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想要解夢須先懂夢》:夢是一種原始認知
- 成為自己的解夢師:朱建軍解夢30講
- 朱建軍
- 2580字
- 2024-11-20 17:01:30
在層層揭開夢的神秘面紗之前,我們需要弄清楚的是:夢到底是什么?夢的原理又是什么?解答這兩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
有這樣一個家,家中有兩個孩子。這兩個孩子一個是聾人,一個是盲人。他們活在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家庭里,但在主觀感受上,他們看到和聽到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樣的。
其中一個人是通過視覺來認識世界的。對他來說,世界是由光影色彩和空間形狀構成的。在早晨起來睜開眼時,他會看看白白的天花板以及天花板上的燈,一盞橙黃色的燈。下床之后,他會看到面前有張棕色的桌子,桌上放著白色的碗,碗里有熱騰騰的黃色小米粥。
而另一個人是通過聽覺來認識世界的。對他來說,世界是由無數高低不同和音色各異的聲音構成的。早上醒來之后,他首先聽到的是窗外的鳥叫聲,可能還有風吹過樹葉的聲音,然后他會聽到家人的說話聲,以及廚房里傳出的叮叮當當的碗筷聲音。
那么,從他們的主觀感受來看,這兩個人是活在同一個世界嗎?顯然不是。雖然他們生活在同一個客觀物質世界,但是他們主觀感受到的、看到的和聽到的世界是不同的。
他們感覺到的世界,取決于自己的認知方式,如果用的是眼睛,會活在一個由光影色彩和空間形狀構成的視覺世界里;如果用的是耳朵,會活在一個由高低不同和音色各異的聲音構成的聽覺世界里。
同樣,我們在思考和理解這個世界時,也會選用不同的認知方式,內心的主觀世界也會不一樣。多數人在醒著時所用的認知方式,實際是一種以理性、邏輯為基礎的認知方式。五官會源源不斷地提供素材,我們會把這些素材組織起來,從而形成對事物的總體認知。
比如,我某天出去辦事。走出門后,我看到了道路、汽車,聽到了各種各樣的聲音,體會到腳踩在地上的感覺,過后我把這些信息組合在一起,告訴別人我在那天出門時感受到了什么,這就是理性邏輯認知。
如果我們在睡夢中,許多條件就變了。比如,我們睡覺時閉上眼睛,視覺信息消失,就算耳朵仍然能聽到一點聲音,聽覺也會比較弱,其他感覺也會變弱,此時唯獨活躍的就是我們大腦。起作用的認知方式是以形象為基礎進行信息加工的原始認知方式。原始認知會把我們在白天體驗到的、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信息組織起來,編織成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就是我們的夢。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交替地活在兩個世界中。白天醒著時,我們活在一個以理性邏輯思維為基礎的世界里,我們用理性看世界,看到的自然也是一個理性的世界。晚上入睡以后,我們會活在一個感性形象思維為基礎的世界里,我們需要用原始認知方式去理解這個夢的世界。
當然,如果被問到,夢的世界和醒著的世界,哪個是真實的?一般人會認為醒著的世界真實,夢的世界虛幻,但實際上這是不對的。不管是醒著的世界還是夢的世界,都是我們看同一個世界得到的結果。只不過用的是不同的認知方式,得到的結果自然也會不同。
就像前文說的,我們能說眼睛看到的世界和耳朵聽到的世界,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嗎?不能,因為它們都是真的,只不過是以兩種不同的形式呈現出來而已。
許多哲學家早已明白這一點。莊周曾說過,他晚上夢見自己是一只蝴蝶,白天醒來之后,發現自己是一個叫莊周的人,那么究竟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還是那只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呢?他一直思考這個問題。
也許一般人會覺得這個問題問得很傻,答案當然是莊周做夢夢見蝴蝶!但其實未必,這也許只是醒著的人的看法,睡著的人并不見得會這么看。
在睡夢中時,我們會認為夢的世界非常真實。如果在夢里有人告訴我們,在我們的世界之外有另一個世界,那個世界叫醒著的世界,在那里我們是人類,活在一個叫北京的城市,每天要坐地鐵上下班,等等。我們可能會覺得這種說法太有想象力,腦洞太大了,完全是一種幻想,因為正身處夢中的我們,會默認眼前的世界才是真實的。
實際上,醒著的世界和夢中的世界是平等的,只不過用了兩種不同的認知方式,前者用邏輯思維,后者用形象化的原始認知而已。
如果追溯古老人類的生活,我們就會發現,古人白天醒著時,所看到的世界和心理感受,和我們現代人做夢時的感覺是很像的。比如我們現代人夢見一位神仙,醒來之后也許會說,“噢,那只是一個夢,其實神仙在現實中不存在”。而古人白天醒著時,活得就像做夢一樣,也是用原始認知思考和感受。所以就像我們做夢時看到神仙一樣,古人白天醒著時可能也會覺得自己看到了神仙。
當然,在我們看來,這只是一種幻覺,但是古人會把這種幻覺當成真實存在著的東西,他們會告訴別人,這世界真的有神仙,因為他們看見了,而且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那么,我們能說這些古人錯了嗎?當然不能。嚴格來說,這只是不同認知方式的結果而已。
我們現代人已經用邏輯思維作為清醒時的主要認知方式,原始認知已被掩蓋。醒著的時候,我們不會覺得自己看到神仙和鬼怪,也不會有奇異的事情發生。但是,我們的原始認知,或者說像夢一樣的思維方式就完全停止活動了嗎?其實沒有,依然存在著,只不過邏輯思維把它們壓到潛意識中,把它們遮蔽起來了。
這就好像白天的天空中有星星一樣,只是我們看不見,因為陽光太亮,遮蔽了星星。不過,只要原始認知還存在著,就會對我們產生影響。
比如有句俗語,“情人眼里出西施”,是說如果一個人喜歡上另一個人,在他的眼中,這個人會變得非常漂亮,像西施一樣美。也許在別人的眼中,這個人分明是東施,但是在他的眼中,這個人就像西施一樣美。
為什么呢?因為他會用原始認知在心里勾畫出一個無比美好的形象,這個形象會疊加在他的眼睛所看到的形象上,從而使他在看這個人時感覺特別美。實際他看到的是兩個人,一個是這個人的真實樣子,另一個則是他心中的樣子,把它們疊加在一起,就是他所認為的樣子。
由此我們不難理解,愛一個人時,會覺得對方很美,恨一個人時,會覺得對方很丑。這正是因為疊加了我們心中的樣子。只不過這種疊加過程,一般人是看不到的,它已被邏輯思維覆蓋。
僅有極少數的人,即使在白天,也能看到自己原始認知里的東西。這類人多數是藝術家,他們常常獨具慧眼。有一類人甚至比藝術家還能強有力地運用原始認知,在白天看到自己心中的夢。當然,也有可能是精神病人。實際上,精神病人所看到的東西,無非像一個醒著的做夢者所見到的一樣,只是多數普通人看不到這些東西。
當然,作為普通大眾,雖然我們在清醒時用不到原始認知,但是也不必遺憾,因為我們在夢中能看到原始認知的東西。當邏輯思維停止后,原始認知及其功能顯現出來,我們就能看到心中的另一個真實世界,這就是夢。