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無可奈何的朱標
- 大明:靖難遺憾?我一夢改之!
- 長不大的雞
- 2021字
- 2024-12-23 01:00:02
朱標也是被朱棣這番話氣的不輕。
他也知道自己這個弟弟的脾氣。
死倔。
和父皇,和自己一樣,要是認準一件事,十匹馬都拉不回來。
身旁沐英連忙打圓場說道:“太子殿下,你先消消氣。”
“說不定燕王殿下有什么難言之隱也說不定。”
還沒等朱標順著臺階下來。
“難言之隱?”朱棣想都沒想,回應道:“沒有什么難言之隱。”
“我就是不想去就藩。”
“還請大哥,將我的話,轉達給父皇。”
朱標頓時大怒。
“混賬!當初大明立國之初,父皇就曾說過,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為國家,下安生民,今諸子既長,宜各有封爵,分鎮諸國。”
“你身為皇子,享有皇子權力,卻不履其務,天下哪有這么好的事情!”
“宗藩制度,乃維系大明天下的根本,今若給你一人殊例,若其他人效仿,這大明江山,還要不要了!”
早在立國的第一天。
朱元璋便曾召見群臣,討論宋朝和元朝覆滅的根本原因。
而他也在其中。
在這場討論中,總結出了兩點根本原因。
其一,君弱臣強,稍有不慎,權力就會被下面的臣子奪去,元朝覆滅根本原因,皇帝換的太過頻繁。
其二,文強武弱,不重視武將培養,導致沒有精兵強將無力抵抗外敵入侵,被迫改朝換代。
宗藩制度,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確立和制定出來。
同時大明在建立的時候,因為并沒有過多倚靠家族,氏族這些力量。
導致受益者少。
能夠維系大明王朝穩定的人也少。
不像唐朝,李淵背后有整個關攏集團。
李氏皇帝和關攏集團的利益是綁定的。
在王朝出現問題的時候,關隴集團是會幫助李家,維系王朝的統治。
而宗藩分封,就能夠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則是。
利用宗藩勢力,做為大明屏障。
最起碼不像宋朝那般,被南下擒龍。
聽著朱標的話,朱棣卻毅然回應道。
“是,藩王制度確實能夠維系洪武朝的江山穩定。”
“可父皇他可曾為你想過?”
“藩王兵權龐大,會給你帶來怎么樣的威脅?”
“身為皇子,哪個沒有當皇帝的心思。”
“而父皇卻給予藩王如此龐大的軍權,父皇尚在,誰也不敢有異心。”
“可若等父皇告天,到那時,藩王兵權過強,你又當如何?”
“唐朝隱太子和唐太宗,多么要好的兄弟關系,可到最后呢?”
“玄武門之變!”
這里是他的夢境,有些事情,可以肆無忌憚的說出來。
沐英,藍玉,沐春聽著朱棣這番話,都沉默了。
這一刻。
他們都想要鉆到地里去。
這些話,是自己能聽的?
當聽見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朱標心中一震。
朱棣神色有些愧疚的說道:“我不想手上沾染兄弟的血。”
雖然他很不喜歡朱允炆那個王八蛋。
可不得不承認的是……他做的沒錯。
朱標聞言,語氣稍微緩和了些:
“你就是擔心這個,才不去就藩的?”
“老四,你想的這些事情,父皇又不是沒有想過。”
“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
分封爵位,但不賞賜土地,給予爵位,但不管理百姓,享受俸祿,但不處理事物。
其實朱棣說的這些問題,朱元璋自然是設想過。
這些自然就是對藩王權力的限制。
目的自然就是為了防止朱棣說的這種情況發生。
然,朱棣身為過來人。
卻深知,朱元璋的這些限制行為,和沒有一樣。
寧王朱權帶甲八萬,革車六千。
燕王朱棣,也就是自己,更是擁有節制沿邊士馬的權力。
這就相當于,整個北平都指揮司衛所士卒十萬多人,他都能夠調動。
這些話說的倒是漂亮。
可實際上,不對軍權給予節制,一切都是白費。
“不給藩王加以限制兵權,這些都是白費。”
“古往今來,哪個造反的皇帝,不是倚靠兵權登基的?”
“說的倒是挺好,可實際上呢?”
就算朱標真的沒死。
削藩,也是必須要經歷的。
自己造反登基稱帝后,第一件事就是削藩。
他當過藩王,也知道藩王的權力到底有多大。
就算朱標沒死,且沒有進行削藩,但其下一代終究還是要面臨這個問題。
否則久而久之,就成為唐朝節度使一樣的存在。
朱棣繼續道。
“大哥,你難道真的不明白嗎?”
既然他做了這場夢,那必然要改變朱標的結局。
朱標當皇帝,自己定然不會造反,朱標也不會削藩。
可若等朱標死后呢?
朱允炆那個王八羔子,不還是照樣削藩?靖難不照樣進行?
就算他可以不讓朱允炆那王八羔子當皇帝。
把朱雄英救活,那藍玉他們也就不用死。
可到時候,死的就是他們這些藩王了啊。
朱允炆連削五位藩王,他又不是沒有見過。
就算是在夢境里,他也不想落得個身亡的結局。
而想要做的這些,其實很簡單。
那就是,不去就藩。
只要他不是藩王,那他永遠都是朱老四朱棣。
朱標永遠都是朱老大朱標。
他們永遠都是兄弟。
朱標見狀,便回應道。
“你總是在想著這些沒有發生的事情。”
“從古至今,從來都沒有任何一項制度,法度是完美的。”
“有利就會有弊端。”
“在維系大明江山社稷的穩定,自然需要舍去一些權力,這有何不對?”
沒有家族勢力,光靠皇帝一個人,是難以維持大面積疆域的統治。
宗藩制度,就是目前來說,有效有用的制度。
除此之外,實在想不到還能用什么辦法,來維持國家社稷的穩定。
“況且,未來的事情,自然到時候再說。”
“而現在,你必須去就藩!”
人終有一死,不能說,因為未來會死,就不活了吧?
朱棣卻依舊堅定的說道。
“大哥,我還是那句話,要么你一刀把我殺了,把我的尸體運到北平去就藩。”
“否者,我不會踏出應天府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