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計牛入谷
- 三國:你管他叫文弱謀士?
- 梨梨飛
- 2045字
- 2024-11-29 00:02:28
毛玠終于還是沒忍住,問道:“許縣令,我已經(jīng)查過,就算曹將軍不讓咱們交糧,新泰縣的糧食也不夠。百姓這個冬天會餓死許多。”
許安暗暗點頭。
大家稱毛玠公正廉潔,他或許真是為了百姓。
眼見許安沒有回應,毛玠繼續(xù)道:“許縣令和曹將軍關(guān)系親近,要不然好事做到底,找將軍籌糧,降價賣給百姓,幫他們度過難關(guān)可好?”
說著,毛玠還用一種異樣的眼神看向許安。
直把許安看得有些發(fā)毛。
許安心中嘆了口氣,毛玠不知道,曹老板家中也沒有余糧,怎么可能降價賣給百姓呢?
不過,他早有解決的辦法。
其實辦法也不是他想出來的,是抄作業(yè)抄來的。
許安一把拉過毛玠,“孝先,明公日理萬機,壓根沒工夫管這小事。咱們自己就能解決。”
“怎么做?”
“這樣,你從今天起關(guān)閉新泰縣糧倉,提高糧價,先以兩倍價格收稻、稷、麥、黍等糧食!”
“啊?”
“元嗣,你帶兵監(jiān)察,如有人擅自降價,定斬不饒!”
“啊?”
毛玠和韓浩都呆了。
這怕不是在火上澆油?
毛玠道:“許縣令,這么做,新泰的百姓就更加不可能買到糧食了,這豈不是要了他們的命?!”
許安笑笑,“孝先只管放心去做,一切后果,我來承擔。”
“這……”毛玠無奈,但他想想來之前,程昱說過的話,“見許安如見曹公。”
毛玠最終只能一揖,“遵命。”
安排好毛玠的事情,又讓韓浩分了幾名護衛(wèi)協(xié)助他,許安拉著韓浩,就往議事堂外走去。
“元嗣,陪我走走。”
“是。”
兩人沿著大路一直向南。
新泰縣不大,他們很快出城,距離城池越來越遠。
放眼望去,大地瘡痍,路有餓殍。
許安指了指路邊枯骨,“元嗣,這些你怎么看?”
韓浩聲音有些低沉,“此地先有黃巾賊,后有青徐賊,再加上天災頻發(fā),百姓確實不容易。”
許安點了點頭,“是啊,那元嗣可有解決的好辦法?”
“我?”
韓浩有些愣神。
“對啊,比如兵民結(jié)合之類的辦法?”
聽到兵民結(jié)合四個字,韓浩瞪大雙眼,“許……許縣令,你也知道這個辦法?我之前還為自己想出這個辦法洋洋得意,沒想到早就為大眾所知了。”
“嘿,我瞎猜的。大家應該都不知道。”
韓浩只覺得頭皮發(fā)麻。
眼前之人,真的有鬼神之能,他根本不需要靠別的東西上位。
再想想這些天來他竟然懷疑許安是明公的私生子,頓時覺得有些慚愧。
“說說吧。”
許安一邊走,一邊隨意問。
“我想的是把無主之地收歸起來,讓士卒、無主之民、擾亂兗州的罪民、甚至是歸降之人墾種荒地,供給軍糧給養(yǎng)。不過用不用設(shè)置獎勵,我還沒想好。”
“我認為不用。”
韓浩眼前一亮,“請許縣令解惑。”
“這些擾亂兗州的罪民,或者是歸降的賊寇,本就要去服兵役,或者流放戍邊,現(xiàn)在讓他們來開墾荒地,種植農(nóng)田,就是恩賜。畢竟他們有飯吃,至少餓不死。”
“有道理!”
“再者,不特設(shè),是為了讓這些人和普通百姓得地位有所區(qū)分,他們比百姓地位低,卻比降卒地位要高。這樣一來,這些人會安心工作,更容易被控制。”
“許縣令真乃神人!”
“最后,老人,婦孺應以手工為主,編織草席,桑蠶,置于別處,這樣他們的家人,才能安心工作。”
韓浩激動的一跺腳,“許縣令,許先生,你這番話,成功解決了困擾我多年的難題啊。”
許安心中暗道,這都是你自己馬上要想出來的,我只不過抄作業(yè)罷了。
他面部紅心不跳說道:“元嗣客氣了,你比我年長,叫我一聲叔敬即可。”
“這……叔敬!”
“嗯。再有,可以設(shè)置更加細化的農(nóng)官,每年記錄這些人的功績,對于勤勉刻苦的人,可以分田,賞銀,甚至讓他們安居成為百姓。”
韓浩點頭,“沒錯,屯民上有希望,下有溫飽,每天充實勞作,就不會起亂子了!”
“還可以在農(nóng)閑時安排他們與家人見面,以解相思之情,免生事端。”
“叔敬高見!”
有些話,許安沒說出來。
這等法家的做法,可能會受到儒家的抵制。
推行此法的人,也可能會得到罵名。
但想來曹老板不會在意,為了天下早日太平,他可以不擇手段。
所以只要韓浩提出這個政令,就一定會被采納。
……
兩人又在田間走了走。
“元嗣,你打算什么時候把這個政令上報給明公?”
韓浩搖了搖頭,“這都是你的想法,和我沒關(guān)系的。”
“元嗣不要再說,一個月后,你我二人返回濮陽,將此政令共同呈報明公。”
“是。”
自打和許安溝通過屯田政策后,韓浩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仿佛在看大神一般。
許安指了指田間,“屯田的政令看似可行,其實推行起來還是有困難的。人有了,耕牛,種子,以及農(nóng)具還需要解決。”
“這……”
韓浩怔住了,他沒想到,政令之下還有這么多的細枝末節(jié)。
他本以為只要安置好降卒罪民就萬事大吉。
“叔敬就別賣關(guān)子了,快說說你的看法。”
“耕牛的問題很好解決,只需要計牛入谷,施行租借辦法,就能讓耕者有牛。”
“計牛入谷……”
“種子,各地商賈應該有不少,不必太過擔心。至于農(nóng)具,我還需要再想想……”
韓浩一拍大腿,“叔敬,你還說屯田政令不是你出的,沒有你,這根本就推行不下去。到時候在明公那里,你讓我怎么好意思說。”
“元嗣放心,到時我會幫你補齊。”
“那咱們可要一言為定。”
“一言為定。”
和韓浩在田間又走了小半日,摸排了農(nóng)田的大概情況,許安才返回住所。
在兗州和徐州交界處的小縣,他能有不少事情做。
但當下,他有一件自己的事情要做。
那就是試試掄大錘。
這幾天就忙著獻策趕路,手都有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