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基礎繪畫自學指南:線條+造型+光影+色彩+材質+透視+構圖+創作
- 畫久久編著
- 1012字
- 2024-11-21 15:58:51
1.3.2 細線與粗線
粗細無變化的線:多在扁平風格的插畫中出現,線條不煩瑣,給人干凈、簡約的感受,但差異感弱,很容易造成審美疲勞。這類線條對細節和流暢度的要求不高,很容易獲得初學者的青睞。不過,初學者也應該注意,多花時間練習有變化的線條,對理解結構關系、提升繪畫手感都有極大的幫助。
粗細有變化的線:常見于各類風格,在單根線和多組線上都會呈現出線條的粗細差異。掌握好線條的粗細變化可以讓二維畫面呈現出主次的層級感、前后的空間感、疊加的堆積感及明暗關系。


那么應該如何判斷線條在什么地方粗、在什么地方細呢?可以從單條線條和多組線條兩個角度去分析。
?單條線條的粗細變化
繪畫時通常會在以下3種情況下將單條線條的一端做加粗、加重處理。
①疊加關系處:如發片與發片之間、頭與頸之間、衣服與身體之間等。當兩個物體發生前后疊加關系時,前面的物體會在后面的物體上形成投影。為了表達出遮擋關系,要將線條相交處(即閉塞陰影區域)加粗,這也被稱為“卡閉塞”。
②力量聚集處:如蝴蝶結扎緊的位置、褶皺堆積的位置等。當有外力作用在物體上時,物體就會產生形變,加粗因堆積而形成的陰影區域,可以讓線條呈現出張弛有度的變化。
③結構轉折處:如下巴、身體關節等位置。轉折處粗一些,平緩處細一些,這樣刻畫出來的結構會更富有力量感和生命力。假如刻畫手部線條時沒有任何變化,手部看上去就像缺少骨骼且軟塌塌的。

?多組線條的粗細變化
多組線條粗細變化的基本原則是外粗內細、近粗遠細。
①外粗內細:外輪廓線粗、內輪廓線細的目的是更清晰地凸顯出主體。就像文章的標題通常會更粗、更大,同樣起到突出的作用。在繪畫中,將外輪廓線適當加粗可以增強畫面的閱讀性和層次感。加粗的形式也有很多種,可以將整體的外輪廓加粗,也可以將各個大的部分輪廓單獨加粗。
對比下面3張圖,可以感受到,加粗輪廓的圖會尤為醒目、突出。但過多的強調線條反而會導致畫面過于厚重,因此不要機械應用粗細線條,而要根據想表達的畫面風格來確定線條的粗細變化。

②近粗遠細:由于近處的物體清晰,遠處模糊,且近處被強調,遠處被弱化,因此近處的線稿更粗,遠處的線稿更細,甚至遠處可以不畫線稿,直接用色塊表達,或者在顏色的深淺上加以區分,都可以達到突出前景、弱化背景的效果。

小貼士:快速修改線稿粗細的小技巧
有時線稿的粗細不合適,但又不想重新畫,可以利用“液化”中的“捏合”功能,調節到適當的尺寸和壓力,沿著線稿涂畫,即可快速達到由粗變細的效果,省時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