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漢加入趙辰陣營后,趙辰深感軍隊實力提升迫在眉睫,尤其是兵器方面,亟待革新優化,方能在這亂世爭雄中占據更為有利的地位。于是,他召集眾將,于營帳之中共商兵器革新這一重大事宜。
會議伊始,氣氛略顯凝重,眾將皆深知此次討論關乎軍隊生死榮辱,未來戰場勝負走向或許便系于這兵器革新之上。岳飛率先打破沉默,他身姿挺拔,目光堅定,抱拳起身,沉聲道:“將軍,在過往與敵軍交鋒之經歷中,末將屢屢察覺我軍于戰場之上常處被動之困境,細究其因,關鍵在于我軍遠程打擊能力之薄弱。敵軍往往憑借射程更遠之兵器,于我軍尚不及還手之時,便已施予猛烈攻擊,致使我軍損兵折將,士氣受挫。”
岳飛微微頓了頓,腦海中浮現出那些慘烈的戰斗畫面,繼續說道:“就如上次與金軍的遭遇戰,敵軍的強弓硬弩在遠距離便開始發威,我軍將士雖英勇無畏,冒死沖鋒,卻在途中遭受重創。許多兄弟尚未接近敵軍,便已倒在那如雨點般的箭矢之下。若能有一種武器,可遠距離精準打擊敵人,使其在我方攻擊范圍之外便不敢肆意妄為,那無疑將極大地提升我軍的戰斗力,扭轉這不利戰局,令我軍在沙場上重拾主動,掌控乾坤。”岳飛言辭懇切,擲地有聲,其話語如同一記重錘,敲擊在在場眾將的心間,引得眾將紛紛點頭,深表認同。眾人皆面露沉思之色,回想起往昔戰斗中那因射程不及而被敵軍壓制的憋屈場景,心中對于遠距離打擊武器的渴望愈發強烈。
楊再興接著發言,他濃眉緊鎖,虎目圓睜,話語間透著一股急切與決然:“將軍,每每逢敵軍以大規模兵力如洶涌潮水般壓境之際,我軍雖拼死抵抗,然應對起來皆極為艱難。敵方人多勢眾,攻勢如狂風暴雨,我軍往往陷入苦戰,損傷慘重。”
楊再興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悲憤,他想起曾經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那一戰,敵軍鋪天蓋地而來,我軍以血肉之軀苦苦支撐。雖奮力殺敵,然敵軍憑借數量優勢,逐漸將我軍團團圍住。我等將士浴血奮戰,卻難以突圍,眼睜睜看著眾多兄弟倒下。末將渴盼有一種威力巨大之武器,其爆發之力猶如雷霆萬鈞,能一次性對眾多敵軍造成大面積殺傷,使其膽寒心怯,攻勢頓挫。如此一來,便可于關鍵時刻逆轉戰局,令敵軍不敢輕易來犯,為我軍贏得喘息之機,亦能大振我軍士氣,讓天下知我軍之威不可小覷。”楊再興邊說邊揮動著手臂,仿佛此刻便置身于那慘烈戰場之中,其對強力殺傷性武器的向往溢于言表。
索超本就性急,此時更是按捺不住,激動地站起身來,大聲道:“近戰之中,局勢瞬息萬變,生死懸于一線。末將以為,若有能瞬間給敵人致命一擊之武器,使其在短兵相接的剎那便喪失反抗之力,讓我軍將士在這白刃相交之時占得先機,那必能極大地提升我軍近戰之勝算。”
索超雙目圓睜,腦海里浮現出近身搏斗時的驚險瞬間,“在之前的攻城戰中,當我軍好不容易沖破敵軍防線,與敵軍短兵相接時,卻發現敵軍的兵器更為鋒利,鎧甲更為堅固。我軍將士雖拼盡全力,卻難以在瞬間制敵。此武器當如暗夜之驚雷,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令敵軍防不勝防。如此,我軍方可在近戰格斗中所向披靡,令敵軍聞風喪膽。”索超面色漲紅,眼神熾熱,仿佛已經看到了那擁有瞬間致命武器的軍隊在戰場上大殺四方的場景。
