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商業(yè)片(求追讀,求月票)
- 華娛:導演從重生開始
- 扶念青
- 2440字
- 2025-01-01 07:06:00
《仙劍奇?zhèn)b傳》劇組。
李念跟同學們圍在片場外,看著場上如今稍顯青澀的胡戈在與劉藝菲對戲。
其實相對比起來,從舞臺劇走出來的胡戈的演技,是明顯比劉藝菲強一點的,但是劉藝菲因其超凡脫俗的氣質和清純的形象,與該劇靈兒的角色高度契合,所以這兩人倒是顯得有點不相伯仲。
其實很多人是透過劉藝菲看到的那個靈兒,愛屋及烏才會喜歡上劉藝菲。
不過角色的表現(xiàn)都是通過演員來塑造的,很難說換一個人來演靈兒,還會不會在觀眾的心中留下那個難以忘懷的身影。
電視劇的拍攝李念以前也感受過,不同于電影追求極致的視覺效果和藝術表現(xiàn),在鏡頭語言、光影運用、剪輯節(jié)奏等方面具有更為豐富細膩的表現(xiàn)力,電視劇則更注重人物塑造和情節(jié)發(fā)展,通過展現(xiàn)人物之間的情感糾葛和故事沖突來吸引觀眾。
所以電視劇拍攝的時候,會有很大的靈活性。
眼下的這場戲,放在電影里的話,李念肯定會把他們兩個罵的體無完膚的,不過在電視劇里,保了2條以后,李國利導演就給過了。
李念面色平靜的看著他們轉入下一場戲的拍攝,沒有任何發(fā)表意見的想法。
他現(xiàn)在就是純欣賞。
以后哪位觀眾說能在現(xiàn)場親眼看見靈兒的誕生,那都得被喊聲牛逼了。
一上午的時間,就在觀摩劇組拍攝中度過。
有兩個同學還過了把群演的癮。
中午的時候,每個人都收獲了跟幾位主角的合影。
周楊也抓拍到一張胡戈與劉藝菲站在李念兩邊,三個人笑的傻呵呵的照片。
臨走,劉藝菲與每個同學依依不舍的擁抱告別,李念也沒有意外。
她在學校的時間少,但是同學們都很照顧她,她在國內朋友很少,這些同學們就是她以后所能回憶起的美好的回憶之一了,所以她很珍惜這段同學情誼。
在輪到李念的時候,她特別說了句“等你的電影上映了,我一定會去支持!”
李念輕輕拍拍她的后背,“謝謝,以后繼續(xù)努力,把演技練好,說不定哪部電影就找你了。”
等他們走后,胡戈湊到劉藝菲身邊,看著她有些惆悵,特意調侃道:“看你跟那個男同學關系不錯啊,是不是...?不過沒我?guī)洑獍 !?
“才不是,我們只是朋友...他是個導演,去年剛拍完一部電影。”
“導演?”
胡戈有點不敢置信,這同學看著年紀就跟自己一樣。
“是啊,去年他的短片還獲得了金棕櫚獎呢?!?
她這么一說,胡戈想起來了,當時他還在學校演舞臺劇,看到了新聞有這么一位北影的大一導演系新生,拿到了戛納最佳短片獎,還感慨了一陣呢,因為他當初也考上了中戲的導演系,還是第二名的成績,不過因為家庭原因就留在了滬市。
“我說他的名字我就感覺有點耳熟呢,對了,去年他拍的那部電影好像叫什么...焰火...”
“《白日焰火》!”
“對,今天居然沒想起來...唉,對了,他怎么到劇組沒說這個呢?”
劉藝菲搖搖頭,“不知道,這是他讓我們不要刻意提這個的,應該是想低調吧,畢竟電影還沒上映。”
胡戈有點八卦起來,“我看他身邊的那個姑娘,跟他挺親密的,是他女朋友嗎?”
“是吧,我們聊天的時候沒有聊這個,楊楊姐也沒多說?!?
“那你們聊什么?”
