鐔城內城格局十分簡潔明了。
橫縱兩條道路將內城分割四塊,正中央是黑塔,通體漆黑,攏共七層,高約十丈。
內城的西北和東南相對分布兩大宮殿樓閣群。
東南部分是一些富人官邸,西北部分,則是仙人來往之所,仙凡有別,普通人等不得入內。
這日天剛微亮,周家外家家主周正言一大早便候在內城集英殿前。
他身材修長,面容肅穆,身著一席黑袍,左胸胸前繡有一柄灰色大劍,乃是周家族徽蒼炎劍。
集英殿為藍色廡殿頂,地基頗高,從下往上共十八層臺階,乃鐔城堂議所在,為內城規格最高的建筑。
在殿前恭候的周正言,瞟見臺階上又落了些樹葉,對外家主管周錫清吩咐道:
“你讓幾位下人把臺階再掃一下。”
周錫清恭恭敬敬說道:
“我這就去辦。”
又過了差不多一刻鐘,一個小點忽然從遠端出現,漆黑如墨,像是天空破開了一個口子。
周正言抬頭瞇眼,就見那個小點急速放大,形成一塊巨大的黑斑,在悄無聲息中極速的由遠及近,隔到百丈遠,才辨認出是一架華彩云輦從空中飛馳而來。
不過呼吸間的功夫,云輦從百丈外的天空迫近,穩穩落于地面,把這個近乎三畝的前坪占去一半。
輦門無聲滑開。
一位身高還不到五尺的矮個子從門內當先踏步而出。
此人一身法袍,左胸處繡著何家標志寒靈花。他五官深刻,鼻梁挺直,目光陰冷,手持一串玉珠,每顆珠子上皆刻有一個佛宗的小字,似是一件法器。
除了當先這人外,他身后另有一人跟隨而出,隨著這人輕輕招手,云輦化作巴掌大小,收到他的手上。
周正言早認出了這是何家的三元天相輦,走在最前面的是何家家主何仲生,在他后面跟著的是何家總管何榮。
周正言不卑不亢地施禮道:
“何家主,何總管,里面請。”
何仲生懶得搭理,冷哼一聲,徑直踏入殿內。
身后跟著的何榮倒是抱了抱拳,隨后也跟著何仲生走了進去。
周正言掏出懷表,此時距約定的辰正時,還有半刻鐘的時間。
在他收起懷表的工夫,一道約三丈長、二尺寬的彩菱從天邊飄至,道道虹霞自彩菱前端四散而下,搭在地面上,霎時間讓這塊青色前殿顯得五彩繽紛,煞是好看。
“不曾來遲罷。”
一聲女子笑聲清晰傳來,隨后她的身影自彩菱上飄落。
女子身穿一件藍色輕羅夏衫,模樣似是三十歲年紀,相貌簡直沒一處出奇的。
皮膚不白皙,眼睛不出彩,鼻子不挺立,嘴唇不飽滿。但五官搭配到一起,再配上她標志性的笑容,叫人見過之后,再難忘記。
這位女子乃莫家家主莫靜秋,是鐔城四大家中,兼是家主和筑基修士的唯一一人。
便是他周家家主和煊元門和樂翁,也才煉氣后期的修為。
周正言忙上前幾步,恭敬行禮道:
“莫家主見好。離堂議時候還早著呢,何況遲了,誰不得候著您老?”
莫靜秋又笑了兩聲,款步走到周正言身前,道:
“沒遲就好,就怕你家主生氣。”
說話間,莫靜秋已步入正殿內,和樂翁恰好坐一輛馬車趕來,隨便打了招呼后,走上臺階,緊隨其后進去了正殿。
又過去一段時間,兩道破空聲傳來,兩柄仙劍一前一后飛至。
見到那抹標志性的紅光,周錫清上前單膝跪下施禮,周正言也拱手道:
“見過家主。”
周家家主周正勛緩步走上前來,先前所踏飛劍極速變小,隨后從百會穴進入氣海內。
周正勛輕輕點頭道:
“起來吧,都到了不曾?”
