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不要掏茅廁。”小若玉抱怨道。
“哦!那好吧。”張三無奈的攤攤手,“那么我就把這個能造出無敵霹靂雷的機會交給別人啦。”
“等等,”小若玉糾結了一會,“張三哥哥,你這圖紙畫的東西都是真的嗎?真的能造出無敵霸氣如道祖雷劫版的霹靂雷嗎。”
張三蹲了下來,用一種怪蜀黍誘惑小姑娘的表情道,“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我給你的圖紙上記錄的東西,是你造霹靂雷原料,也就是黑火藥威力的14倍。”
“那……”小若玉猶豫片刻,小腳一剁,小拳一握,咬牙道,“為了造出轟轟無敵的霹靂雷,這活人家接了。”
“好!”張三一拍手,“一言為定。”
張三給若玉的圖紙上,記載的實際上是一種火藥的制造方法。
提醒大家一下,張三穿越前是干什么的?
沒錯,駱駝國暑假工,那里的游擊隊,特別是常年與“人類藤壺”魷魚戰斗,卻因封鎖嚴重缺乏真正武器彈藥的那批人,他們最常用的爆炸材料是什么呢?
沒錯,就是一種糖與化肥混合后的爆炸物,糖大家都知道,這里所說的化肥實際是硝酸鉀化肥。
而張三現在所處中原北部地區,因氣候原因這里無法種植甘蔗。這里的人們主要吃的的是麥芽糖,這個也能湊合著用。
而雁門關作為有大量駐軍的要塞,長期儲備有一定數量糧草和必要調料的,其中就包含麥芽糖。
但硝酸鉀這種現代化學的產物現成的那肯定是沒有的,可硝酸鉀來源于硝石礦,而雁門關沒有硝石礦,那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
答案便是去掏茅廁!
對!人類尿液中含有少量硝酸成分,因此茅廁里的被尿液常年浸泡的泥土表面含有大量的硝酸。
交代完工業化最重要的兩件事務后,張三把李駿招過來,讓他派遣一支精銳小隊,帶上足夠的馬匹,按他繪制的地圖去把他遺落的五菱宏光拉回來。
最后,胡亥又勉勵大家幾句,便各司其職散會了,但張三給這些古代秦人的震撼,怕是會讓他們中大多數人今夜無眠吧。
隔日,清晨。
所有匯聚雁門關的兵將全在校場列隊以待。
張三一手叉腰,一手高舉,擺出一副華夏那個激情燃燒的時代,講話宣言時常見的姿勢。
“同袍們,昨日大家已經看到了工業化的厲害,但我要說那只是九牛一毛。未來只要我們實現真正的工業化,便能頃刻盡滅僵鬼胡虜這些牛鬼蛇神,到時不但能再造大秦,諸位還能封妻蔭子,個個封侯。”
說到到這里,張三深吸一口氣,一腳踏出,身體前傾看向下面每個士卒的眼睛,在這一刻他背后好似不止有一個人!
“因此!我們要造出更多支撐工業化的基礎:鋼鐵!”
張三再次深吸一口氣,此刻他已感到臺下眾士卒,已被一種無形的激情之火點燃,于是他準備再加一把油。
“所以!一天等于20年,我們要跑步進入。只要主義真!人可以讓天下服,海洋降,強迫宇宙……不對!是強迫昊天上帝吐寶藏。”
說到這里張三高舉的手又抬高幾分,還隨之抖了抖,然后以最大的激情繼續怒吼。
“那正是英雄好漢高爐旁,煉鐵比賽鬧得歡,飛升精神火樣紅。口號聲聲震天響,大飛升,大發展,共造盛世超堯舜趕禹湯!”
張三的話講完了下面卻鴉雀無聲,讓臺上的他有些發毛。
這時,身后胡亥對趙皋使了個眼色,趙皋立馬會意,上前來到張三身旁,帶頭高喊。
“大飛升萬歲!”
“大飛升萬歲!”下面將士立馬齊聲回應。
“吾皇萬歲!”趙皋再次高喊。
“吾皇萬歲!”將士們再次附和高喊。
“大飛升萬歲!”
“吾皇萬歲!”
就這樣兩個口號,被將士們交替喊出。
山呼海嘯中,張三走下高臺,抹去額上不知是激動還是緊張的汗水,心想:工業化,要成了!
待到傍晚,夕陽西下。
整個雁門關,勞動時喊的號子聲與掏茅廁時的臭味交織在一起,
姬丹帶領眾墨者指揮著士卒堆砌煉鋼爐,干的熱火朝天。
若玉用布捂住口鼻,指揮雁門關將士家屬,一間一間的拆著茅廁,干的那也是熱火……好吧!臭味熏天。
張三站在高處城墻將這一切盡收眼底,雖然已穿越多日,還是覺得那么的不真實。
“先生,”一旁胡亥與他并肩而立,“我們下一個目標便是云中城嗎?”
“是的,”張三說,“那里有煉鋼需要的煤炭及鐵礦。”
“那朕與你同往。”
張三側首看向胡亥,晚霞余暉撒在她的臉上,有著一種英氣逼人的美。
這讓他不禁握住對方的手,“你還是留在雁門關吧,這里更安全。”
胡亥沒有抗拒,反而將張三的手握的更緊。
她轉頭看向張三,兩人四目相對,“今生君至何處朕亦至何處,永不分離。”
【草!老子這輩子,算栽在這妹子手里啦,只要效死啦!】
八日后的清晨,一代神車五菱宏光,一如它來的時候,停在雁門關校場中央。
不過這一次又有些不同,車后備箱的位置被按進去一個新造鋼制鍋爐,還有與之并列的煙筒。
這就是五菱新的發動機,因油箱里的汽油全用完了,當五菱被帶回時,張三決定把原本的V8發動機拆了下來。
換上宇宙神國“曹縣”街頭那種燒木頭的車輛上安裝的鍋爐。
這種發動機的原理是,木頭燃燒產生炭,然后炭與高溫發生反應生成水煤氣,最后進入氣缸驅動汽車行駛。
速度嗎?至多四十邁,不過總比沒汽油燒趴窩好。
此刻,秦軍軍卒分列五菱兩旁,靜候四人出現。
他們!來了!
為首的是胡亥,頭戴姬丹用產出的第一爐鋼打造的鋼盔,看樣式是仿照張三的M35鋼盔,胸前掛著一面用同樣鋼材打造的護心鏡,身后背著一把之前趙皋試射過的底磅數復合弓與箭壺。
她左手旁跟著的是張三,頭戴原版M35鋼盔,腰上纏了一圈手榴彈,沒錯就是手榴彈。現在有了鋼,雖然質量很差,但造這種類似抗戰時邊區造的木柄手榴彈,還是沒問題的。
他的身后也背著一張復合弓,沒辦法子彈打光了,子彈生產線可不是短時間能造出來的。除此之外,還有他本來就長期帶著的工兵鏟與匕首。
右手旁是李駿,這次前往云中城將由他陪著,他身后背著又一把張三為他特制的五石復合弓,那威力!張三估計五十米以內,絕對超過9毫米手槍彈了。他不坐車而是騎馬,馬上有四壺按張三指導制造的特制箭,以及一對新制的剛戟。
最后是跟在胡亥身后的趙皋,她也佩戴了鋼盔與護心鏡,背后也背了一張復合弓,因為五菱后座按了鍋爐,所以她也騎馬。
最終雁門城關大門緩緩打開,這支古今裝備混搭的小隊,向北緩緩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