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為了家族榮譽,也為了推徐到幾人一把,就讓他們提前繼承了爵位。
在繼承爵位的基礎(chǔ)上,再行論功封爵,爵位就穩(wěn)穩(wěn)的更高了。
從而,有了徐到、常玉的,從繼承到他們身上的三等伯、提升到二等侯爵。
有了鄧愈德、湯鼎臣的,從繼承到他們身上的三等伯,提升到三等侯爵。
有了尚且年輕,此次功勞并不多出眾的藍(lán)屠的,從繼承到他身上的三等伯、提升到一等伯爵。
這種情況,對徐到他們而言,是非常值得的。
畢竟伯與侯的差距太大了。
就如同三品跟二品的差距。
二品和三品的待遇方面就是云泥之別,像徐到這幾位侯爵,還將是執(zhí)掌一主戰(zhàn)軍的侯爵,一躍成為大乾真正的高層。
接下來每往上提升一等,都是越發(fā)的困難。
而沒有成侯的藍(lán)屠,看起來是有點吃虧了。
伯的三個等級,位列正三品、從三品、正四品。
一個二等伯從三品、加三等伯正四品的待遇,是超過一位一等伯正三品待遇的。
若是藍(lán)屠安于現(xiàn)狀,那他最好的選擇,就是以此功封一個三等伯,不繼承家里二等伯的爵位。
但他當(dāng)然是不安于現(xiàn)狀的性格。
他要進步。
便提前繼承爵位,降一等、先成為三等伯,再加上此次的功勞,晉升為一等伯。
這樣,雖然藍(lán)家獲得的總體待遇下降了,他卻能享受一等伯的國運加持,更快的變強。
而不是像兩個爵位分開,國運也分開的情況。
這就是藍(lán)家對藍(lán)屠的支持。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
若是藍(lán)屠不提前繼承爵位,先封為一個三等伯,那等他繼承二等永昌伯爵位時,就是降一等,成為三等永昌伯。
兩個三等伯爵之位加在一起,也就能讓他成為二等伯,而不是一等伯。
此次他提前繼承爵位,一舉提升到一等伯。
也有朝廷補償藍(lán)家這一代永昌伯,提前放棄爵位的意思在。
這對朝廷而言,是有好處的,一個二等伯、一個三等伯,變?yōu)榱艘粋€一等伯,朝廷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減少了。
這同樣是藍(lán)家下定了決心,將一切賭在了藍(lán)屠身上,減少家族整體的利益,以助他更快的成長。
除了徐到這五位提前繼承家里爵位的,像是馮國、李武忠這樣家里爵位高,只能先另封他爵的,一共有十七位。
這共二十二人,就是出自勛貴子弟。
三十三位新封的勛爵中,還有十一位,是真正的新勛爵,以傅良德為首。
此刻,傅良德也成為了收獲目光最多的幾人之一。
不是出自勛貴,卻能一舉封為一等伯,其實力可想而知。
知道更多詳細(xì)情況的人,心中還把傅良德提升到了與馮國、李武忠并列的層次中。
包括明古在內(nèi)的六兄弟,也是這種想法。
不過只多看了傅良德幾眼后,就收回了目光,心思放在了整體上。
此時,他們跟滿朝文武的想法是一樣的,軍隊到了該更新?lián)Q代的時候了。
而且是變得更強的換代。
他們非常高興看到這種情況。
唯一讓除了明古外的五兄弟,感到心中不舒服的,便是兩位二等候之一的常玉,旗幟鮮明的投靠了老三(三哥)。
以常玉的實力地位,恐怕不用多久,勛貴中、就有一大批人,都投靠老三(三哥)了。
因為軍隊中,其實才是最抱團的。
常玉的實力地位,身邊肯定會圍繞著一群勛貴,他都投靠了,以他為首的勛貴會不投靠?
想想就讓幾兄弟感到難受。
他們哪里不如老三(三哥)了?
一場隆重的封爵大典后,永勝帝又調(diào)整了一些職位。
主要是軍中職位。
徐到、常玉正式各自執(zhí)掌了兩個主戰(zhàn)軍。
馮國、李武忠、鄧愈德、湯鼎臣各自執(zhí)掌了一個主戰(zhàn)軍。
這便是六個主戰(zhàn)軍,大乾一共才十五個主戰(zhàn)軍,加上兩位老將卸任主戰(zhàn)軍主將之位,改為州兵主將。
此舉更象征著大乾軍隊迎來了更新?lián)Q代的時候。
傅良德被任命為一主力軍偏將,藍(lán)屠、還有新封的那些勛爵們,一部分去了主力軍任職,一部分則是去了地方軍中為主將。
地方軍分為州兵、郡兵、府兵、縣兵,層層遞進,鎮(zhèn)壓地方,同時為主戰(zhàn)軍提供合格的兵源。
對新勛爵而言,這就是歷練他們的意思。
文官職位動的不多,主要有兩位。
一是劉書溫,從禮部右侍郎,提升為燕州州牧。
二是李百長,從戶部左侍郎,提升為涼州州牧。
劉書溫、李百長的高升,立即讓很多人羨慕嫉妒了。
從從二品、提升到正二品的州牧,封疆大吏。
這是非常關(guān)鍵的一步。
而且所有人都明白,接下來大乾的重心,就在消化涼州北邊的XJ域上。
加上漠妖東遷,還有奴妖這個妖人國,北方到東北方的燕州也是重中之重,必定也是要向前擴張的。
這時候調(diào)李百長、劉書溫為兩州州牧,明擺著是對二人的看重、考驗、以及培養(yǎng)。
又怎能不讓很多人羨慕嫉妒呢?
哪怕兩人極為出色,哪怕劉書溫是丞相之子,也幸免不了。
繼續(xù)宣布了一些事后,大朝會結(jié)束。
小朝會接著。
人數(shù)從數(shù)千變?yōu)榱藬?shù)十位,這數(shù)十人才是大乾的核心。
“李卿、劉卿,漠妖東遷,我大乾接下來的擴張,也要往東遷移。
接下來,就要看你們兩個的了。”永勝帝頗為鄭重道。
“臣必不辜負(fù)陛下厚望。”李百長、劉書溫齊聲行禮道。
“嗯,按照劉卿你的推測,奴妖以后會將目光放在漠妖身上,想要吞了漠妖。
到了涼、燕二州,你們也要多多注意奴妖、漠妖情況。
朕會讓督天衛(wèi)配合你們。”永勝帝又道。
“是。”李百長、劉書溫皆是心中一喜,這是對他們的更加看重。
能在地方,影響中央。
不過欣喜之余,李百長心中也生起了一縷不服、不甘。
劉書溫的這個推測,他其實也想過這個可能,但卻萬萬不敢如劉書溫這般肯定、堅定。
肯定、堅定這四個字,就代表了極大的差距。
(第二章,求支持,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