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子上寫的,是關于幾個皇子和公主的,上面有他們的名字,生辰,喜惡、脾性、母家情況等信息。
除此之外,還有后宮各個妃嬪的背景,她們之間的利害關系,從妃子之間的來往,便能看出朝中大臣的站位和利益關系。
易安是下了功夫的,每個人的情況都寫得非常清晰,讓人一目了然。
“公子,夜深了,早些歇息吧,明日還得上早朝呢!”
碧桃在門外看見公子房里燈還亮著,便敲門提醒。
“知道了,你先去歇息吧。”
蘇玉將冊子收起來放好,坐在桌案前開始撰寫策論。
楊太傅這個老學究,策論不僅要把問題論到點子上,還要求文章遣詞造句要筆酣墨飽,讀起來要炳炳烺烺、行云流水。
既然首輔已經推薦,那就早一點將策論交到楊太傅手里,免得橫生枝節。
只是,楊太傅與首輔向來不對付......
圓月高懸,照出萬物銀裝;晚風習習,吹得竹影搖曳。
軒窗微敞,窗下燭光昏黃,燭火之下,蘇玉握著毛筆的纖細均勻的手,不停地在紙上游走,端正工整的小字隨著她的動作刻畫在潔白的宣紙上,骨力遁勁卻不失優雅。
于他人而言的漫漫長夜,于蘇玉卻總是那么短暫。
最后一字收筆時,已過雞鳴之際。
蘇玉揉了揉有些疲憊的雙眼,簡單梳洗之后直接和衣而眠。
——————
“退朝!”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楊太傅。”
蘇玉在楊太傅離開大殿之前主動上前叫住他。
楊太傅轉身看過去:
“蘇玉?你有何事?”
蘇玉左手拿著策論,上前行禮,態度謙卑:
“蘇玉在錦城時便聞太傅治學嚴謹,博學多知,傳道受業解惑無一不盡心盡力,只可惜邱旭之時不能學于太傅門下,今得知太傅欲選一人輔以皇子講學,便不自量力毛遂自薦一番,還望太傅能考慮一二。”
說著,她將自己手寫的策論遞到太傅面前。
楊太傅接過策論,粗略翻看幾眼,臉上就浮現出欣喜之色,拉著蘇玉的手興奮不已:
“原本你不過來找老夫,老夫也是要去找你的。”
“前些日子皇后娘娘還同老夫說,金科狀元蘇玉是個德才兼備的君子,老夫還不信,這些日子觀察下來,你確實擔得起皇后娘娘這般評價。”
蘇玉面上又驚又喜,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一樣:
“皇后娘娘竟認得下官?”
楊太傅捻著胡須點頭:
“皇后娘娘乃出身榮慶府王家,是榮慶公王太師的二女兒,與王啟明是一母同胞的兄妹。”
蘇玉恍然大悟:
“下官竟不知他們是這樣一層關系,真是孤陋寡聞了。”
楊太傅擺擺手:
“京中各家人情往來頻繁,關系盤根錯節,你初來京都,不知道也是正常的。”
“走吧,老夫先帶你去面見圣上,跟他稟告一聲。”
“是,太傅費心了。”
二人一路來到勤政殿,在門口的太監通傳之后進到大殿里面。
蘇玉走進去,環顧一周,只見里面金磚鋪地,平整光潔,映出人影綽綽。
殿中御座高高在上,由整根金絲楠木雕就,其上龍紋盤繞,張牙舞爪,龍睛以琉璃鑲嵌,仿若怒目而睜,威懾朝堂。
御座背后,是一扇巨大的屏風,以螺鈿、美玉鑲嵌山河社稷圖,寓意皇權掌控天下乾坤。
御案寬大,擺滿了各地呈上的奏章,黃綾封面、朱紅系帶,堆疊如山。
皇帝章燁身穿明黃龍袍,頭戴通天冠,坐在御座之上。
他眉頭緊鎖,手扶額角,目光掃過奏章,發出一聲沉重的嘆息。
侍立身后的易安見二人進來,眼睛在蘇玉身上掃視一圈,微不可察地頷首。
“老臣參見陛下。”
“臣蘇玉參見陛下。”
二人齊齊跪拜。
皇帝聽到聲音,從面前的奏折中抬起頭來,看向二人。
“兩位愛卿免禮。”
“謝陛下。”
皇帝雙眼有些渾濁,卻依舊透著帝王君臨天下的威嚴,他盯著蘇玉看了又看,半晌才問:
“兩位愛卿過來所為何事?”
楊太傅上前一步回話:
“陛下,宮里為皇子公主們講學的林侍講前些日子不幸染病離世,現下侍講之位空缺,臣請奏,讓金科狀元蘇玉蘇大人暫且代勞侍講一職,待從翰林院選出合適的人之后,再行打算。”
“嗯......”
皇帝再次看向蘇玉。
“蘇愛卿能在萬千人中拔得頭籌,學識方面自然沒有問題,只是.....不知蘇愛卿今年多大了?”
蘇玉垂首回答:
“回陛下,臣今年二十整。”
楊太傅連忙接話:
“二十歲青年才俊,正是借此機會磨煉之時,蘇大人心思活泛,文筆深厚,博聞強識,好好培養,必定又是一代大儒,于社稷江山有利。”
說著,楊太傅突然眼眶濕潤,忍不住抬起手用袖子擦了擦眼角,哽咽道:
“臣等已經老了,說不定哪天就……”
皇帝看著楊太傅那花白的胡須,松弛的臉上交錯的皺紋,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楊太傅用心一片,朕明白。只是蘇愛卿尚且年輕,只怕難以服眾……”
他停頓了一會兒,抬手揮了揮:
“罷了,去吧,不過能不能讓幾位皇子信服,就得看蘇愛卿的本事了。”
楊太傅一聽陛下允了,連忙擦掉眼淚,跪下謝恩:
“謝陛下!”
蘇玉也跟著跪下謝恩,然后兩人退出了勤政殿。
皇帝看著蘇玉的背影消失在門后,有些失神。
盡管之前已經讓易安去查清她的身份了,可看她的眉眼,說話的神態,處處透露著她年輕時的模樣。
“或許當年她的女兒,真的被梁廷誤殺了吧,否則這么多年,為什么都沒有找到?若是找到了,她也許就能原諒朕了。”
“想來,她若沒有被殺,現在便與蘇玉一般大了......”
這樣思索著,他慢慢放下朱筆和奏折,起身去到深宮某處。
離開勤政殿的蘇玉和楊太傅,則直接往藝文館那邊走去。
今日是太傅為皇子公主們講學,繞道來勤政殿一趟,已經耽誤了一些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