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它的制作過程,有一部分參考了夢中講述的計算機器的原理。白亦通過家傳的陣法和符法傳承,將靈氣凝結為極為細小的顆粒。然后通過不同屬性的顆粒來組成自己所需要的不同功能模塊,你可以叫它陣旗或者是符腳。
利用不同屬性靈氣之間互相沖突來做一條傳遞信息的通道,制作若干通道將不同功能的模塊連接起來。
通過模擬白亦修煉的功法運行和吸收靈力的功法,來制作一個會自己修煉變強的陣法。
最開始在白府制造了一個占地五百畝的陣基,結果因為那時候手生。白亦差點把白府和白府所在的霧隱峰給炸了,這霧隱峰是白云山的一處奇景。自白家人來了以后,施了仙家手段,這山峰上就一直被云霧籠罩。山腳下的凡人不明所以,就把它叫做霧隱峰。
說回算靈,第一代算靈因為太大了,也太耗費材料,而且第一次運轉還差點出了事。之后白父不再支持他胡鬧,每年的俸金也減半,將白亦的試驗場地也遷到了府外。
第一次失敗之后,白亦從幾乎報廢的陣法中發現了一種黑色的沙子。拿去給白父看,白父說這是金丹真人法力凝練到極致的時候會出現的東西。沒啥用!拿出去可能會有大批筑基散修搶著要。
白亦聽了也不氣餒,只是將沙子收起來。開始研究第二代怎么搞。
這第二代,白亦吸取了之前占地面積太大,吸收靈氣量太大,屬性之間的沖突過于激烈的問題。打算制造的小一些,更精巧一些。只是剛開始研究,就遇到了難題。如何設計的更精巧,只有將符文線路畫的更小,更精細才可以有更細小的靈氣輸入和靈氣波動。
第一代算靈,白亦用了五百八十二棵白煙木,二十七千石紫荊銅,一斤六兩鐵線銀斛,五十斗紫塵砂,其余價值不大的就不再細數。總之這第一代就花光了白亦前三十年攢的私庫,還有后五年的領用預支以及白父個人五十萬靈石的贊助。
換做是一個散修,是決計拿不出這么多的。哪怕是有很好的想法,也只能在獨處的時候做夢想一想了。
就這樣,白亦在白府砍伐靈木的木場處建了一座練功道場。以黑英石起了一座高九丈九,底座寬有三丈三的大火爐。白亦決定在這里熬煉研究出適合刻畫靈氣傳訊通道的材料。此種材料必須要足夠柔軟,以便于塑造成各種形狀。還要足夠穩定,不能被不同屬性的靈氣混亂給引發爆炸。還要足夠的細膩,能夠承受寬為一絲的線路刻畫在材料上而不被組成材料的細小顆粒給掩蓋或是改變。
最后耗時十年,白亦終于得到了一種被他自己命名為算云泥的材料。
算云泥完全符合白亦的要求,只是產量極少,一年只有不到區區一兩。白亦決定要做就做的更小一點,做得更好。
于是白亦用五兩算云泥,在爐子里將材料熬煉的很軟很軟。又在一個被他用劍削出的方圓五丈的大石上將這泥平平攤開,只是這動作看起來像是在抹墻灰。
待白亦用九陽真火不停熾烤了七天之后,這算云泥終于變成了一個薄薄的圓盤片,白亦稱這種狀態的算云泥叫做盤片。這種盤片白亦足足做了一千多個,將這一千多個盤片和放到一起還不到一根手指那么寬。
然后關鍵的時刻來了,白亦通過入微級的神識將自身劍氣不斷打磨。從原來肉眼可見的劍形到逐漸只能看見細微的光芒,再到后來連光也看不見只能憑借對危險的感應知道這兒有危險。過了一會兒,連這種感覺也沒有了。只剩下白亦一個人對著空氣使勁。
“好了!”
