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全是人才
- 大宋硬控暴君
- 任鳥飛
- 2215字
- 2024-12-06 18:08:05
…
“奴婢黃經臣。”
“奴婢梁師成。”
“奴婢李彥。”
聽到這三個名字,趙宇目瞪口呆!
好在,黃經臣、梁師成和李彥都在那撅著,看不到趙宇的神色變化,不然,他們肯定一臉狐疑地想:“我們的名字,有甚么問題嗎?”
有問題嗎?
何止是有問題!
這三個人問題太大了。
趙宇真是萬萬沒想到,自己只不過是想封個口,竟然收編了三個這個時代的名人!
趙宇首先看向黃經臣。
歷史上,靖康之恥發生時,宋欽宗趙桓與其麾下一眾昏庸之輩,竟愚昧地聽信神棍郭京的荒唐之言,妄圖以七千七百七十七個六甲正兵抵御金軍。
這群所謂的六甲正兵出城后,在五百金騎的沖擊下,如土雞瓦狗般被橫掃。
金軍旋即攻占了宣化門。
而后,金軍馬不停蹄,沿城墻向東進擊通津門(即東水門)。
金軍所到之處,樓櫓皆被金兵縱火焚燒。
剎那間,火光沖天,映照得整座城池一片通紅。
彼時,大雪紛飛已二十余日未歇,狂風呼嘯盤旋,仿若雷霆怒吼。
守衛東水門的宋軍,目睹大火在狂風助力下洶涌蔓延,膽戰心驚,哪還有半分斗志,紛紛棄城逃竄。
唯有內侍黃經臣,堅守其位,不肯逃離。
當時的黃經臣,身為保德軍承宣使,受趙桓之命督視東壁。
見東壁城墻淪陷,將士潰敗,黃經臣舉目遙望城中那巍峨壯麗的宮闕,不禁悲從中來,放聲號啕大哭。
他深知自己無力回天,挽救這搖搖欲墜的大宋江山社稷,遂決然縱身投火而亡。
遙想宋朝宦官眾多,皆深受皇恩眷顧。
然于那場國難之中,能以死報國的宦官,唯黃經臣一人而已。
其壯烈之舉,堪比伴隨崇禎皇帝自縊于煤山的太監王承恩。
在昔漢唐,亡由閹宦。
出或用之,鮮不貽患。
豈期黃公,獨稟高見。
白發虔心,有聞必諫。
竭力東城,以身死難。
揭名不磨,萬世炳煥。
趙宇萬萬沒想到,眼前這個三四十歲、微微有些發福的宦官,竟然是這個時代最有種、最忠誠的宦官黃經臣!
趙宇大喜!
像黃經臣這樣的宦官,用起來肯定放心啊,他是絕對不會背叛自己的。
趙宇當即就下定決心,讓黃經臣當自己莘王府的總管。
至于原來那個除了會摟錢,干什么什么不行的錢總管,隨便找個理由,讓他滾蛋也就是了。
趙宇越看黃經臣越喜歡。
這讓他都有些忽略了另外兩個在歷史上更有名的大宦官。
是。
黃經臣很好,非常好。
但實際上,黃經臣在歷史上的名氣并不大,也就是趙宇極為熟悉這個時期的歷史,才知道他是誰。
若是換一個穿越者,比如董也,肯定會走寶。
而梁師成和李彥則不同,哪怕是不懂歷史的董也,估計也聽過他們的名字,至少聽過他們的綽號——六賊。
歷史上,梁師成和李彥跟蔡京、童貫、王黼和朱勔并列六賊。
蔡京和王黼是宋徽宗一朝的兩大權相。
童貫是宋徽宗一朝的第一軍事統帥。
朱勔幫趙佶搜集花石綱,導致方臘起義,嚴重破壞了大宋王朝的根基,間接導致了靖康之恥的發生和北宋滅亡。
梁師成和李彥能跟蔡京四人并列為六賊,可見他們在當時的危害之深、影響之廣。
事實上,在當時,梁師成和李彥,尤其是前者,不論是名氣,還是勢力,絲毫都不輸另外四賊。
巔峰時期的梁師成,長年掌控機要,甚至都能篡改詔書,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朝政之上,他與宰相王黼內外勾結,共同控制朝政,時人都視他為“隱相”,王黼待他像對待父親一樣,就連蔡京、蔡攸父子對他也要獻媚攀附,他所擔任的官職竟然多達上百個。
值得一提的是,梁師成自稱是“蘇軾出子”、“蘇氏遺體”,也就是說,他自稱是蘇軾的兒子。
而李彥則在地方上肆意妄為,他所掌管的“西城所”,瘋狂掠奪民田,無數百姓因此流離失所,社會矛盾急劇激化。
歷史上,就是因為李彥和他的前任大宦官楊戩搞的西城所,為趙佶解決財政困難,宣布將整個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為“公有”,規定百姓凡入湖捕魚、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課以重稅,若有違規犯禁者,則以盜賊論處。貧苦的農民與漁民交不起重稅,長期積壓在胸中的對社會現實的不滿終于像火山一樣爆發,于是,他們便在宋江等人的領導下起義。
梁師成和李彥不僅造成了大量的民怨,他們還中飽私囊,貪污了大量的財富,妥妥的奸臣,無須爭辯。
得到黃經臣,讓趙宇很開心。
而得到梁師成和李彥,則讓趙宇有些頭疼。
你說不用這兩個家伙吧,趙宇要抬舉他們的話都已經說出去了。
關鍵,奸臣只是壞,不是沒能力。
以梁師成為例,他聰明狡猾,熟悉文法,還善于迎接,更神奇的是,他在歷史上還得進士甲科,絕對是一個人才。
李彥也是,在楊戩死后,他繼為大內總管,在汴梁城周邊圈地三萬四千三百余頃,坑害了無數的富家商人和平民百姓,光是被他打死的良民就有千余人,絕對是一個狠人。
這么說吧,只要是在歷史上留下自己名字的人,就很少有太差的。
而如果按照這個標注來看,梁師成和李彥的能力,多半還在黃經臣之上。
趙宇現在的困境是,不僅稱帝之路上困難重重,手上還沒有可用之人。
——莘王府的人,趙宇已經考察過了,沒什么像樣的人才,全都難堪大任。
還有就是,趙宇是王爺,身份很敏感,他無法使用宋朝的大臣,宋朝的大臣現在也不可能來投靠他這個閑散王爺。
換而言之,對趙宇來說,現在最好的選擇,甚至可以說唯一的選擇,就是使用宦官。
趙宇自我安慰道:“用人之長,天下無不用之人;用人之短,天下無可用之人。大不了,我先用他們登上皇位,拿到皇權,等他們成為奸臣之后,再滅了他們,將他們貪污的錢財全都收回來。”
念及至此,趙宇壓下對梁師成和李彥的厭惡,對他們三人說:“明日你三人便去我莘王府報道,旁的事,本王自會料理。”
趙宇好歹是一個王爺,要三個看大門的,那還不是輕而易舉?
見趙宇不只是說說而已,并且還雷厲風行,黃經臣三人自然更喜,他們一齊沖趙宇行家臣之禮,高聲道:“謝大王,奴婢愿為大王效犬馬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