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產品電商教程:從入門到精通
- 陳耿宣 郭立明
- 832字
- 2024-12-03 17:56:13
2.消費理念成熟
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2022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到36 883元,意味著大家擁有更多收入用于追求美好生活。試想街邊小攤上歪歪扭扭、瘦瘦小小的丑蘿卜,和經過精選的大小均勻、白白胖胖的大白蘿卜,一定是精選大白蘿卜更符合我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農產品電商相比于傳統農產品銷售渠道,更容易做到商品分級和標準化,因此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因為對品質的高要求而傾向于選擇電商渠道購買農產品。
消費者通過網絡來購物的習慣逐漸成熟。科技進步是促進網絡購物蓬勃發展的一大原因,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6.4%。對于大眾來說,科技進步就是互聯網、電子設備的普及,而互聯網和電子設備的普及為居民提供了更豐富多樣的消費渠道。以前農民需要上街趕集才能買到的農副產品,現在只需要手機點擊、線上支付就可以買到,并且很多商家可以將其購買的商品送到村,甚至還能買到沒見過、沒吃過的其他地方的特產。上班族只需要抽空在線上商城購買,下班回家就能拿到新鮮的果蔬肉蛋奶,甚至還有提前處理好的“凈菜”,能節省很多時間。居家寶媽、行動不變的老人等群體,都享受著網絡購物帶來的便利。因此網絡購物已成為消費者主要的購物方式之一。
文化影響在居民消費理念變化中也起到重要作用:一是國際文化的影響,消費者對品牌、服務的要求變得更高,相信“大品牌”的觀念從最早的電器、衣服等商品,發展到農產品領域。消費者對品牌提出了要求,同時也為品牌提供了穩定的市場,因此品牌需要了解受眾、關注市場、升級服務、建立聲譽、不斷優化改進,才能抓住這一契機;二是我國近年興起的電商“助農”風潮,以及我國提出的“數商興農”工程,同樣引領著農產品電商的發展方向。消費者在電商“助農”風潮和“數商興農”工程引領下,更加關注地方特產、地方品牌等,更傾向于消費承載有“助農”使命的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