻已悔之晚矣。”
說著,幽幽一嘆,目露黯然。
陳勝倒是挺能理解他的想法,畢竟誰小時候沒有個不想念書的時候?
等長大經歷過了,才知道后悔。
“賢弟勿憂,你福運深厚,早晚也是我輩中人。”
他先是安慰一番,而后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最近為兄一直想練一門兵器,但苦于不會武藝,不知賢弟能否教我兩手?”
“哦?大哥想學什么兵器?”
說到武藝,算是談到了李靖的長處。
他下山時只學會了五行遁術,能坐穩陳塘關總兵之位,并震懾東部數百鎮諸侯,更多的還是憑借自身武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