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去城里 二
- 年代:我在西北做閑人
- 青威源洋
- 2340字
- 2024-11-30 22:35:08
院子外,一輛平板馬車停在土路上。
一個十來歲的瘦弱孩子牽著老馬,皮膚黝黑,眼睛卻很明亮,身上套著一件明顯偏大的舊衣服,腰間系了一根草繩,顯得利落許多。
他見老奎叔大步走出來,立刻迎上去,叫了一聲“達”。
老奎叔點點頭,看了看板車上的麻袋。“東西都裝好了?”
“都裝好了,一樣不少!奶奶囑咐你別忘了換二斤面粉回來,快立冬了,家里得吃一頓面條!”
“行,我知道了!”
說話間,陸辰等人陸續走出來。
張偉看著小孩笑著問道:“小草,怎么是你呀,一般給你爹幫忙的,不應該是你大哥嗎?”
小草用袖子擦了一下鼻子,
“大哥去上林村相親了,二姑媽托人過來,說是給他說了一個婆姨,他去看看怎么樣!”
“喲!要成家了呀,這可是好事兒,恭喜了老奎叔!”張偉連忙道喜。
老奎叔滿是褶皺的老臉上綻放出笑容,有些不太好意思地擺手:
“八字還沒一撇呢,你也不是不知道,二壯那娃長了個熊樣,人家女娃子還不一定能看得上!”
小草反駁:“不可能,我哥說這次去手拿把掐,一定要把親事定下來!要是明年再不成家,他就去苦水村兒給二驢叔當上門女婿去!”
“他敢!”
老奎叔一瞪眼,“大石村還沒出過上門女婿呢,他要是敢把他爹的老臉扔在地上踩,我把他的腿打斷!”
小草被老爹氣勢所震,頓時蔫了,小聲嘟囔道:“明明我哥他是那么說的!”
老奎叔懶得理他,接過兒子手里的韁繩,翻身坐在板車車緣上。
“行了,你回去吧,跟你娘和你奶奶說一聲,這次我得跑一趟城里,怕是得回來晚一些,讓你娘給我留飯!”
“知道了!”小草應了一聲,看了一眼一群知青,對張偉笑了笑,轉身一溜煙跑了。
孫進步看著小草遠去的背影,奇怪道:“張偉,你好像跟他很熟啊,什么時候的事兒?”
眾人一起上車。
分兩側坐在邊緣處,身子隨之靠在中間的麻袋上,里面松松軟軟,靠著還挺舒服的。
只是麻袋有些臟,衣服一沾就是一片灰,令眾人有些嫌棄。
陸辰不管這個,轉到車正后方,在板車上輕輕一蹬,身子便竄了起來,凌空轉身,躺在了麻袋堆里,他順勢翹起二郎腿,雙手墊在腦后,看起了天空上的風景。
眾人見怪不怪,他們相處的時間雖然不長,但也都發現陸辰是個怪人。
每天爬墻頭看太陽不說,還時不時會冒出一些離經叛道的話,知道這家伙不是個安分的主。
張偉跳上車,跟孫進步挨在一起。
“你說小草呀,前天我跟老何一起去打水的時候,路上偶遇。來了這么多天,咱們光忙著開荒了,一直也沒跟村里的人怎么接觸,正巧遇到個孩子,便聊了幾句。
這一聊才知道,他爸竟然就是老奎叔,那天專門跑去城里接咱們的車夫之一,于是就順口多問了幾句,這孩子還挺健談的,一來二去倒是熟悉了幾分!”
“都坐穩了,駕!”
老奎叔吆喝了一聲,鞭子凌空炸了一個響鞭,老馬邁步前行,拉著一車貨和十個人,晃晃悠悠地向村外駛去。
知青們下鄉來干了好幾天的活,早就想出去透透氣了,這次難得去城里,而且還是去辦正事,顯得都很興奮。
大家三兩湊對,嘰嘰喳喳地聊了起來。都說這次去城里一定要好好逛一逛,添置一些生活必需品,以及再想辦法買些糧食云云。
今天難得風不大,馬車走得很平穩,偶爾橫著卷過來一陣風,帶起一捧碎沙打在人身上,也沒有人在意。
空中的云移動的速度卻很快,南邊的小塊云彩都被吹到了北邊,形成層層疊疊,如同海浪一般的云層。
看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黃麗娟跟徐芳芳聊了一會兒,伸手扒了一下旁邊的麻袋,有些好奇地問:
“老奎叔,你這是要給人送貨嗎?”
“算是吧!”
老奎叔坐在他自己的位置上,穩如老僧,表情十分淡然。
聽到女知青跟自己搭話,也完全沒有回頭的意思,依舊瞇著眼看向前方。
“咱們大石村上面十多里就是黃土公社,那邊是周圍七八個村的中心地點,比較熱鬧,旬月逢三六九都要開集市,也有不少常駐店鋪,車上東西就是那些店鋪向村里預定的。”
“這都是什么呀?”
“有些臘肉,有些菌菇,感覺大多數都是一些野菜和山里的藥材,東西不算貴,家家戶戶的數量也不多,也算是掙點零錢補貼家用吧!”
“竟然是藥材啊!”
黃麗娟大為驚訝:“咱們村還有種藥材的嗎?”
老奎叔不知道從哪里摸出了一根卷煙叼在嘴里,又伸手在懷里取出了一個老式的火折子,打開蓋輕輕吹著里面的火絨,將里面細小的火星一點點吹大。
“倒是少有人種,畢竟藥材這東西,一兩年的不頂用,十年八年時間又太長,誰也沒有那個耐心。
大多數人都是春秋兩季的時候去大石山轉轉,偶爾運氣好不但能夠采到藥材,還能抓到兩三只兔子,偶爾還有不知道從哪里跑來的獐子和野豬,不過那東西咱們這留不住,往往都是一晃而過,想抓到得撞大運!”
說話間,他已經把火折子給重新吹燃了。黃麗娟瞪大眼睛,好奇地看著他用火點燃卷煙,深深吸了一口。
然后將一個竹子制成的蓋,重新扣在火折上,直接塞回懷里。
“火!火沒滅!”黃麗娟忍不住提醒。
老奎叔呵呵一笑:“這是老式火折,不打緊的,一會兒它自己就從明火轉成暗火了。”
“真的?這么神奇嗎?”
“是真的!”
隔著麻袋堆,何文杰和文建國一直在豎著耳朵聽兩人談話,不知是不是被搔到了癢處,何文杰忍不住插話道:
“這種東西自古以來已有之,唐代時就有人曾用竹子和草絨制造火折,可將明火收斂,隨身攜帶,令之一月不滅,隨用隨取!”
“能用一個月啊?”黃麗娟大為震驚。
老奎叔搖頭:“能用一個月的,那都是傳說中頂好的火折子,古時候達官貴人專用的,我這個只是自家隨手做的,最多燒一天!”
“那也很厲害了!沒想到你還會做這種東西,老奎叔你可真厲害!”
黃麗娟忍不住夸贊,老奎叔有些不好意思,連連擺手。
“嗨,這算什么厲害,尋常之事罷了,村里家家戶戶都會,只是我們這種經常在外面跑的,用的比較多而已!”
兩人竟然又就著老奎叔的車夫生涯聊了起來,就沒人理會何文杰,仿佛他只是一個旁白解說而已,完全不值得在意。
何文杰等了半天,贊嘆聲也沒傳來,臉上那絲若有若無的得意,也慢慢的僵硬住了。
板車后面注意到這一幕的張偉和孫進步對視一眼,眼中都帶出了一絲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