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5)擬投玄德
- 漢末:曲阿小將軍
- 暮寒秋
- 2168字
- 2024-11-27 14:32:33
眼下這個形勢,確實沒了退路,當然衛疆也沒想過給自己留退路。
如果不是擔心自己猝然離開,太史慈會因為自己擅自放孫策的舉動而遭受牽連,在戰場上衛疆就跑了。
“文向所言,正是衛疆所想,此地不可久留,諸位弟兄不若就依文向所言,收拾行裝前去投奔孫伯符。”
這個提議一出,當即便得到了在場軍士的一致認可。
這段時間以來,他們跟著劉繇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若非有個太史慈坐鎮給眾人心里加了些希望,恐怕這劉繇的揚州軍早就作鳥獸散了。
“好,我們都聽衛疆兄弟的!你說怎么樣就怎么樣!”
事已至此,眾人都明白劉繇帳下肯定是待不下去了,當下五十名軍卒便立刻收拾行裝,點驗糧草,趁著揚州軍其余人還沒有反應過來,押著張英緊急撤離。
“張將軍,我們把事情做到這一步,就沒人會是怕死的。”
眼見距離營門越來越近,衛疆一個眼神示意,徐盛便將匕首抵在了張英的后背上:“當然了,張將軍侍主至忠,自然也是不怕死的,不過你的家人就……”
壓低聲音故作沉吟一通,果然,衛疆發現張英的眼神不復先前那般決然了:“張將軍新納的嬌妾正在妙齡吧,如果將軍死了,不知道她又當輾轉到何人榻上承歡呢?”
扯下張英腰間懸掛的錦囊,衛疆注視著快速靠近的守門軍士,意味深長的抓了抓張英的胳膊。
“衛疆承諾,只要我等平安離開,便自會放將軍回應,你我做筆交易如何?”
言罷,衛疆躬身一禮,帶著徐盛等人緩緩退去,獨留下張英與守門軍士交涉:“張將軍,這雨剛停就要出營啊?”
“張將軍?”
張英的沉默引起了守門軍士的疑惑,只是當他將目光循著張英視線的方向看去,卻并未有任何發現。
“衛疆兄弟,這廝不會……”
將指間錦囊轉了一圈,衛疆胸有成竹的安撫徐盛道:“文向放心,剛才我一語戳中了他的軟肋,看著吧,他一定會乖乖配合的。”
果然,衛疆話音未落,那邊張英就已經掄開巴掌照著那軍士的臉就扇了過去:“混賬東西,要去哪,還論得到你來多嘴么?趕緊吧拒馬搬開,本將要出營。”
所有的怨氣都積壓在這一巴掌上,軍士直接被張英打飛了一顆牙齒,他捂著紅腫的臉不敢再多嘴,趕忙吩咐其余人把拒馬搬開。
從眾人自營帳撤離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接近一刻鐘的時間,可很奇怪,軍營里一直沒有什么動靜。
按理說,張英派去調兵的人也該把口令帶到了,這怎么會一直悄無聲息呢?
雖然疑惑,虎入山林的時機就在當下,衛疆自知猶豫不得,在肅清前路后,他立刻翻上云騅,率眾人跟在張英身后,縱馬狂奔而去。
這一奔,就奔出去了二十里路,直到將劉繇大營遠遠地拋在身后,衛疆這才勒住韁繩,把錦囊隔空丟給了張英。
“多謝將軍相送,山水有相逢,你我后會有期!”
看著張英揮鞭疾馳的背影,徐盛不解的問道:“衛疆兄弟,你怎么直到張英這廝新納了一個美妾?就憑這錦囊?”
那錦囊徐盛也看過,實在看不出有什么門道。
見他一臉不解,衛疆遂開口答疑道:“和錦囊有關,是垂穗。”
說到這,徐盛也反應過來:“哦,男女香囊的形制區別,就在于垂穗,一般男子香囊是不帶垂穗的,我這腦子。”
對于常年打仗的將軍來說,是輕易不會佩戴什么飾物的,可張英卻一直隨身攜帶著帶有女子形制特點的香囊,而且面料嶄新,隱有幽香,這就說明這香囊是新得不就的。
結合種種線索推斷,那自然就得出了張英新納美妾的結論。
懊惱的搖了搖頭,徐盛看向衛疆的眼神中也閃動出了敬佩:“行啊,衛疆兄弟,我服你,不管是膽識、武功,亦或是智謀,我徐文向對你甘拜下風。”
“日后到了孫伯符麾下,徐盛一定要與衛疆兄弟好好切磋討教。”
再次聽到孫策的名字,衛疆垂首一笑,悄然拒絕道:“文向英雄,能與之切磋亦是衛疆之幸,但,我卻是不會去孫伯符帳下的。”
聞言,徐盛面上一愣:“這是為何,莫非,衛疆兄弟心中已有明主?”
淡淡一笑,結果不言而喻,當然從衛疆決定背棄劉繇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他要投效的明主,那就是——仁義之君劉玄德。
從接觸三國的那天起,衛疆就對劉備由衷的敬佩同情,如今有了機會,自然是要親自前往投效的。
而現在的時間線也正合適,劉備剛剛從陶謙手上得到徐州,正是要大展宏圖之際。
相信憑借自己穿越者的金手指,以及原主賦予的勇武,他一定可以成為劉備的左膀右臂的,與關羽張飛一道,輔佐他再興漢室。
“玄德公,此人某素有耳聞,當初曹賊伐徐州時,天下諸侯或與之交好,或擁兵而作壁上觀,竟無人敢纓其兵戈,坐視曹賊屠戮徐州。”
徐盛本就是徐州人嗎,提起這件往事,當即便恨得牙根癢癢:“唯有玄德公,兵不滿千,將只關張,寧肯借兵也要前來相救,如此仁德之主,百世罕見,投效玄德公,確為上佳之選。”
其實當初,如果不是為了護送母親和妹妹南下避難,徐盛也是打算留在瑯琊和曹軍拼命的,奈何,雖然選擇背井離鄉,可親人還是因為顛沛流離,死在了路上。
說起來,他投軍也是為了拼出一番功績,以便日后去向曹軍尋仇的,誰想到劉繇此人太不成器,被孫策打的屢屢敗退,他這才動了投奔孫策的心思。
既然眼下衛疆要去投奔劉備,那正好自己便與他一起返回徐州,共投玄德公。
不想他這一番話倒正合了衛疆的意,如今劉備地盤陡然擴張數倍,麾下文武人才必定不夠用,尤其是武將,亂世紛爭,一將難求,自然多多益善。
如果自己能把徐盛也給帶去,那無形中便又會壯大了劉備的勢力,對此,衛疆自然點頭應允。
只是除了徐盛外,其他的軍士就抱著不同的想法了,徐盛作為徐州本地人,投劉備至少有個回歸故土的理由。
可這些軍士都是曲阿本地人,既然對面就有一個英主孫策,自然不愿意背井離鄉的跑去徐州再投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