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快九十了
- 三國:南蠻呂保山
- 方鈦
- 2061字
- 2024-12-22 23:53:36
李恢喚呂祥前來,本無公事,就是為了讓呂祥父子團聚,以及提前恭賀他三喜臨門。正事已了,眾人在府中品茶閑敘。
沒多久,孟獲也被請來,作為一家之主,此時才知道女兒好事將近,被李恢和王伉打趣笑話。
孟獲倒也不惱,只有高興,孟家之事本就多與祝融相商,如今又是好事,豈會責怪祝融擅自做主。
是日,李恢安排好軍務,將沒有值守任務的將領(lǐng)召回城中歡聚,一來歡迎呂凱和王伉,二來慶賀呂祥大喜。
席間,諸將聽聞呂祥婚事將近,都說要飲酒祝賀,李恢作為此時的主帥,也沒有反駁。
呂祥卻提出,敵軍仍在,還不是松懈的時候,承諾戰(zhàn)后宴請大家。
眾人見主角如此說,心知軍中不宜飲酒,也就作罷,便以茶代酒,恭賀呂祥。
飯后,呂祥回到營帳,看到士淵和桓鄰在帳外等候。
由于聯(lián)軍現(xiàn)在人員構(gòu)成復雜,士淵除了上陣時與呂祥一起,平日多與奚泥在一塊,也就沒有去城中參加宴會。
桓鄰自建興元年隨呂祥到永昌,由于他不愿與與南中之人交流,便被呂祥安置在不韋城呂氏宅邸居住。
這兩年,桓鄰除每隔十日向呂凱了解戰(zhàn)況,每日都在自己的小院子里,要么讀書,要么練一套奇怪的拳法。得知呂凱要到益州,桓鄰便提起呂祥曾承諾過,戰(zhàn)后要送他和士淵返回交趾。
呂凱知曉此事,便讓桓鄰一同來了牧麻城。
“桓先生,請帳內(nèi)敘話?!?
呂祥將桓鄰和士淵請進帳中,又喚阿四拿來一壺熱茶,招待二人。
兩人坐定,士淵開門見山:“呂保山,你到底何時送我們回交趾?”
呂祥自然沒打算滯留二人,只是丞相就要到牧麻城了,此事肯定要稟報丞相,雖然呂祥心中已準備好說辭,但到時如何處置二人,還需丞相說了算。此時士淵問起具體時間,呂祥還真不好回答,只好假裝思考。
見呂祥沉默不語,士淵又問:“你不會是要出爾反爾吧?”
不等呂祥答話,桓鄰開口說道:“呂縣尉,來益州的路上,我聽呂功曹談及,諸葛丞相要到南中了,可是因為此事,你無法確定能不能將我二人放回?”
呂祥尷尬應道:“正是。”
要是往日,士淵聽到呂祥如此說,早就發(fā)火了,然而,兩年的俘虜生涯和戰(zhàn)場廝殺,讓他沉穩(wěn)許多,只是嘆了一口氣,隨即低頭沉思。
桓鄰似乎早有準備,說道:“這兩年,呂縣尉抗雍闿,保永昌,救李恢,平益州,可謂是風光無限。還記得兩年前,從邪龍城撤退的那一晚,我說呂縣尉沒有資格談論交州之事,現(xiàn)如今,不知呂縣尉又是怎么看待交州之事?”
此言一出,呂祥和士淵都驚愕地看向桓鄰。
呂祥是沒想到桓鄰在此時松口,分不清他是出于真心,想要與呂祥探討交州的發(fā)展問題,還是迫于歸家之事變得不確定,曲意逢迎,創(chuàng)造回家的機會?
士淵則是作為交州士氏長孫,沒想到桓鄰竟然和外人談論交州的歸屬問題。
不過士淵轉(zhuǎn)念一想,桓鄰能夠當著自己的面說這些,說明他沒有出賣士家的想法。
畢竟桓鄰是士燮親自拔擢的人,而桓家在交州也是大族,與士氏在各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士淵想到,或許桓鄰只是想試探一下蜀地的態(tài)度,東吳孫權(quán)可一直沒有放棄取代士家,真正地掌控交州。
呂祥暫時猜不出桓鄰的用意,只能試探道:“士太守是大漢任命的交趾太守,就應該歸附于大漢,往依孫權(quán)實在是有負漢恩吶!”
桓鄰對這種冠冕堂皇的話嗤之以鼻。
士燮的交趾太守的確是大漢任命的,但那是中平四年,靈帝朝的事,那時候的漢廷還在洛陽,就算后來遷至許都,桓鄰也承認那是漢廷。
可現(xiàn)在,差不多四十年后,成都的漢廷,在桓鄰眼里,和洛陽的、許都的,關(guān)系不大。
桓鄰沒有順著呂祥的思路,問道:“你可知我主為何能夠保全交州近四十年?”
呂祥倒是知道士燮在交州頗得民心,這與他在交州發(fā)展生產(chǎn)和文化,避亂保境的施政理念是分不開的,當然了,與他九十歲高壽才與世長辭也有很大的關(guān)系。
“愿聞其詳?!眳蜗闀翰槐磉_自己的看法。
桓鄰慷慨說道:“或許在天下人看來,我主胸無大志,只知坐守偏州,不敢于大亂之際爭霸九州。在你們蜀人看來,我主更是罔顧漢恩,背漢向吳!
然而,在我看來,我主之所以能夠主政交州近四十載,是因為他讓交州免受兵禍,讓交州百姓過上安定的生活。”
呂祥嘆道;“讓交州的大漢子民過上安穩(wěn)的日子,士太守也不算失職?!?
桓鄰哪會聽不出呂祥的言外之意,并不理會,繼續(xù)說道:“我主在交州促生產(chǎn),使百姓安居樂業(yè);興教化,讓蠻越之人始知習學之業(yè);又寬厚待人,禮賢下士,接納中原避禍而來之人。試問,這幾十年間,這天下,又有何處有交州安樂?”
“至于你說我主辜負漢恩。建安初年,正直天下大亂,道路隔絕,我主仍然想盡辦法向朝廷進貢,如何能說我主不忠,試問當時還有幾人能做到?”
“至于你說我主投靠孫權(quán)。建安十五年,孫權(quán)和劉表為了一己私利,霍亂交州。我主為了交州百姓,無奈之下只能暫附孫權(quán)?!?
“如今天下三分,局勢仍不明朗,你現(xiàn)在要讓我主背江東而投蜀地,這不是陷交州百姓于水火之中嗎?”
呂祥聽桓鄰說了這么多,總結(jié)下來,就是士燮為了交州百姓不受戰(zhàn)火侵擾,在天下局勢明朗之前,交州不會改換門庭,交州百姓也會堅定地支持士燮的決定。
見桓鄰如此堅定,呂祥想到,那他今日又為何要談起這個話題呢?難道桓鄰是覺得我能夠想到這些,想知道我在此基礎(chǔ)之上,為什么還會覺得交州會歸降大漢?
看來不透透底,這個天是沒法聊下去了,呂祥沉聲道:“桓先生,士太守快九十歲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