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二十年四月初三,朝廷下旨命遼東、宣府、大同、山西官兵及浙兵、苗兵等加緊訓練,不日便要西去寧夏討逆平叛。
萬歷皇帝命浙江道御史梅國楨為監軍,寧遠伯長子李如松為提督陜西討逆軍務總兵官,總管一切討逆平叛事宜!
起因是原寧夏副總兵哱拜糾集手下家丁千余人起兵叛亂,總督魏學曾久不能平亂。
這次萬歷皇帝發了真火,命李如松提九邊精兵前往寧夏平叛!
趙匣接到詔書后眉頭一皺,心想這西虜俺答與朝廷封貢互市后被封為順義王,其子孫扯力克繼位后已接替順義王封號繼續與朝廷封貢貿易。
西北內部平穩又無外患,這大明朝自己內部造反,到底什么情況?
哱拜就是被逼反的!
哱拜本為唐朝鐵勒后裔與董狐貍的兀良哈部系出同源,是蒙古人內部爭斗幸存下來的黃毛韃子遺孤(詳見第一卷五十七章《河中遇險》),后又發展為百余人的馬賊武裝。
俺答兒子辛愛黃臺吉將其接收后并不信任他們,依舊視其為奴隸,還將他們與被擄掠來的漢人俘虜放在一起。
有一軍戶俘虜見辛愛對哱拜不公,便游說其叛離草原當大明朝的屬夷。
哱拜同意后趁蒙古人不備帶著自己的部下和這些漢人俘虜投降了明朝,在軍戶的引薦下,于寧夏平虜城加入了明軍。
哱拜等在明朝時作戰時英勇無畏、每戰必當先!積累軍功后竟成了寧夏頭號戰將,他也學著大明將領收編家丁,待他當上游擊將軍之時,已有二千蒙古精銳家丁。
每當有總督、巡撫之類的大官提拔他時,卻總被人詆毀出身蒙古,最終也只能升任為鎮守參將。
哱拜一個參將手下竟然有三千家丁,還多次代表明朝與俺答會盟,他的威望之高儼然已是寧夏城的地下總兵。
最后朝中大臣為了安撫哱拜并表彰其忠心,讓他以副總兵職位退休,其子哱承恩承襲副總兵職位,世代鎮守寧夏。
無論換誰當寧夏總兵都繞不開哱拜,畢竟那三千驍勇家丁只聽哱拜的話!
新任寧夏巡撫黨馨見哱拜只是一個黃毛韃子出身,威望卻如此高,自然是大為不滿!心中謀劃著如何讓哱拜倒臺!
他為了爭權,對哱拜及其子哱承恩百般刁難。
沒想到哱拜對他十分順從,弄的他有力使不出!
黨馨這個混賬想了個缺德的辦法,以冒領糧餉為由停發了寧夏鎮軍戶的餉銀!!
他本想借此對哱拜施壓,不料竟活活將整個寧夏的軍戶逼反!
張居正早就評價過黨馨,說他是戔戔小才、刻而且暴,不得以大任與之!
果然如張居正預料的一樣,這個蠢貨點燃了寧夏鎮軍戶多年以來被朝廷壓榨的怒火!
寧夏軍戶多方奔走,竟然成立了“殺黨馨會”!他們推舉了哱拜老家丁劉東旸為主事,后又找到了其兒子哱承恩。
哱承恩年輕氣盛又處處被黨馨刁難,前幾日還被黨馨以強娶為由打了二十板子!見這么多人都想殺黨馨,他也熱血沖頭與眾人在酒桌上盟誓共殺黨馨!
時任寧夏總兵張唯忠得知消息后力勸黨馨發餉安撫軍戶,黨馨不但拒絕還大罵了張唯忠一頓!
張唯忠哪敢得罪黨馨,畢竟大明朝能治得了巡撫的總兵也就李成梁一個。
發餉的事張唯忠再沒敢提起,軍士們忍饑挨餓一個月后徹底憤怒了!
軍戶們糾集了百余人去巡撫衙門鬧餉,他們群情激奮沖入了衙門中將跳墻而逃的黨馨捉住審判,張唯忠見動靜越來越大便出門勸說起來。
無論他怎么勸說軍戶們也不買賬,被團團圍住后為了平息眾怒,堂堂寧夏總兵竟然給這些造反的軍戶們下跪磕頭!
