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城鄉融合發展的政治經濟學研究
- 王林梅
- 1694字
- 2024-12-10 09:14:57
1.2 文獻綜述
1.2.1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形成及區域特征研究
1.經濟圈的內涵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演進歷程
盡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概念提出不久,但學術界對經濟圈內涵特征的界定和分析卻十分成熟。從城市和區域經濟發展空間規律來看,關于經濟圈內涵的代表性觀點主要包括以下三類。一是大都市區或城市帶論。將經濟圈等同于一定區域范圍內經濟社會活動聯系緊密的空間經濟組織實體(Sylvia,2020;Monroy,2020)。二是均質區域論或增長極論。將經濟圈定義為生產資料、商品或要素內部自由流動,經濟結構和社會組織高度相似并在一定空間內財富積累比重較高、增速較快的地理均質區和經濟中心(Bosker,2019)。三是時空壓縮論。將經濟圈視為經濟聯系度高、產業分工密切、生產和生活互動頻繁,并在時間和空間上高度依賴的區域共同體(Warf,2009)。
以傳統經濟圈內涵概念為依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也自然而然地擁有一般經濟圈的自然屬性和發展規律,學術界關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形成演變歷程,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類觀點。一是三階段成長論。該觀點認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形成依次經歷了2011年前后的成渝城市群時期、2016年的成渝經濟區時期和2019年年末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時期,此三階段劃分的直接依據來自國家區域空間規劃的政策節點(鐘海燕,2020;李月起,2018)。二是四階段演變論。該觀點在三階段成長論共識基礎上,納入了成渝雙核大都市區形成的特定歷史階段,認為在成渝城市群形成壯大和逐步向成熟的成渝經濟區演變過程中,成渝中心城市經歷了中心區迅速擴張和次中心迅速發育壯大階段。成渝雙核城市的極化效應和中心地帶動能力逐步增強(戴賓,2020;Qin,2015)。三是雙重跳躍論。該觀點認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形成經歷了從“區域分割”向“區域整合”、從“雙核競爭”向“雙核融合”的雙重轉型,完成了空間一體和政策一體的兩維度跳躍,使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一體化協同發展水平更上一層樓(王娜,2019;劉春霞,2017)。
2.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區域特征
近期,關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區域特征的討論已經逐步上升為學術熱點。總的來看,理論界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域特征的推斷和界定,主要有以下四個代表性觀點。其一是“兩中心性”。該觀點認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與國內和國外絕大多數經濟圈、城市群所不同的,其是由兩個經濟實力相當、區域輻射帶動能力相同的雙核中心城市共同引導擴散帶動的地理空間(楊繼瑞,2020)。其二是“多維臨近性”。該觀點強調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所處區域具有地理上接近、產業上互補、文化上相似、基礎設施上相通等多維臨近特點,為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本身在一體化進程上便具有不可替代的先天優勢(馮奎,2020)。其三是“不平衡性”。該觀點認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部存在明顯的“大城+大鄉”現象。廣闊的經濟腹地和副中心、次級中心地發育水平遠遠落后于成都和重慶兩個核心增長極,經濟圈周邊塌陷和中間塌陷問題較為突出(盛毅,2020;王崇舉,2020)。其四是“競合性”。該觀點認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顯著的同質化競爭和異質性合作并存特點。這是成渝地區分分合合的歷史規律發展必然,也是經濟圈發展去行政化和地方行政化自主性發展之間角力的區域性表現(林毅夫,2020;姚樂野,2020)。
3.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構建方略
新時代如何實施并加快構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理論界亟須解決的問題之一。當前學術界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出了較多建設性觀點,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以下三種。一是四目標導向說。該觀點指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應當以全面深化改革為牽引,打造高質量科教創新中心、西部高質量產業中心、全方位內陸開放新高地和公園城市示范區(羅來軍,2020)。二是軸心建設說。該觀點強調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應當著力實現“中心”變“軸心”,協同實現交通軸、文化軸、生態軸、產業軸、科技軸、創新軸六軸一體布局(李后強,2020)。三是問題化解說。該觀點明確當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難點和痛點在于內部合力不足、區內中小城市塌陷、資源環境承載壓力大、極化效應大于分散效應等,為此應針對性出臺改革策略,在新時代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深化改革中對上述問題逐步進行解決,促使經濟圈更加高質量發展(盧陽春,2020)。
- 轉型無畏: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與比較
- 共建世界級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二十年發展歷程
- 加強區域合作,打造西部核心增長極:第七屆成都經濟區建設與發展研討會獲獎論文集
- 精準扶貧:成就、問題與新思路
- 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發展報告(2016)
- 全球價值鏈視角下重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
- “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湖北對外開放:機遇與應對
- 海南省城鄉統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研究
- 中國區域經濟整合:泛一體化視野的分析
- 中國大城市發展創新經濟研究:以江蘇揚州為例
- 面對貧困的思考與抉擇
-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研究:以青海為例
- 新時代、新征程:陜西開放型經濟發展研究
- 寧波臨港區域空間結構優化研究
- 砥礪奮進 擘畫上海“北大門”建設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