白亦終于將劍氣打磨到一絲粗細,然后小心翼翼的將一個極薄的盤片拿出來,讓旁的人用法力定在半空。白亦平均要刻畫好一個盤片需要一個月,而在他的計劃里第二代算靈最少需要36片。可最后白亦花了十年時間才刻畫好這36片,其中有二百多片刻畫失敗。
第二代算靈,是一個圓盤模樣,蒲團大小。周圍環繞著少量的靈氣,而且還在不斷減少。圓盤表面顏色不一,有的淺有的淡,整體呈現一種淡綠色。
白亦拿出靈石,將它敲碎灑在圓盤表面。這圓盤立馬開始如同常人呼吸一般,將靈石中的靈氣很快吞噬,然后在圓盤背面的中心處凝結成了一個小液滴,這靈液順著背面較粗糙的紋路開始不斷地滋潤整個圓盤。
當看到這一幕,白亦很是興奮。因為這說明他的制作成功了,這個圓盤有了最基本的進食和成長功能。但是在想到父親的那把劍和劍靈,又有些氣餒。
因為那把劍的靈性明顯更足,而且還能跟父親心意相合發揮更大的戰斗力。
如今的白亦,早已經是金丹真人。自誕生以來,父親白墨不斷以大神通給白亦梳理筋骨,培養靈根和天賦。導致白亦天賦從小就是頂級,吃飯喝水都能漲修為。直到白亦以五十歲的年齡突破到金丹,做夢回憶起了部分前世的記憶。
金丹壽八百,如今白亦已經三百七十歲了。可這算靈的研究,離白亦心目中的愿景還有很大距離。
在第二代圓盤算靈成功之后,第三代珠形算靈很快誕生。這一代增強了靈氣的吸收和存儲能力,即便是到了無靈環境也能自主運行五十年。
第四代通訊算靈研發失敗,白亦想要制作出一個可以自行相互之間通訊的令牌形算靈,可惜失敗了。算靈的理解能力不夠,往往兩個算靈之間你來我往發上幾句話就結束了,不能互相交流理解對方的意思。
于是白亦研究起了如何讓算靈能夠自己理解信息,理解對方發出的指令,這也就是所謂的擁有靈性。
在練功道場研究許久,白亦也沒有想明白如何能讓兩個死物互相發出對方能理解的信息。
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白亦從一種會說話的植物身上得到了靈感。這是一種通體如玉的白色植物,名叫白玉莖,長長的桿莖深深扎入地下,只在外面留下一圈圈樹輪似的嘴。這種植物沒有自己的語言,而且最開始也不會說話。
直到有位大能在打坐悟道之時,其身上散發的道韻和思緒之光照到了白玉莖身上。這種植物才從蒙昧中醒來,說了他的第一句話。
“咦~,這是弄啥嘞!額真是太聰明了!”
這白玉莖第一次說話,說的確是這位大佬的心里話。這也導致后來有許多人不待見他,但又因為他耿直忠實,不說謊的特性一直深受各路大能強者喜愛,所以也有人稱他們為君子竹。
這種竹子,姑且稱之為是竹子吧。這種竹子如果只有一棵,那么你養出來的也只能是跟主人性格極為相似的竹子。倘若是大量的竹子被種在一起,互相交流之下才會誕生真正的意識,有了靈魂。而且這群竹子還會選出一個帶頭大哥來作為他們的話事竹,每當有需要跟其他人交流的時候,他們會一起討論結果,最后由話事竹去說。
初生的竹子不會說話,需要主人去慢慢引導,用自己的思緒去感染它,這樣他自己就會慢慢的學會說話。
白亦發現,當有兩顆以上的竹子時,他們會幾乎同時學會說話。但是他們自己還不會互相交流商討事情,因為他們的語言和思維都是受到你的感染。
這種時候,就需要主人來作為他們之間的傳話筒和思考者。比如一棵竹子給另一棵竹子講話,作為主人就將說的話去思考,然后轉述給另一顆竹子。這樣一來二去,你的大腦等同于讓兩顆竹子共用。
當時間慢慢過去,這兩顆竹子已經逐漸的不再依賴與主人的傳話而可以自己去交流了。
受到這兩棵竹子的啟發,白亦覺得需要有個能夠自己學習進化的模塊來作為算靈的核心。不是只依賴于一種固定的模板,一種固定的思維來運轉靈氣。盡管有時候確實很方便,但是對于靈氣與思考毫無溢出。
想到這里,白亦又想到了父親曾經說元嬰和化神主要就是增強修士的靈魂和精神。只有精神足夠強大了,達到反哺肉身和法力的程度才可以嘗試著去突破元嬰。
這么多年的實驗,只是為了能夠煉制出自己想要的法器,以更快突破元嬰。
白墨曾有言:道,是人走出來的。方式不一樣,終點就不一樣。無論是快還是慢,只要能夠堅定的朝著目標去努力,就一定會實現。
于是,經過三十年又三十年的努力。白亦終于在養靈窟制造出第五代算靈。以九合聚靈陣作為能量源,以石蓮花作為外殼保護,歷經三十年的溫養,終于初見成效。
此時在院中的白亦,回想這么多年來的努力與辛苦,不自覺地眼角濕潤。手上這塊留影石呈現出純粹的算法之美,無數微小粒子在半空中有規律的飄動。
籠罩整個山洞的九合聚靈陣在不同時間段有不同的聚靈效果,在早晨和月上中天的時候靈氣最盛,而在中午太陽最烈,傍晚太陽將落未落的時候最為稀薄。
雖然只從山洞里,看不出具體時間。但是從這周期性的律動來看,算靈是依照靈氣濃度來變化卻是無疑的。
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白亦叫來家中的侍女彩藍。吩咐她去府外養靈洞,將那算靈帶來,順便將洞毀去。彩藍應了聲,出門領了路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