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古人?
- 道詭異仙:我跟大圣學修仙
- 江城只鯉
- 2079字
- 2025-02-25 16:07:24
三皇者,燧人、伏羲、神農。
五帝者,黃帝、炎帝、少昊、顓頊、帝嚳。
燧人、伏羲、神農,都是上古時期的人族首領,有著引導人族開智,脫離獸性,擺脫野蠻和蒙昧的造化之功。
而五帝則是中古人族的首領,經歷過巫妖大劫,不僅在劫難中保下了人族的火種和文明,更在大劫之后的各族相爭之中,率領人族脫穎而出,合縱連橫,力壓三界,一舉奠定了人族成為洪荒萬族首領的地位。
只是三皇乃是上古修士,五帝近一些,也同樣是中古修士,俱是不知多少會元之前的存在。
人族流傳下來的歷史,并非完全按照真實的時間記錄的。
譬如那封神大劫,在人族記載之中,不過是千年之前的一場人族內戰,而實際上,封神之戰延綿了數個會元之久,期間不知有多少仙神枉死,不知有多少大能湮滅,大劫最盛之時,圣人通天教主,直接祭出誅仙劍陣,足足鎮壓了洪荒萬界整整一個會元!
日不升,月不降,地水風火不動,雷霆雨露不滅,將除了仙界、凡間、幽冥這洪荒三大主界之外的其他各界,幾乎全部毀滅,重歸混沌,三界之內的眾生,也同樣遭逢大劫,死傷慘重。
直到四位圣人——太上老君、元始天尊、準提道人、接引道人在入陣一會元之后,才終于合力攻破。
由于期間涉及諸多圣人,又牽扯了諸多大能,期間隱約還有天道布局,除了那些親身經歷者外,能流傳到后世的,其中的大部分隱秘,俱被遮掩不見。
而三皇五帝,則是在封神大劫之前,更為古老的存在。
三皇應該是徹底隕落了,而五帝卻是一直活到了當下,現在應該居住于天庭的人皇殿中,領著天庭虛職,因為他們雖然擁有著復興人族的無上功德,可同樣因為殺伐過多,背負著浩大的罪業,五人俱是一心潛修,磨滅業力,幾乎不再出面干涉任何事情。
三皇五帝時期的古制?
這國師竟是三皇五帝時期的人物,那不就是從洪荒上古、中古一直活到現在的大能?
江寧正舉著酒杯的手,不由得停在半空之中,下意識地就準備立刻跑路,離開這長安城中。
乖乖,別開玩笑了!
此方世界,生靈有壽數,天地有生滅,每隔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天地間就有劫難降世,重演地水風火,所有生靈都將應難受劫,非大能者,不可逍遙自在,不得庇護親友,不能幫扶本族。
此乃,洪荒量劫!
是洪荒的所有生靈,都無法逃避的生滅劫難!
一劫生,一劫滅,縱能撐過此劫者,未嘗能熬至下次大劫。
從上古、中古至今,不知度過了多少會元,不知要經歷多少量劫,能存活至今者,修為至少要在太乙金仙境界之上,甚至可能是大羅金仙!
換句話說,能一掌將猴哥鎮壓的大日如來佛祖,也不過是同等境界的修士。
我打佛祖?
呵呵……
如果有此等想法,江寧還不如索性直接嘗試潛入天庭,想辦法摸進兜率宮中,反正對于自己這位小小人仙來說,面對圣人,或是大羅金仙都沒有什么區別,都是反手就能滅殺自己的存在。
瞥了一眼,對面喝得面紅耳赤的中年道士,江寧思索了一番,仍將杯中美酒一口飲下。
這些消息,畢竟只是一介凡人告知的消息,真假仍未可知。
況且,猴哥當時不過是天仙境界不服管教,天庭就要派兵捉拿,要是現今真有大羅金仙降世,干涉人族內政,玉皇大帝還能端坐住?
而且世間神通、法寶、功法萬千,說不定就有專門能抵抗量劫的功法神通,江寧記憶中也有一些防御型靈寶,可以護持本身度過會元間的生滅劫難,不需修為太過強大。
但不管怎樣,江寧心中已是做好了小心為上的打算,同時話鋒一轉,準備再多探一些別的消息。
“陳兄,這石塔,除了調控天象,助人長壽,可還有其他神異之處?國師大人,為何執意要將石塔推往全國?畢竟咱們作為都城,獨享這石塔之妙,豈不美哉,何必管各地賤民的生死?”
“是,寶塔。”
即便已經大醉,陳道士依舊固執地,糾正了江寧稱呼上的錯誤。
“嘿嘿,玄陽老弟果然聰明。你知道為何咱們長安城周邊,沒有賊軍敢來侵擾嗎?咱們外派的大軍帳中,同樣帶著城中寶塔的雕像,能夠讓帳下士力氣大增,不知疲憊,即便受傷也能很快痊愈。”
“而且,最重要的是,國師本人,可以通過寶塔的雕像,直接出手。你想想,要是將寶塔立于所有城中,哪里有什么反賊、亂民出現,生死還不是在咱們皇上和國師的一念之間?”
“不過眼下也快了,等大軍的捷報傳來,沒了反賊阻礙,皇上自會宣旨立塔。現在咱們新朝的國策,本就認為九洲萬民無分高低,人人平等,到時候天下大同,就在當下!”
江寧果斷無視了他后面一句,細細思索起來。
通過立塔可以增強軍力嗎?倒不算意外。
還需要借塔出手,說明實力應該不強,不用說大羅金仙,哪怕是那太乙金仙,吹口氣都有翻山倒海之能,哪里還需要如此繁雜的謀劃,還要借力才能出手。
嗯……
可以試試,這活接了!
又旁敲側擊地,從不一樣的角度,反復詢問了幾遍,確認剛剛得到的消息確實無誤之后。
江寧將壇中的最后一杯酒倒盡,與陳姓道士飲完后,兩個人俱是踉踉蹌蹌,互相扶持著走出門外。
“對,對了陳兄,國師大人如此神通廣大,平日是不是都居住在石塔之中啊?”
“哪,哪有。寶塔自有神威,閑人某入,國師大人,自然是居住在皇宮里,平日幫助皇上,處理各地政務,講解國策。”
將陳道士送出客棧之外時,早有人備馬等在那里,負責陳道士接回道觀。
與江寧作別之后,上了馬車,剛拐過去一個彎,那陳姓道士已是拉開了布簾,眼中一片清澈,哪有半分醉酒的樣子。
“可能有變數,快!去師尊他老人家的住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