秦明眉頭緊皺,似在回憶往昔攻城守城的艱難戰事,緩緩說道:“將軍,攻城與守城之戰,關乎城池之得失,戰略意義重大。然我軍現有的兵器在面對敵軍堅固的城池壁壘時,往往顯得力不從心;而在守城之時,亦難以有效抵御敵軍的猛烈強攻。”
秦明陷入了沉思,往昔的攻城守城經歷如幻燈片般在他眼前閃過,“猶記那次攻打敵軍堅城,我軍的投石車雖奮力攻擊,然城墻堅固異常,收效甚微。而敵軍在城墻上居高臨下,用強弩、滾木礌石等給予我軍沉重打擊。我軍損失慘重,卻進展緩慢。若能研制出獨特之武器,其既能如破竹之利刃,攻破敵軍那銅墻鐵壁般堅固的城池,又能似堅不可摧之盾牌,有效防御敵軍如潮水般的進攻,那必將徹底改變戰局,使我軍在這攻守之戰中穩操勝券,牢牢掌控戰場之主動權。”秦明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飽含著對新型攻守兵器的殷切期望。
將領們各抒己見,你一言我一語,討論之聲此起彼伏,整個營帳內氣氛熱烈非常。他們皆從自身豐富的戰場經驗出發,表達著對新型兵器的強烈需求與殷切期盼。這些身經百戰的將領們深知,在這烽火連天、英雄輩出的亂世,唯有不斷創新,擁有超越敵軍的先進兵器,方能在逐鹿天下的征程中脫穎而出,實現保家衛國、平定亂世的宏偉壯志。趙辰靜靜地聆聽著眾將的發言,時而微微點頭,時而陷入沉思,他心中明白,兵器革新之路雖充滿荊棘與挑戰,但為了那天下蒼生的太平盛世,為了心中那統一天下的壯志豪情,必須堅定地邁出這關鍵的一步。
花榮也接著說道:“將軍,末將以為在山林作戰時,現有的兵器亦有不便之處。我軍擅長突襲與埋伏,然傳統弓箭在山林中易受樹木枝葉遮擋,影響射擊精度與射程。若有一種可在復雜山林環境中靈活使用,且威力不減的遠程武器,必能讓我軍在山林作戰時如魚得水,出其不意地打擊敵軍。”花榮眼神專注,他作為神箭手,對山林作戰中的兵器局限有著深刻體會。
董平手持雙槍,站起身來:“將軍,在平原作戰時,敵軍常以騎兵沖擊我軍陣型。我軍雖有長槍兵應對,但敵軍騎兵機動性強,我軍長槍兵難以迅速轉換陣型進行追擊或防御。若有一種武器,既能在敵軍騎兵沖鋒時給予有效阻攔,又能在敵軍敗退時便于我軍快速追擊,那將大大增強我軍在平原作戰的靈活性與戰斗力。”董平英姿颯爽,話語中透著對戰場局勢的精準把握。
徐寧則提出:“將軍,我軍的鎧甲防護雖有一定成效,但面對敵軍的重型兵器,仍顯不足。若能研發出一種更為輕便卻防護力更強的鎧甲,配合新型兵器,定能讓將士們在戰場上減少傷亡,提升持續作戰能力。”徐寧擅長鉤鐮槍,對兵器與鎧甲的配合使用有深入思考。
朱仝摸著胡須說道:“將軍,在水戰方面,我軍現有的戰船武器多為弓箭與投石機,攻擊距離有限且命中率不高。若能有專門用于水戰的遠程大威力武器,可在遠距離便對敵軍戰船進行攻擊,甚至能破壞敵軍戰船的船身與船槳,那我軍在水戰中將占據絕對優勢。”朱仝目光深邃,他深知水戰兵器革新的重要性。
雷橫拍了拍胸脯:“將軍,末將覺得不管何種兵器,都需考慮其使用的便捷性與士兵的訓練成本。新兵器再好,若士兵難以快速掌握使用技巧,或訓練所需時間過長,在戰時恐難以發揮其最大功效。”雷橫性格直爽,他從實際操作層面提出了擔憂。
