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德殿。
隋時稱嘉德殿,唐初更名為顯德殿。
它為東宮第一正殿,是太子接見群臣和舉行重大政治活動的地方。
武德九年八月九日,太子李世民在高祖李淵遜位后在此殿舉行登基儀式。
當時李世民即在此殿聽政,一直到貞觀三年四月,太上皇李淵由太極宮遷居大安宮后,李世民才搬去太極宮中聽政。
但今天這里重新迎來了李世民的怒火。
“你們就是這么做東宮屬官的?連東宮有人謀反都不知道。”
孔穎達、令狐德棻、于志寧、張玄素、趙弘智、王仁表、崔知機等一眾東宮屬官,驟聞東宮有人謀反,并已伏法,皆一時茫然。
接著便陷入惶恐。
東宮竟有人謀反,他們卻被蒙在鼓中不知。
若不是陛下召見告知此事,他們猶還不知。
聽著陛下口中吐出的“失職”“瀆職”等詞匯。
這些人有苦難言,他們平日于左右春坊辦公,太子躲在后宮,他們連太子的面都見不到,如何知道后宮的事?
“陛下,太子已許久未入顯德殿召見臣等。”孔穎達遲疑了下,如實稟道。
沒想到李世民聽了大怒:“爾等身為東宮屬官,太子廢朝為何不上奏?”
這更是讓一眾人啞口無言,每月初一十五太極殿兩次大朝太子都數月沒參加了,陛下都不管,如今竟以此之名斥責他們。
還有,太子殿下為何不上朝陛下心里沒點數嗎?
“說話啊,為何不說話,朕容你們辯駁。”李世民怒道。
“......”眾人還能說什么。
只能齊齊下拜:“臣等有罪,請陛下責罰。”
“傳旨,孔穎達、令狐德棻、于志寧、張玄素、趙弘智、王仁表、崔知機......枉顧職責,瀆職素餐,深負朕意,皆削職歸家。”李世民冷聲道。
“......”
眾人大驚,一時難以相信,怎處罰如此之重,這有違陛下平日仁厚作風。
卻最終相顧無言,只能苦澀下拜:“臣等領旨。”
這次出行比較特殊,李世民沒帶近臣,就連圣旨都是令狐德棻草擬的。
自己書寫懲罰自己的圣旨,令狐德棻心中苦笑連連。
李世民接著下令侯君集與姜行本節制東宮兵馬,封鎖東宮,嚴格搜查。
然后李世民冷哼一聲,一揮衣袖離去,李大亮與李安儼跟隨在后,李象也被李世民下令帶走。
兩儀殿。
太極宮內第二大殿。
這里是平日李世民處理朝政的內朝所在,因在禁內,平日只有少數大臣可以入內與皇帝商談國事。
因此君臣舉止較為隨便。
但此刻,李大亮與李安儼被李世民揮退,只剩李象,在這兩儀殿內,獨對李世民。
上方李世民陰沉著臉,久久不發一言,殿內寂靜無聲,顯得極為壓抑。
這么一沉默便過去了半個時辰。
雖然李象知道這是李世民故意如此。
此乃帝王之術,震懾臣下。
但他還是難免心神忐忑,惴惴不安。
他深知東宮造反事端遠未終結,一切只是開始。
接下來他如何應對,采取如何說辭,如何圓滿的圓過去,才是真的過了關。
李承乾的事已經結束了,但有關他的考驗才剛開始。
終于,李世民開口了,沉聲問道:“為何選擇李大亮與李安儼兩人帶信于朕?”
“臣......恰好在宮門遇到兩位將軍。”
李象當然不可能說實話,他是為了李安儼。
借此將李安儼跟李大亮進行身份綁定。
與猛虎同行者必是猛獸,同樣,跟忠臣并列的也必是忠臣。
李象要將李安儼洗白,將他從李承乾同黨的身份摘出去。
給李世民送書信,這等于上告,揭發有功,哪怕沾上邊,在李世民這里也證明了自己的忠心。
而在李承乾那里,此事過后,必會將其視為叛徒。如此一來,李安儼就跟李承乾解綁了,還獲得了李世民的認可。
等于一石二鳥。
不,是三鳥,還有一鳥在李象手里,他握住了李安儼的把柄。
李象之所以保下他,乃是欲收為己用。
實在是此人的位置太重要了,駐玄武門左屯衛中郎將,當年玄武門之變時常何的職位。
李象說過要剪除李承乾黨羽,將他慢慢變成孤家寡人的,拿下李安儼就等于廢掉了李承乾的一條腿。
李承乾之所以敢謀劃反叛的底氣,無非兩人給他的。
一是李安儼,有了李安儼,他就能控制住玄武門駐守兵力。
屆時造反,他領著東宮人馬從東宮西門進攻太極宮,若是順利,李安儼便控制住玄武門,阻止別的兵馬支援李世民。
若是不順利,可出動兵馬幫他進攻李世民。
屆時無論是李安儼帶兵響應他,還是牽制別的兵馬,都利于他。
而另一條腿就是侯君集了,一旦李承乾進攻太極宮,十二衛必大亂,屆時侯君集出面,控制各支軍隊。
要知道侯君集是李世民當年玄武門之變的五大核心元勛,資歷可比李世績程咬金李大亮等人高多了。
以前還有一個尉遲恭可與他比資歷,但尉遲恭被李世民摁在地方當都督多年,已經影響力大減。
在李靖不出的當下,侯君集可謂軍中第一人。
而李靖現在干嘛呢,居家養老呢,每月朔望上朝兩次。
也難怪李承乾自信心膨脹,實在是有了這關鍵節點的兩人,成功率還確實挺高。當年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條件可比不上李承乾。
因為他沒有東宮的地利。
東宮西墻距離太極宮只有二十步,猝然發動,可直撲太極宮。
可惜,李承乾不是李世民,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就算有,李象也不可能拿自己的命跟著他去賭那不高的成功率,何況歷史上都沒來得及施行,就胎死腹中。
被心腹紇干承基背刺,給舉報了。
而李承乾的另一條腿,侯君集,李象接下來也會給他廢了。
李世民將兩封信丟給李象,問道:“那為何你讓兩人呈封事于朕,給李大亮的是空白的?給李安儼的卻不是。”
李象不假思索回答道:“臣聽聞李大將軍為人嚴厲,不茍言笑,更是聽聞他曾經與陛下當面庭爭,李象擔心其不肯徇私幫臣送信。
且臣擔心事情泄露,以防萬一,故不敢書于紙面。”
給皇帝上書自有特定渠道,私自讓人幫忙送信是不合規定的,更犯忌諱。
李象這么說得過去,李大亮完全有理由拒絕。
而至于李象所說的怕泄露,其實他已經口頭告知了李大亮,若說泄露早泄露了出去。但那是口頭上,李象轉頭就能不承認。
所以為了讓李大亮幫他送信,必須有書信這等實物證據。
只是李大亮恐怕沒想到,李象給他的封事里面是空白紙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