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風暴的中心
- 武俠:從天龍開始長生百年
- 烏衣燕
- 2087字
- 2025-02-24 22:53:30
蕭峰自那日從少室山上安葬了父親的尸體之后,便同丐幫一行人踏上了尋找慕容博的旅程。
眾人先是直奔姑蘇燕子塢,見到阿碧之后,將此間種種一一講述清楚,
阿碧聽聞這一變故,臉色瞬間蒼白如紙,如若天塌地陷一般,整個人呆立當場,久久未能回神。
等她勉強穩住心神,才帶著蕭峰一行人進入燕子塢,試圖尋找些線索。
丐幫眾人將參合莊翻了個底朝天,屋內屋外、庭院樓閣,無一遺漏。
然而,除了找到一些慕容復與武林中各門各派的通信往來外,再無其他有價值的線索。
蕭峰站在庭院中,眉頭緊鎖,掃視四周,心中不免感到一絲煩躁。
“阿碧妹子,”蕭峰轉過身,語氣溫和卻帶著一絲急切,“平常你可曾發現慕容公子接觸過什么奇怪的人?或是有什么異常的舉動?”
阿碧搖了搖頭,黯然道:
“蕭幫主,我和阿朱姐姐雖然知道慕容公子一直在為復國奔波,但具體的事情我們卻并不清楚。
這些都是他們男人間的事,慕容公子平常也只和包三哥他們商議。如今他們都已不在,這參合莊……也落得個冷冷清清了。”
她的聲音越說越低,最后幾乎成了喃喃自語,眼中隱隱有淚光閃動。
蕭峰見狀,心中不忍,輕輕嘆了口氣,也不好再問些什么。
夜里,一名契丹高手匆匆跑來,手中捧著一封密信,恭敬地遞給蕭峰:
“大王,這是陛下給您的密信,說是要您親自察看”
蕭峰接過信,拆開一看,臉色驟然大變。
信中的內容乃是耶律洪基親筆,說自己準備攻打大宋,并希望蕭峰擔任主帥,統領大軍。蕭峰的目光在信紙上停留片刻,眉頭緊鎖,
深吸一口氣,用契丹話對信使說道:
“你回去告訴皇兄,信中所說之事,我蕭峰是絕對不會答應的。你也幫我轉告皇兄,兵兇戰危,戰事一起,誰都沒有十足的把握。倘若戰敗,遼國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還望皇兄能夠再三思考,再做決定!”
信使聞言,臉色微變,恭敬地行了一禮,轉身離去。
蕭峰站在原地,手中緊握著那封信,目光深沉,心中久久難以平靜。
吳長老察覺到動靜,出門一看,見蕭峰神色凝重,走上前低聲問道:
“幫主,可是有什么大事發生?”
蕭峰回過神來,臉上勉強擠出一絲笑容,擺了擺手,故作輕松地說道:
“哈哈哈,哪有什么大事,不過是剛剛來人告知家中的一些私事罷了,沒什么打緊的。咱們還是繼續尋找慕容博要緊!”
吳長老見蕭峰不愿多說,也不再多問,只是點了點頭,退到一旁。
蕭峰轉過身,目光再次掃過燕子塢的庭院,心中卻隱隱感到一陣無力。慕容博的線索仿佛石沉大海,毫無蹤跡可尋。
就這樣,眾人又在燕子塢逗留了數日,依舊一無所獲。
慕容博仿佛從未出現過一般,江湖中關于他的傳聞,依舊停留在十多年前他“英年早逝”的舊事上。
就連慕容復也如同人間蒸發,毫無音訊。這對父子,憑空消失,再無半點蹤跡。
蕭峰站在燕子塢的門口,望著遠處的青山綠水,心中暗自思忖:“既然秦賢弟已經脫困,我離開遼國也有兩三個月了,是時候回去看看阿朱怎么樣了。”
便叫來吳長老,開口道:
“吳長老,我準備回遼國了,這丐幫幫主怕是只能到此為止了!”
吳長老聞言,眉頭緊鎖,正欲開口勸阻,
忽然一名丐幫弟子慌慌張張地沖了進來,臉色蒼白,氣喘吁吁,顯然是疾奔而來。
“大事不好了幫主,雁門關......雁門關外........”
“你慢點說,雁門關外到底怎么了?”蕭峰眉頭一皺,聲音沉穩卻帶著一絲急切。
吳長老見狀,連忙上前扶住那名弟子,手掌輕輕貼在他的背上,渡了一絲真氣過去。
那弟子臉色稍緩,呼吸也平穩了許多。
“雁門關外,有大量的遼軍部隊集結,而且,而且,我們還在軍中發現了當日在杏子林中的那個紅衣小姑娘!”
蕭峰聽到“杏子林中的紅衣姑娘”這幾個字,心中猛然一震,那不正是阿朱嗎?
他臉色驟變,當即上前一步,雙手緊緊抓住那名弟子的肩膀,急切道:
“那位紅衣姑娘怎么了?你快點說啊!”
那名丐幫弟子何時見過蕭峰如此失態,一時之間也被嚇住了,嘴唇顫抖,竟說不出一個字來。
吳長老見狀,連忙上前拉開蕭峰,沉聲道:
“蕭幫主莫要激動,阿朱姑娘不見得有危險。”他轉頭對那名三袋弟子說道,“你——,細細將這一切從頭講起!”
那弟子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氣,這才緩緩道來。
原來,雁門關外的流民瞧見遼國的軍隊,紛紛往關內涌入,丐幫自然不會放棄這樣補充自己幫派實力的機會,同時也派出人手前去偵察。
這才發現阿朱被人困在一輛囚車上,雙手被鐵鏈鎖住,臉色蒼白,神情憔悴,在兵士的押送下隨大軍出征。
蕭峰聽到這里,勃然大怒,雙目赤紅,額頭上青筋暴起,如同一頭被激怒的猛虎。
吳長老見狀,心中一凜,連忙道:
“幫主!我們現在就帶人前去營救阿朱姑娘,同時也派人去邀請現在還心系大宋安危的武林同道一同前往雁門關!”
就這樣,前段時間由少林帶頭召開的武林大會,幾個月后,卻是由丐幫牽頭了。
當然,如此重要的消息,大宋朝堂自然要比江湖更早得到消息,
趙煦端坐在龍椅之上,望著殿下的群臣,心中頓感火冒三丈,這群腐儒們只知道納幣求和,當即喝道:
“朕心意已決,不僅要出兵,朕還要御駕親征,你們誰要是不同意,就主動告老還鄉吧!”
殿中各個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愿意當這個出頭鳥,
“還算你們識相!”
“退朝吧!”
就這樣,整個大宋從上至下,各方勢力都在趕往雁門關。
同時不只有大宋和大遼,雙方各自的盟友大理和西夏,也在派人前往。
一時間,天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雁門關,這個古老的關隘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