周正言道:
“還有葉家家主葉宣猷未到。”
周正勛道:
“我在這里再等一會吧。”
過了半柱香的工夫,一葉青綠色扁舟從空中搖晃而下,一個頭戴道冠,身穿道袍的道人從舟上下來。
周正言不敢怠慢,恭敬施了一禮。
這葉宣猷修煉數十載,才不過煉氣初期的境界,但他們葉家乃丹道世家,光筑基期的供奉便有兩位,在這鐔城地位可謂是超然,任一家都不愿輕易得罪。
周正勛笑道:
“葉兄還是如此灑脫。”
葉宣猷瀟灑一笑:
“勞煩周兄親自等候。”
說著話,兩人一起往殿內主廳走去,周正言也跟隨在后。
議事廳不算大,地上鋪設有織金五彩祥云毯,最上首的位置擺放著一張幾案,一把椅子。和樂翁既代表天樞府,又代表煊元門,理所當然地端坐上首。
和樂翁身后,當朝太祖明永之的畫像高掛中央,左手乃當朝皇帝明耀棠,右手為煊元門掌教于青。
在大廳堂下擺著四張紫檀雕花木椅,兩座之間的小桌上已經擺上了清香四溢的茶水,四個角落插著一支從海外得來的玉蘭香。
周正勛、葉宣猷和周正言是最后趕來的,他們對著畫像簡單施了一禮后,干脆利落地坐到自己的座位,周正言則是伺候在側。
和樂翁見各家家主已然到齊,于是笑容滿面地道:
“人已聚齊,本次堂會正式開議。”
聽到這句話,除周正勛略微坐直了身子外,余下三人都是懶洋洋地靠坐在椅上。
依照慣例,首先是一些鐔城境內的俗務。
這些俗務乃是城主府的職責,今年是輪到周家。類似百姓糾葛、殺人搶劫類的瑣事,周正言自己便胡亂斷了,需要堂議來決斷的自然是一些大事。
堂議第一條,便是鐔城境內的一些賦稅問題。
因近期崇阿山脈妖物出沒,周正言提議免去今年的田租賦稅,并上報朝廷。
四家家主,除莫靜秋微笑點頭外,其余三大家家主均是面無表情,何仲生干脆閉目自修。
堂議第二條,乃是最近又有上百名百姓跪在天樞府,幾天幾夜,聲勢浩大。
原因是春播在即,南沙村、楓海村等村子,冬至至今,滴雨未降,土地堅硬,難以播種。因此這些凡人一起跪于天樞府前,祈求明祺大人賜雨。
周正勛看了一眼周正言,傳音問道:
“我記得上次堂議議過,當時不是著令一襲明世家前去賜雨?”
周正言卻是苦笑了一下,沖周正勛眨巴眼睛。
周正勛立刻明白過來,上次堂議指派的劉家,就在半個月前被滅了滿門!
周正勛于是接過話頭道:
“我已記下了。過些日子,我再指派一世家去賜雨吧。”
和樂翁點了點頭,隨筆記錄后,馬上進入第三項,第四項。
鐔城境內的俗事以極快的速度推過。決斷十分隨意,有些事情,甚至干脆任其為之,放任不管。
當朝明氏皇族乃是修道世家,倡導無為而治,政務松散,連帶鐔城或各處郡城,對治下百姓生存疾苦之事也都根本不如何上心。
也正是這等不上心,除個別苦難致使百姓十分之傷心外,大部分地方的百姓也因之得以安居樂業,商貿發達。
如此過去半個時辰,終于來到世家修行切實相關之事,頭一條便有關洛家。
和樂翁潤了口茶,開口道:
“堯尺洛家升四甲襲明世家。我已于昨日收文,預備明日報送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