凌振作為炮手,此時也開口道:“將軍,火炮雖有一定威力,但現有的火炮存在裝填速度慢、移動不便等問題。若能改進火炮,使其裝填更為迅速,且能在戰場上快速移動、調整角度,那將極大提升火炮的實用性與威懾力。”凌振對火炮的優缺點了如指掌,他的話讓眾人對火炮革新有了新的思考方向。
就在此時,公孫勝輕撫長須,開口道:“將軍,諸位將軍所言皆為戰場實用之需,然吾以為兵器之道,亦合于天地陰陽之理。新式兵器若要威力非凡且運用自如,需順應自然之力。如那火器,火藥之性暴烈,仿若陽之極盛,然若一味剛猛,必有反噬之危。故在制作火器時,當配以巧思,使其發火有節,收放自如,猶如陰陽相濟,方能保我軍將士之安全,且增其威力之持久。”公孫勝目光深邃,似看穿兵器革新背后的玄機。
趙辰若有所思,問道:“公孫先生之言,令趙某耳目一新。然如何方能使兵器契合這天地陰陽之理,還請先生詳加指點。”
公孫勝微微點頭,道:“將軍且看,那風、水、火、雷,皆為自然之力,亦可為兵器所用。如風可助箭矢之射程,然風向多變,若能制器以測風向,調準兵器發射之角度,可增遠程打擊之精準。水雖柔,卻能克剛,于水戰兵器中,可仿水之靈動,制出可在水中穿梭自如,攻擊隱秘之利器。火之威,眾人皆知,然引火之物與發火之法,需斟酌損益,使其燃之有序,爆之有向。雷者,天地之威,若能以人力仿雷之震懾,制出如雷般巨響與沖擊之力的兵器,可破敵軍之膽魄,亂其陣型。此皆為借天地之力,融于兵器之中的法門。”
趙辰沉思片刻,道:“先生所言,趙某漸悟。然這等融合自然之力的兵器研發,難度頗高,先生可有妙策?”
公孫勝笑道:“將軍勿憂。吾觀世間萬物,皆有相生相克之理。研發兵器,可從萬物之性入手。例如,以磁石制器,可感應金屬,若用于戰場,或可探測敵軍暗伏之兵器,或干擾敵軍之金屬器械。再者,可研究飛鳥走獸之能,飛鳥翔于空,可察大地之形,若能制出仿飛鳥之器,用于偵察敵軍動向,可先敵一步,制敵機先。獸之猛者,如虎豹之敏捷,熊羆之力量,皆可為兵器設計之靈感源泉。”
趙辰撫掌道:“先生真乃奇人也!此等見解,趙某從未聞之。若能依先生之策,吾軍兵器革新必大有可為。”
公孫勝接著道:“將軍,兵器革新亦不可操之過急。需循序漸進,先從基礎之改進入手,如提升現有兵器之材質,使其更為堅韌耐用。再逐步探索新兵器之創制,且在研發過程中,要多試多驗,收集將士們使用之反饋,方能使兵器日臻完善。”
趙辰點頭稱是:“先生之言,如醍醐灌頂。趙某定當與諸位將士、工匠齊心協力,依先生所教之理,穩步推進兵器革新之事。”
眾將們從不同的作戰場景、兵器類型以及實際操作等多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討論與交流,他們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兵器革新的期待與決心,也為后續的兵器研發工作提供了豐富的思路與方向。趙辰認真地記錄著每一位將領的發言,心中逐漸勾勒出兵器革新的宏偉藍圖,他深知這將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但為了打造一支無敵之師,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