“聊書啊,他給我推薦了好幾本國內的小說,之前我都沒看過,作者叫余樺,小說我看不懂,不過他寫的散文特別好...另外還有好吃的,對了,他還從東北給我寄了點那邊的紅腸,就是之前我媽媽給我做的那些,特好吃。”
胡戈豎起拇指,不愧是文藝吃貨少女!
......
回京以后沒多久,李念就接到了韓總的通知。
審查結果出來了。
李念就直接來到了韓總的辦公室。
“韓總,審查意見是什么?”
看他一臉焦急的樣子,韓三坪笑了笑,示意他先坐。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先喝杯茶,你們年輕人現(xiàn)在都愛喝咖啡了,那東西我就嘗過一次,是我閨女帶回來的,實在喝不慣,還是喝茶好,能讓人靜下心來。”
李念頷首雙手接過茶杯,試了下溫度后,小口的綴飲。
一杯茶飲盡,心情也平復下來。
李念仔細品了下韓總的話。
這難道是說審查結果沒有出乎意料,通過了,但是需要剪掉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地方,不會讓電影本身受影響?
“我聽出您的意思了,是改的地方不多是吧?”
韓總微微垂首,“你的心思還是比較細膩的,你電影里的激情戲鏡頭還有警察罵人的地方,稍微改一下,別的不用改動?!?
李念端起茶杯,做敬酒狀,“我明白,太感謝您了!”
韓總笑著回應了李念一杯。
“你算是這代年輕導演里邊,最出挑的了,能力有,天賦也不錯,你以后的日子還長,慢慢成長吧。”
說著,韓總問了一句:“你對商業(yè)片怎么看?”
李念放下茶杯,仔細斟酌了下,回復道:“國產(chǎn)商業(yè)片的興起是必然的,以張導的《英雄》作為開端,以后的商業(yè)大片肯定會越來越多,因為國內電影市場在逐步擴大,觀影人數(shù)、院線、民營影視公司和電影產(chǎn)業(yè)鏈,都在隨著市場的發(fā)展逐步增長并發(fā)生巨大變革。
不久的未來,我相信國內的票房市場會很快追上美國,好萊塢大片也會從現(xiàn)在的占據(jù)票房排行榜前幾名,逐漸被國產(chǎn)大片拉下來,不過這也是一個慢慢超越的過程,不能太著急.....”
李念對于國產(chǎn)商業(yè)電影的發(fā)展侃侃而談,說的頭頭是道,讓韓三坪有些驚訝。
看來是做過研究的。
“你這部電影的商業(yè)因素不少,是你從一開始就想好的?”
“電影對于觀眾來講,主要就是兩方面評價,一個是口碑,另外一個就是票房??诒梢詮莫勴椫蝎@取,比較權威的獎項是電影口碑的最有力證明,但是也有很多口碑良好,但是在觀眾那里不討好的,那就會體現(xiàn)在票房上,所以我是比較貪心的,既想拿獎,也想在票房上滿足。”
“在作品上的貪心是可以接受的,電影拍出來,就是讓大家評價的嘛,不可能關起門來自娛自樂...那你有沒有下一部電影的計劃?是商業(yè)片嗎?”
“還真有點想法,之前我看過島國的一部小說,《納棺夫日記》,是一部講島國獨特的葬儀文化的,我第一個想法是想改編,但是里邊的很多東西放到國內來說的話,有些水土不服。
后來我又想到,咱們國內也有自己風格的喪葬風俗,而且有很多地方還有自己的特色,不如講一個咱們自己的故事,但是涉及死亡的話題,一本正經(jīng)的拍的話,就難免會往嚴肅的道路上一去不所以,而我想加點溫情和笑容進去,弄成商業(yè)片?!?
“聽著想法還不錯,不過應該成本不大吧?”
“嘿嘿!肯定夠不上大預算,不過也不算小成本了...您知道我經(jīng)驗少,先穩(wěn)著點,主要怕栽個跟頭,就不好起來了?!?
“你啊...回頭劇本弄出來給我看看!”
“就等您這句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