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言俠骨愛盧騷”,“愛自由如發妻,換太平以頸血”,1904年,一個陜西青年因為寫下這些詩句而遭到通緝。這個自稱“半哭半笑樓主”的青年舉人帶著他因言罹禍的《半哭半笑樓詩草》只身逃到上海,改名易姓叫劉學裕,先入馬相伯主辦的震旦學院,后轉學到復旦學院,并開始以“右任”的筆名為《新民叢報》等報刊寫稿。這就是我們后來所知道的于右任。
于右任1879年生于陜西三原,原名伯循,字誘人,常用的筆名還有...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空言俠骨愛盧騷”,“愛自由如發妻,換太平以頸血”,1904年,一個陜西青年因為寫下這些詩句而遭到通緝。這個自稱“半哭半笑樓主”的青年舉人帶著他因言罹禍的《半哭半笑樓詩草》只身逃到上海,改名易姓叫劉學裕,先入馬相伯主辦的震旦學院,后轉學到復旦學院,并開始以“右任”的筆名為《新民叢報》等報刊寫稿。這就是我們后來所知道的于右任。
于右任1879年生于陜西三原,原名伯循,字誘人,常用的筆名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