軍戶們見平日里高高在上的總兵竟然給自己磕頭,便更加瘋狂的吵鬧叫嚷了起來!
寧夏的軍戶們都瘋了!
總兵下跪磕頭的行為使軍戶們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徹底崩塌了!
什么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原來這些都是騙人的屁話!
他們被壓抑許久的自尊心爆發了!
寧夏巡撫黨馨和他的親家兵備副使石繼芳被氣憤的軍戶砍成數段,尸體則被扔下喂狗!黨馨的妻子也被扒光了游街示眾........
軍戶們知道殺官就是造反,更何況殺的還是寧夏巡撫!
他們商議之后,將監獄打開,釋放了所有的囚犯.....
這一番行事過后,寧夏軍戶紛紛來投!本來只有百人的殺黨馨會現人數已過了千余!
黨馨死后,軍戶們就喪失了目標,他們憑著人多勢眾就開始劫掠城內富戶,也做了奸淫他人妻女等惡事。
這支無人能約束的叛軍已與兵匪無異。
張唯忠因為沒有欺負過軍戶被叛軍關在了總兵府,這些軍戶強迫他寫下了引罪和招撫奏疏,他眼看叛軍所作所為已經無法控制,又恐怕朝廷怪罪便顫抖著寫下了奏折......
他越寫越悲憤,越悲憤就越不能自已!最后竟然在總兵府后宅上吊自殺了!
寧夏巡撫被殺,總兵自盡.....事態已經無法控制,叛軍就是想招安也找不到人與朝廷對話......
他們只能將寧夏城四門關閉,控制了寧夏城。
哱承恩與其父哱拜說明了情況,哱拜被氣的七竅生煙!
他將哱承恩困在府中,不許他再與亂兵見面,哱承恩半夜翻墻逃走,哱拜得知后垂淚嘆曰:
“為國盡忠數十載,今日全毀于逆子之手!!”
哱承恩逃去后與亂軍會盟,劉東旸被推舉為寧夏總兵,哱承恩則被封為副總兵。幾人商議后先派出使者求見四鎮總督魏學曾,求他招安。
為防萬一又派出軍士攻打周邊堡城,如果招安不成便要割據一方....
魏學曾以為只是軍戶鬧餉便沒當回事,直到得知河西四十七城均被哱承恩帶叛軍攻陷后,他才大驚失色!
他急忙將準備互市用的官銀全部犒軍,并命邊堡守軍不得擅離邊堡,以防蒙古人趁亂入關,他則在其他邊鎮募集軍士準備平叛。
萬歷皇帝聽聞寧夏兵變后大為震怒!立即下令平叛!
他覺得劉東旸不過一小卒,怎么敢殺巡撫!幕后定是另有其人!
哱承恩就這樣背了黑鍋.....
萬歷皇帝下詔:
“黨馨胡作非為,有如此下場乃是咎由自?。|旸乃小卒,雖殺官造反,念其只是鬧餉起事,如能歸降則免罪!
哱承恩原為寧夏鎮副總兵,乃朝廷命官!竟敢與亂軍茍合!實乃有負圣恩!必以極刑!傳首九邊?。?!
若其不降,命魏學曾立率西北精兵剿滅之!”
朝廷出兵后寧夏的邊堡望風而降,哱承恩見勢不妙與劉東旸商議后聯系了鄂爾多斯的蒙古人一同舉兵叛亂,哱拜知曉了其子的所為后悔恨不已!
這位沙場老將為了兒子也只能收攏殘部親自統領叛軍與朝廷開戰!
哱拜出面后形式果然不同!朝廷大軍久攻不克,最后竟然成了拉鋸戰!
哱拜希望朝廷軍士疲敝,最后以招安和談收場!
萬歷只覺叛軍是得寸進尺,過分放肆!自己已經下詔可以安撫,竟還膽敢不降!
煌煌大明竟有人敢在自己的國土上肆意叛亂!這還得了?
萬歷再次下詔:
“此亂大失朝廷顏面!能殺哱承恩平亂者!封爵世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