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地下基地
- 末日航海:我打造諾亞方舟
- 莫要不要
- 2106字
- 2024-12-24 21:01:00
成功種出了大量赤紅樹根,方燁也準備進行熱能發電機打造。
熱能發電機的打造十分簡單,發電機主體部分不必多提,唯一需要做調整的就是赤紅樹根熱網。
而熱網制作,方燁只需要將赤紅樹根主體中,關于樹樁生長的信息素抑制住即可。
抑制方式,就是將赤紅樹樹枝的汁液研磨出來,然后均勻涂抹在這些樹根上。
這樣即保存了樹根的吸熱能力,也不會讓樹根生長出樹樁。
時間來到一天后。
此時已經是極夜的第49天,可是天空的烏云依舊沒有散開的意思。
方燁將打造好的熱能發電機發電機主體,搬入地下實驗室內,然后將處理完畢的熱網裝在上面。
不多時,熱能發電機成功匹配,方燁直接將配電箱的電源線接在了這臺發動機上。
事情大功告成。
這兩臺熱能發動機,位于地下實驗室的中央位置。
與它們分別相連的,各是一張由赤紅樹根系編制成的大網。
這張大網布滿兩間冶煉室以及周圍的墻壁,不斷吸收通過金屬墻壁傳導出來的熱量,將熱量變成發電機的電能。
看著這一幕,方燁十分滿意。
只要冶煉室一直在工作,那些通過墻壁傳導出的熱量,將會變成地下實驗室的電能。
不過光兩臺熱能發電機是不夠的,他到時候還得多制造幾臺,將它們放在鍛造室。
因為鍛造室同樣需要降溫,除了鍛造的熱量外,那些金屬降溫也能用上發電機。
從冶煉室中出來的金屬,溫度至少上千攝氏度。
雖說高溫便于工作臺鍛造,可是在裝載芯片或是其他精密部件的時候,就需要先給金屬降溫。
這時候就得用上熱能發電機,去吸收多余的熱量。
思考間。
方燁來到一間冶煉室門口,將一套他早就準備好的隔熱服穿戴完畢,然后打開了門。
一股熱浪撲面而來,即便隔著隔熱服,方燁也感受到了灼熱。
冶煉室內。
室內的物品早已被方燁清空,只剩下四臺巨型冶煉爐,以及冶煉爐的燃料。
冶煉爐的燃料,是那些地熱裂縫中的植物。
有這些植物存在,方燁壓根不需要煤炭、天然氣等能源。
這些植物的能量密度,要比那些原始能源高多了。
而除了冶煉爐和作為能源的海底植株木材外。
在冶煉室角落,還有一臺單獨的氧氣制造機。
這臺氧氣制造機被方燁用各種隔熱材料,包裹在一個小空間內,根本不需要擔心它被熱量損傷。
也正是這制氧機不斷制造氧氣,才讓冶煉室內的火燒得那么旺。
確認里面情況沒問題后,方燁使用異能,從冶煉爐內取出了各種金屬材料,然后開門離開了冶煉室。
他控制的這些還冒著恐怖高溫的金屬材料,進入了其中一間他準備作為鍛造室的房間內。
這些冒著熱氣的金屬,大多都是鐵和鈦。
方燁將它們塑形,逐漸變成工作臺主體的樣子。
塑形完成后,方燁使用一把提前制作好,由赤紅樹根系制成的熱能充電槍,吸收了這些金屬的熱量,讓金屬溫度迅速冷卻下來。
為了吸收完這些金屬的熱量,這把熱能充電槍上的電池,他都換了好幾個。
好在工作臺的基礎雛形,總算是打造完成。
接下來他只需要去海蛾號,將各種芯片和機械臂打造出來,這工作臺就造好了。
于是在接下來的五天時間內。
方燁一直在來回跑,總算是將四間鍛造室內的工作臺,全部建設完畢。
而林白薇母女倆,也從海蛾號轉移到了這地下實驗室內。
在海上顛簸許久,這種久違的腳踏實地感,令兩人適應了好一陣。
最終,三人將地下實驗室其他房間進行改裝,將它們變成了各種不同作用的房間。
極夜第55日。
方燁從新房間中緩緩醒來,看了眼一旁精疲力竭的林白薇,沒有叫醒她,自己出了門。
回到海蛾號,方燁下令道:“海拉,篩選出我還沒搜索過的工廠。”
他面前的全息投影圖,立刻被做出了幾個標記,都是他還未搜索過的工廠。
看著這些工廠,方燁深吸一口氣,摩拳擦掌準備干活。
這段時間鍛造各種設備,方燁將附近幾家工廠內的廢棄機械全部用完。
也該繼續找一些資源,為后續完善地下基地做準備了。
他打算以地下實驗為圓心,對周圍還未探索過的工廠挨個進行搜刮。
一天時間。
海蛾號不斷搬運,地下實驗室所在工廠的運輸倉庫內,被堆滿了各種機械。
隨后方燁又將這些機械設備運回車間,堆放進冶煉室,準備進行后續的工作。
在冶煉之余。
方燁順帶完善了地下實驗室的智能管理系統,讓海拉得以監控地下實驗室設備,并且及時檢查物資情況。
在管理系統建立完成后,方燁對著耳麥喊道:“海拉,對地下實驗室的物資進行統計,并向我匯報。”
“統計完成,地下實驗室內物資情況如下:8個冶煉爐、4個工作臺、6臺熱能發電機、廢棄機械共計976噸,純鐵52噸,鈦31噸……”
聽完匯報,方燁對目前的物資有了個詳細了解。
地下實驗所擁有的成品資源不算多,但總算是步入正軌。
但實驗室內的問題還是不少,最大的問題就是方燁不在時,沒人能將冶煉室融化的金屬分類,并運輸到鍛造室。
所以只要他在外收集物資,冶煉室的工作就得先停下,效率十分低。
不過此事也有解決辦法,那就是弄出智能冶煉爐,讓爐子冶煉的同時自動將金屬分類。
分類完成的金屬,就通過智能小車運輸至鍛造室。
而且弄成智能冶煉系統,也方便了海拉遠程操控,出現意外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方燁花了一天多的時間,終于將8個冶煉爐全部升級,變為了智能冶煉爐。
同時,他通過那些廢棄金屬材料,弄出了兩臺智能小車,負責后勤運輸工作。
這兩輛小車,除了會自動將各種剛冶煉出來的金屬,搬運至各個鍛造室,還能夠幫助運輸廢棄機械去冶煉室。
這樣即便方燁不在地下實驗室,也能遠程操控地下實驗室工業進行。
這一切準備工作就緒,方燁也終于能夠開啟海蝦號鍛造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