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忽悠
- 重生2009,從移動互聯網開始
- 河豚氣咕咕
- 2521字
- 2024-12-12 07:18:00
和幾人打過招呼之后,陳諾也自覺地縮到了角落。
大家才剛認識,他一個無名小輩,先低調著。
再說了,角落里不是還有個迷途的小羊羔等待著他嗎?
于是陳諾就坐到了張一明的身邊。
張一明莫名地緊張了幾分。
這個在華清嘉園名聲狼藉的變態,怎么自己好像走到哪里都能遇到他?
特別是陳諾那種非他不可的眼神,更是讓人不寒而栗。
“一明啊。”
陳諾在他旁邊,親切地道。
“叫張哥!”
張一明據理力爭,你喊人家都叫哥,到我這成一明了?
“哎呀,一明只是個稱呼而已,再說了,我喊你名字,不是顯得親切嘛!”
陳諾擠眉弄眼的。
誰要和你親切啊!
張一明心里喊著,他挪了挪屁股,正想離陳諾遠點,就聽到吳世春在那說著:“你們兩年輕人可以多交流嘛,剛好都在創業,很多經驗可以互通有無。”
于是張一明的屁股又挪不動了。
“我和你說,王欣那網站不行,撐不下去的,你要不要來我這邊?我給你首席技術官的位置!”
陳諾趁著張一明逃不開的時候,開始給他畫餅。
“我在飯否也是首席技術官!”
張一明不屑一顧。
“我都說了,飯否堅持不了多久的,你看看,是不是公司賬上早沒錢了?”
陳諾在他耳邊小聲說著。
“你怎么知道?”
張一明猛的一抬頭。
“王欣告訴我的。”
陳諾嘿嘿笑著。
張一明狐疑地看了他兩眼,搖了搖頭:“不可能。”
這是飯否的秘密,除了核心圈的幾個人,外人都不知道,張一明知道,這是王欣因為校內被強行賣掉那次留下的后遺癥。
“還真騙不到你。哎呀,雷總說要來投資我,你家王欣像甩不掉的蛤蟆似的一直跟在我屁股后面,還真以為我不知道他們想干什么啊?一個個沒錢了唄。”
陳諾輕描淡寫地說道。
張一明握了握拳頭,沒有否認。
公司賬上沒錢很久了,一直是王欣自己在撐著,但張一明也沒有辦法,他只是技術人員,更何況,他在飯否沒有股份。
“到我這來,我給你漲工資。”
陳諾像個惡魔一樣,揮著皮鞭在他旁邊搔首弄姿。
“還給你配股!”
他的聲音循循善誘,勾引著不諳世事的張一明。
“還讓你做信息流搜索。”
“真的?!”
張一明猛地一抬頭,輕呼道,但立刻反應過來,輕咳著掩飾了一下自己的情緒,然后再小聲道,“你知道什么是信息流搜索嗎?”
“不知道我和你說個屁啊?”
陳諾坐在那兒,擺開了雙腿,很是放松,“百度的信息搜索已經過時了,現有網站信息的信息流無法真正滿足用戶的閱讀需求,因為用戶所需要的信息流會被‘各種噪音’沖刷掉,比如像新聞、故事和個人照片和娛樂游戲混雜在一起,給用戶帶來的體驗就會非常不好。”
張一明頭一次認真地聽陳諾所說的話,讓他震驚的是,陳諾說的非常有道理!
他每天都在后臺處理搜索和信息流之間的關系,沒有人比他更加了解,現在的信息分發方式有著各種各樣的局限性。
張一明忍不住抬頭看了眼陳諾。
他真的懂!
“那……”
張一明吞了口唾沫,問出了自己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你覺得信息分發體系最重要的是什么?”
他本來以為陳諾要想很久,至少要思考一會兒才能回答,但陳諾只是一笑,立刻就講出了他的答案:
“算法。”
“或者說正確的模型算法。”
“技術對于互聯網信息分發推薦體系并非是最重要的,關鍵是算法,當一個用戶想看什么,而算法就將什么推送給他的時候,這就是最好的信息分發體系。”
張一明愣住了。
困擾了他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問題,就這么被陳諾一語輕松道破。
原來,陳諾才是他的知己!
在那么一瞬間,張一明甚至有一種立刻辭職,然后和陳諾一起做新項目的沖動,但冷靜下來,他還是控制住了自己。
他想了想,決定先離開此地,否則待久了,指不定真被陳諾忽悠過去了。
于是他起身和幾位前輩一一告別,落荒而逃。
眼看著張一明被自己的嘴遁煉化,陳諾滿意地將目光投向投資圈的各位。
拐人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慢慢磨唄。
這時候,幾位老哥正在談論一輪新的投資項目。
項目是陳柳民所在的九鼎資本發起的。
“吉峰農機這個項目我也跟了兩個月,多次到成都平原實地考察,考察了吉峰的所有經營地區,訪問了很多行業內外人士,覺得可以跟進,我領頭做GP,找幾個LP跟投,你們有沒有興趣?”
陳柳民問道。
在投資領域,一般領頭的投資人叫做普通合伙人(GP),承擔一定的責任和義務,負責運營,管理資金。
而還有一種就是有限合伙人(LP),只給錢就行,其他的一概管不著。
現在九鼎資本想做吉峰農機的GP,但是又覺得可以多拉幾個投資人分攤一下風險,有錢大家賺,虧了虧得也少一點,于是想看看有沒有合適的LP。
“吉峰農機?”
聽到這個項目,雷軍皺著眉頭想了很久,“他們公司都快申報上市了吧?這么大體量,我應該不投了。”
他自己投的,都是一些初創團隊的天使輪,大多是用極少的資金去搏后續的收益。
像這種接近上市的公司,他一般是不碰的。
“他們是打算上市,但創業板的風聲吹了那么久了,誰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落地,他們等不及,需要先融資一部分,也不需要投很多錢。”
陳柳民解釋道。
雷軍還是搖了搖頭:“創業板不出來,他們上市不了,最后投資的錢還是沒法退出,沒有意義。”
創業圈有很多人都在期待著有投資人投資他們的那天,但他們不知道,投資是個完整的鏈條。
第一步,募集。
就像陳柳民現在這樣,他先募集資金,如果感覺不夠,就做個GP領投,尋找更多LP加入。
第二步,投資,獲取公司股份。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退出!
人家投資是為了獲取利潤的!
因為各種規定,國內很多公司都面臨著無法在A股上市的問題,無法上市就意味著投資方的股份無法流通,無法流通也就不能變現,不能變現,自然也就不能退出。
直到創業板上線之后,國內的投資環境才總算形成募、投、退的完整鏈條,讓國內的投資機構們有了退出的辦法。
可現在創業板什么時候能開,在場的眾人里,除了陳諾之外,所有人都不知道。
面對一個遙遙無期,而且看不到希望的事情,大家都很小心。
這就是為什么雷軍說,投一家快要上市但又上市不了的公司沒有意義。
你投了一筆錢,拿到了股份,但最后賣不了錢!
這股份有什么意義呢?
見雷軍態度堅決,陳柳民又將目光看向吳世春:
“老吳?”
“陳哥,你看看,你也知道,我也就能在互聯網這一塊瞎搗騰兩下,你說吉峰農機這種涉農項目,我不了解啊。”
吳世春雙手一攤。
這話也很明顯,就是拒絕了。
陳柳民聽完倒也沒說什么,只是感嘆道:“這個項目我考察了兩個月,感覺確實可以投,這才邀請你們一起,要是你們都不想弄,那我們九鼎就自己搞了啊。”
就在這時,角落里響起一個試探的聲音:
“陳哥,我能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