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古畫詭脈
殘燭在破廟供臺上淌著血淚,沈墨卿蜷縮在斑駁的韋陀像后。焦尾琴的裂痕里滲出松煙墨香,浸血的《鵲華秋色圖》在月光下舒展筋骨,繡樣上的血色牡丹竟自行拆解成三千蠶絲,每一根都纏著粒熒藍光點——那是昆侖寒玉髓的碎屑,正與她鎖骨下的朱砂咒文遙相呼應。
“喀嗒。“
琴軫第七枚銅釘突然脫落,滾過青磚地時發出編鐘般的清響。墨卿摸到夾層里滑出的鮫綃,遇風即展的素綃上浮現金漆繪就的星宿圖,北斗天權位赫然標著沈氏宗祠的方位。她將染血的指尖按在星圖中央,那些金漆突然游動起來,在絹面凝成句西夏文讖語:
“龍睜眼處,血飼山河。“
瓦片碎裂聲自東南角炸響,三枚淬毒手里劍釘入供桌。墨卿翻身滾向香案,案上積灰的銅磬突然自鳴,聲波震得梁間懸幡簌簌翻卷——幡布背面竟用苗疆靛藍染出整幅湘西輿圖,沅水支流的位置正與她胎記紋路重疊。
“沈姑娘,這局棋你下得太急。“
戲謔的男聲裹著龍涎香飄來,玄衣公子倚著斷壁輕搖折扇。扇骨上嵌的夜明珠映出他腰間玉佩,螭龍紋在月光下泛起血光,與墨卿腕間胎記共振出蜂鳴般的顫音。公子指尖彈出一粒金丸,擊碎梁上懸著的青銅燈盞,燈油遇風即燃,在滿地蛛網上燒出句梵文偈語:
“是身如夢,為虛妄見。“
追兵的苗刀已劈至面門,墨卿抓起焦尾琴格擋。琴腹突然彈出個鎏金鈴鐺,滾過滿地香灰時奏出《破陣樂》的曲調。那些懸幡應聲撕裂,露出后面斑駁的壁畫——褪色的飛天樂伎懷抱琵琶,四根琴弦竟是嵌在墻縫里的精鐵鎖鏈。
“得罪了。“
玄衣公子突然攬住她腰身,折扇點向壁畫中飛天的眼眸。磚石轟然塌陷的剎那,墨卿瞥見扇面繪著的《韓熙載夜宴圖》里,某個樂伎腕間也有楓葉狀紅痕。密道涌出的陰風裹著嬰泣,她袖中滑落的金蠶絲黏在機關齒輪上,自行編織成姑蘇城的暗河脈絡。
第一幕:地宮詭譎
石階長著肉瘤狀苔蘚,每步都滲出渾濁汁液。墨卿舉著浸過尸蠟的繡線照明,火光舔過壁面時,數千尊無面石像從陰影中浮現。它們掌心托著的琉璃眼珠里,浮動著不同年代的星象圖景——最深處那尊石像眼中,赫然映著崇禎元年的熒惑守心之相。
“小心!“
公子折扇截住暗處射來的透骨釘,釘身刻著的東瀛菊紋正與她懷中焦尾琴的斷弦紋路吻合。墨卿突然扯開衣襟,鎖骨下的朱砂咒文在黑暗中泛起血光,石像群應聲轉動,將追兵困在二十八星宿陣中。陣眼處的石像突然張口,吐出半卷泛黃的《坤輿萬國全圖》,圖中用朱砂圈出的昆侖墟位置,正在滲出她指尖的血。
第二幕:鏡影迷蹤
地宮深處突現八棱青銅鏡,鏡面蒙著層鮫人脂。墨卿將染血帕子按上鏡面,脂膏遇血即融,映出個戴鎏金抹額的婦人正將襁褓放入烏木匣——匣底鋪著的《千里江山圖》殘片,與她懷中的繡樣嚴絲合縫。鏡中忽然伸出的枯手抓住她發簪,公子揮扇斬斷的瞬間,鏡面炸裂成萬千碎片,每片都映著不同年齡的沈墨卿。
“丙申年七月初七...“公子拾起鏡框殘片,上面蝕刻的日期正與她胎記的生成時辰吻合,“沈氏宗譜記載,這日誕下的雙生子要擇一祭天。“
震動自地底傳來,青銅鏡陣下方裂開血泉。墨卿墜入泉眼的剎那,懷中焦尾琴自鳴出《廣陵散》的調子,琴身浮出三百年前沈家先祖的遺訓:
**“以血為緯,以骨為經,繡龍紋者永墮無間。“
第三幕:山河倒懸
血泉盡頭是座倒置的青銅地宮,梁柱上纏滿寫著生辰八字的裹尸布。墨卿踏著懸棺躍上穹頂,見中央祭壇供著半幅褪色的嫁衣——袖口蘇繡雙面技法與她夢中所見如出一轍。嫁衣突化火蝶,在她腕間胎記上烙出北斗焦痕。
公子劍指劃開掌心血,在祭壇刻下河圖洛書。血液游走成姑蘇水道圖,與穹頂倒映的昆侖龍脈相接時,整座地宮開始翻轉。墨卿在眩暈中看見青銅棺槨自血泉升起,棺蓋縫隙爬出的金蠶正啃噬《鵲華秋色圖》中的山脈——那些被蠶食的位置,正是昨夜知府衙門新劃的漕運路線。
“這才是真正的山河社稷圖。“公子拾起片蠶尸,甲殼上浮出徽州鹽商的密語,“龍脈隨人心腐壞,繡娘以血補天綱...“
地宮徹底翻轉的剎那,墨卿瞥見公子后頸浮出虎符刺青——與她背上游走的紋路恰好能合成完整兵符。而祭壇下方傳來的苗疆巫鈴聲,正與她七歲那年聽過的安魂曲漸漸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