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一統(tǒng)天下 下
- 白蛇:從許仙開始
- 青蘋味汽水
- 2304字
- 2024-12-30 11:28:00
大梁626年,明教起兵,先是與南邊擁兵三十萬的反賊方臘對峙。
方臘乃是大梁疆域之中最大的反賊勢力之一,乃是最有機(jī)會爭奪天下的人之一。
與其差不多的反賊勢力還有兩股,一為西南方向的蒼采文,擁兵二十萬,還有一人為北地的龐玉衡,如今正在和左千戶率領(lǐng)的大軍對峙。
方臘乃是雇工出身,早年效仿明教,成立‘食菜事魔’教,提倡素食,供奉摩尼為光明之神,教眾十萬。后起兵造反,短短時間便攻陷百縣十二州,成為南邊最大的反賊。
營地之中,方臘正同手底下的數(shù)位大將軍討論軍事。
“明教所控制的江浙兩地乃是如今天下最為富庶的地方之一,若我們能將其占領(lǐng),那么天下有望!”
“說的輕巧,你能把程少華手底下的二十萬精兵擊敗?”
“你莫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fēng)!”
“我也只是實(shí)話實(shí)說,這三個月一直和程少華對峙,大大小小的戰(zhàn)役也打了數(shù)十場,哪場戰(zhàn)役是占到便宜了?反倒是我手底下的兵損失慘重!”
......
聽到手底下的人在爭論,主位上的方臘也不由扶額嘆氣,這明教果真富庶,兵強(qiáng)馬壯,軍備比自己這邊好的不是一點(diǎn)半點(diǎn)。
自己這邊雖然號稱三十萬大軍,但實(shí)際上稱得上精兵的也只有數(shù)萬而已,而明教精兵就有十萬!
最后,談?wù)撀暆u漸小了下來。
“老大,要不我們請光明之神出手吧!”
方臘略微猶豫,隨后面上浮現(xiàn)慈悲之色。
“也罷,那就請光明之神出手,他們能沐浴在光明之神的光輝之下,那是他們的榮幸!”
有將軍面露猶豫之色,他曾聽聞明教背后隱約有哪位劍俠夏侯武的身影,但最后并未提出,他還是選擇相信光明之神。一路走來,光明之神展露了太多神跡。
第二天深夜。
天地昏暗,明月隱沒在烏云之中,沒有一絲光線透出。
正在對峙的兩個營地依舊燈火通明,宛若兩尊火焰巨獸橫臥在大地之上。
除此之外,大地之上再無一絲光亮。
驀然,有無窮光亮自天際照射而出,仿佛太陽出世,將整片天地照的通透。
“怎么回事?”
“天亮了?”
......
明教這邊的軍士疑惑中帶著一絲惶恐,這個時間點(diǎn)明明是深夜來著。
“太陽...怎么朝我們這邊移動了?”
與此同時,對面方臘還傳來了大軍移動的聲音。
于是明教營地驟然生亂。
“一個鳥妖,也敢假代神靈!”
淡漠的聲音響起,緊接著一道赤紅劍光自星空而來,浩大凌厲的劍意充斥天地,陰陽磨滅之意在其中流轉(zhuǎn)。
劍光自太陽中間劃過,天地再次陷入了昏暗之中。
太陽...熄滅了!
一只還沾著火焰的碩大鳥頭掉落而下,正巧掉在鎮(zhèn)壓混亂的程少華眼前,形似鳳凰,鳥喙修長,一雙眼睛瞪得極大,里面充斥著不可思議之色。
程少華知曉是許仙出手了,震驚于許仙強(qiáng)大的同時,也意識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jī)會!
于是帶領(lǐng)身邊的親兵,聚起一萬精兵,朝方臘營地襲擊而去。
一月之后,方臘于宋家溪灘兵敗被俘,方臘勢力徹底覆滅。
至此,明教吞并方臘勢力,大梁南方盡入明教手中。
與大梁劃江而治。
五年后。
明教徹底將南邊穩(wěn)固下來,民眾得以安居樂業(yè)。
寧采臣稱王,立國號--明!
起兵五十萬,意圖渡過大江,徹底覆滅大梁。
在這五年里,左千戶將龐玉衡擊敗,勉強(qiáng)收拾北地河山,而后帶著疲兵之師來到大江旁,與明教大軍隔江對峙。
大江上空,云層濃密,將太陽遮住,下方乃是對壘的大軍,肅殺的氣機(jī)將整個天地都填滿了,近百米寬的大江之中不見魚蝦冒頭,都被震懾住了。
大船鋪滿了江面,旌旗招展,決定這個天地歸屬的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
云層上空,三道人影相對而立,一人身穿道袍,肩膀上趴著一條小龍,一人白色僧袍,須發(fā)皆白,耳垂觸碰到肩膀的僧人,還有一人衣著華貴,氣息浮動的老者。
正是許仙、白云禪師和大梁皇室遺老。
旁邊還有數(shù)個皇室供奉修士。
“夏侯道友,真要做到這種地步嗎?我大梁可以承認(rèn)大明,可以劃江而治!”
皇室遺老誠懇說道,大梁雖然還有些許底蘊(yùn),但如何比得上如今兵強(qiáng)馬壯的大明?
面對皇室遺老的話,許仙只是回了一句:“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
皇室遺老沉默,最后艱澀開口:“若大梁兵敗,能否留下蕭家血脈?從此隱姓埋名,再不出世!”
許仙看著下方,面色平淡。
“凡人戰(zhàn)場的事情,我向來不管。”
......
傅天仇和被封為護(hù)國大將軍的左千戶立身船頭,看著對面的寧采臣和諸葛臥龍,面色復(fù)雜。
寧采臣同樣有此感受,三年前在師尊夏侯武的見證下,他和傅清風(fēng)已經(jīng)完婚,而傅天仇并未到場,只是差人送來了一份禮。
翁婿對決,這是寧采臣和傅天仇不想面對,卻又不得不面對的事情。
傅天仇壓下心底繁雜思緒,向前一步:“寧采臣,你也曾熟讀圣賢書,可知忠君愛國?還不速速退兵!”
“忠君愛國?”
諸葛臥龍向前一步,朗聲回應(yīng)。
“你大梁治下百姓吃不飽,穿不暖,看不到未來,自己性命得不到保障,何談忠君愛國!?”
傅天仇一揮衣袖,回應(yīng)道:
“圣人曾言,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也,恭、寬、信、敏、惠,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如民眾不知謙恭,為官者不知清廉,臣下不知忠誠,如果一個國家的百姓都想著謀害君王,以下犯上,這個國家豈不是陷入動蕩,百姓豈不陷入危難?”
“那你可要問問你治下臣子能否做到你所說?”
諸葛臥龍冷笑。
“如果不問青紅皂白,一味要求百姓忠君愛國,難道就天下太平,民眾就安居樂業(yè)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我大明上下,君臣民眾一體,萬眾一心,再看你大梁如何?”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眾生機(jī)才是最為珍貴,最為重要的,如此才有國家社稷,才有君王!”
傅天仇深吸一口氣,竟然覺得江風(fēng)刺骨,勉力反駁。
“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如果沒有社會秩序,又談什么社稷國家?沒有社稷國家,民眾的利益又如何保障?沒有了保障,又怎么談得上民為貴?”
諸葛臥龍面色不變,反駁道:“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你且你之君王臣子,是不是在禍害廣大民眾?”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大梁幾任君王,都無比昏庸,民眾朝不保夕。”
“天下苦大梁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